一、离婚案件中女方是否应该退还彩礼
离婚案件中女方一般不应该退还彩礼,可以退还彩礼的情形如下: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二、彩礼返还纠纷怎么提起诉讼
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副本及相关的证据;
2.人民法院接受原告提交的文件、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立案;
3.法院将原告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
4.被告作出书面答辩;
5.开庭审理;
6.法院做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三、彩礼官司需要的证据
1.证明男女双方当时正处于谈婚论嫁的状态的证据,如订婚仪式的录像或者照片;
2.提供已给付彩礼的证据,如转账记录、银行卡的账户明细;
3.证明双方未共同生活的证据,如亲朋好友的证人证言。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二编 审判程序 第十二章 第一审普通程序 第一节 起诉和受理 第一百二十三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n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
离婚女方应该退还彩礼吗,离婚退还彩礼要注意什么?
383人看过
-
彩礼退还:离婚后是否应该进行?
98人看过
-
彩礼归属:离婚时女方是否应该返还男方?
203人看过
-
离婚彩礼钱退还:应该还是不应该?
488人看过
-
出轨男方离婚,是否该退还彩礼?
377人看过
-
是否应该退还彩礼钱,离婚男方该如何处理?
492人看过
-
女方退还彩礼离婚能否台湾在线咨询 2023-04-27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彩礼应当退还: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 (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
-
退婚女方应退还彩礼各种礼仪钱是否退还山东在线咨询 2022-10-04对于礼金如何处理,以往的司法解释较为笼统,大概处理原则是礼金是附条件赠与。如果双方时间尚短,可以“酌情”返还,如果结婚时间已较长,则返还的可能性不大了。此次制订的解释(二),规定的更为具体,明确有三种情况可以请求返还:其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其二:虽然办理了手续,但未共同生活的;其三:礼金是婚前给付的,并且给付的行为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既便司法解释中规定的如此明确,仍存在法律问题。诚然,
-
离婚后男方退还彩礼女方是否有权要回彩礼辽宁在线咨询 2023-09-161、符合法定情形之一的,女方应当退还彩礼。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
彩礼钱不结婚怎么办女方应该退还彩礼广西在线咨询 2022-11-091、女方不结婚的可以请求退还彩礼,但具有一定的前提。在下列法定情形下,彩礼是可以要求退还的: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情形;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情形;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情形。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 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
我两个人离婚彩礼应该退回男方还是女方?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26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标准在《劳动合同法中》有明确的规定: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