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工资诉讼时效对双重工资有限制吗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7 16:05:11 227 人看过

作为黄的律师,提交人参加了仲裁听证会。仲裁开庭时,公司一方律师提出,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薪已超过仲裁期限

原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了申请劳动仲裁的期限争议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显然,在这起案件中,黄某知道自己没有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因此,申请双倍工资的时限应从2008年2月开始,即使是2008年底的最后一个月工资,也最迟应从2009年1月开始。而现在在2010年7月,黄某申请仲裁,期间黄某从未向公司要求双倍工资。因此,黄的双薪仲裁申请已经超过期限,我们认为不应予以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现在,我还没有和公司解除劳动关系,所以要求双倍工资根本不受一年的限制

这个案子主要是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如何计算双倍工资的期限。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客户咨询时经常提到。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特别是根据他们所代表的案件,我将对这个问题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为了研究提倡双薪而不签订劳动合同的规定,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双薪”,《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明确规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工资的两倍。在法律上,“工资”这个概念有特定的法律含义,工资属于劳动报酬

然而,在实践中,很多用人单位并不理解双薪的理由:如果你干了工作我拿到了工资,我为什么要给你双薪?这不是白费吗

一些法律工作者,如律师、法官,也认为用人单位对未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行为所给予的补偿是一种补偿,而不是劳动报酬。表面上看,这是合理的。但是,让我们站在更高的层次,看看什么是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在工作中应当得到的劳动报酬。例如,如果我每天工作8小时,你给我100元。这100元是劳动报酬。是100元还是10元?谁来确定?一般来说,双方协商确定一定数额,这是我们日常协商确定劳动报酬的方式。但在劳动者就业环境薄弱的情况下,为了保护劳动者,法律对本应双方协商的劳动报酬问题进行了干预,并以法规等法律法规的形式作出了一些强制性规定,对于休息日加班,应支付200%的加班费,最低工资不得低于960元,轮候期间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最低工资的70%。我们必须依法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那么这些最低工资和加班费是由法律规定的,而不是实际劳动的一对一考虑。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就双倍支付工资,也是一种法律的干涉,因为如果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就没有维权的依据。无法证明我刚来公司时,就有一系列的权利和义务,如合同期限、劳动岗位、福利、薪酬等,尤其是在一些劳动争议中,很多用人单位并不承认劳动者是自己的员工。因此,劳动者权益难以维护,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因此,法律规定,不签订劳动合同的,应当双倍支付工资。因此,由于法律明确规定是“工资”而不是补偿,这意味着法律将其定义为劳动报酬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时效期为一年,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第二十七条第三款:“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因此双倍工资为劳动报酬,而劳动争议仲裁时效应从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计算

回顾去年,我中心(北京市劳动争议咨询中心)——www.bjlaodongfa.com)在代理的劳动争议案件中,未签订劳动合同就要求双倍工资的案件有70多起。只有3个案例不支持仲裁时效的双倍工资,其他案例不支持“超时效”理论。一是房山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裁决,已经过了仲裁期限,现在支持半年后的双薪。但是,我们没有接受并提起诉讼。一审中,房山法院依法变更了判决。另一个是顺义仲裁委员会的裁决。现在顺义法院正在审理此案,尚未作出判决。另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是朝阳区仲裁委员会的一项裁决。原来,朝阳区仲裁是按照仲裁期限来裁决案件的,仲裁期限应从解除劳动关系开始。但今年,有一项“超期”的裁决。根据解释,这是一种新的内在精神。我们已经对此案提起诉讼,现在正在朝阳法院等待开庭审理。案件一曝光,我就把它放到我们北京市劳动争议咨询中心的官方网站上www.bjlaodongfa.com综上所述,在我们代表的70多起案件中,“超时效”基本上是个别劳动仲裁委员会的观点,法院也没有类似的判决。然而,我们有几十个判决双倍工资计算从终止劳动关系。因此,无论从法律规定还是具体案例的实践来看,双薪案件都应从终止劳动关系算起

然而,我国并不是一部判例法,对个别案件的判决并不意味着对所有案件都要这样判决。因此,我们应该多看案例,理解和运用法律,从更高的角度评价和操作案例。每种情况都有差异,需要具体分析。运用实践经验掌握法官判断的尺度和习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加拿大凯文·劳首席律师张峰律师)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31日 13: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诉讼时效相关文章
  • 索要双倍工资有时效限制吗
    一、双倍工资最多支付几个月的双倍工资应该支付到何时,相关法律明确了双倍工资最多可支付11个月,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双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都应支付双倍工资,满一年的当日就变成了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合同。二、支付双倍工资有时效限制吗双倍工资,就是两倍工资、二倍工资的意思,是《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的。主要是在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的规定,中国人喜欢把二倍说成双倍,如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1、双倍工资是法律对用人单位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惩罚,不适用劳动报酬的时效规定。2、不签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权利的侵害,因而,个人认为时效应从侵权行为停止之日起计算。故11个月的双倍工资的时效应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起计
    2023-04-29
    127人看过
  • 双倍工资是否有时效限制
    一、双倍工资是否有时效限制双倍工资,就是两倍工资、二倍工资的意思,是《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的。主要是在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的规定,中国人喜欢把二倍说成双倍,如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1、双倍工资是法律对用人单位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惩罚,不适用劳动报酬的时效规定。2、不签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权利的侵害,因而,个人认为时效应从侵权行为停止之日起计算。故11个月的双倍工资的时效应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起计算。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听到双倍工资是否有时效的限制,1年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否还可以要求。我们说根据法律规定,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时间开始计算,时间为1年。当然我们在一些仲裁委,特别是一些远郊区的仲裁委的裁决书中,有时会看到有时效的裁定,我们说是适用法律不当,劳动者应该坚持起诉或者上诉的。二、双倍工资的计算基数怎么
    2023-04-18
    206人看过
  • 双倍工资是否有时效限制
    双倍工资,就是两倍工资、二倍工资的意思,是《劳动合同法》第82条规定的。主要是在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的规定,中国人喜欢把二倍说成双倍,如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双倍赔偿。1、双倍工资是法律对用人单位不签书面劳动合同的惩罚,不适用劳动报酬的时效规定。2、不签书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权利的侵害,因而,个人认为时效应从侵权行为停止之日起计算。故11个月的双倍工资的时效应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时起计算。我们在实践中,经常听到"双倍工资"是否有时效的限制,1年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是否还可以要求.我们说根据法律规定,时效的起算时间是从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时间开始计算,时间为1年。当然我们在一些仲裁委,特别是一些远郊区的仲裁委的裁决书中,有时会看到有时效的裁定,我们说是适用法律不当,劳动者应该坚持起诉或者上诉的。
    2023-05-01
    276人看过
  • 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很多用人单位从用工之日起一直都不和劳动者签订合同,不签劳动合同期间非常长,甚至两年、三年都处于无劳动合同状态。发生劳动争议时,劳动者往往主张几年的双倍工资,可是深圳法院一般只支持最多11个月的双倍工资。一、没签合同可以随时离职吗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为不定期劳动关系,劳动者可以随时终止劳动关系,而且还可以向用人单位要求未签订书面合同的赔偿。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
    2023-03-25
    191人看过
  • 双倍工资使用诉讼时效吗
    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为一年。用人单位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惩罚性规定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已结束,满一年后视为双方已经订立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存在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情形。因此,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应当从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满一年的当日起计算。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一、怎么定义双倍工资具备了劳动合同的主要法律特点,就可以认定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在这里就公司就有了操作的空间,在我们接触的一些案例中,公司经常讲一些单纯约定工资的一些备忘录或者证明,还有一些入职的邀请函,确认函等经过一定处理后当作劳动合同来处理,以规避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惩罚.另外还有一些所谓空白合同,黑白合同,单方合同问题.这个就需要劳动者具备一定的法律理论和庭审经验,认真具体分析,利用举证原则,法律知识,来揭
    2023-02-25
    283人看过
  • 论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就业之日起一个月以上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月工资的两倍。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未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自就业之日起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每月工资的两倍,很多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期限很长,甚至两三年没有劳动合同。当劳资纠纷发生时,劳动者往往主张双薪几年,但上海法院一般只支持双薪长达11个月事实上,双薪并不复杂,也无法理解。其中比较复杂的是双薪的诉讼时效问题,如a公司2008年1月至2010年2月在a公司工作,a公司未与a公司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2月,a公司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要求a公司支付24个月双倍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劳动仲裁委员会是否支持甲方的主张?不,a一个月拿不到双薪。为什么?因为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是一年。根据法律规定,从20
    2023-05-07
    362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诉讼时效
    相关咨询
    •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双倍工资是否有时效限制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2-21
      双倍工资有时效限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先申请劳动仲裁,不服裁决再起诉。
    •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有没有限制
      甘肃在线咨询 2022-04-22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双倍工资是有时效限制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先申请劳动仲裁,不服裁决再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
    • 双倍工资双方有没有诉讼时效?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3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双倍工资是有时效限制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先申请劳动仲裁,不服裁决再起诉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
    • 双倍工资诉讼时效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2-06
      你这个问题在法律界有争议。双倍工资起算时间是用工之日起1年内未签订合同应当支付,从第二年就开始算诉讼时效了,而法律规定的劳动争议诉讼时效只有1年,按你这个时间就过了时效了。还有一种认为,签订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没有签合同属于违法行为的延续,诉讼时效就应当算至签订合同为止,那你这个就应该赔11个月的双倍工资。两种说法都有判例,如果你想诉讼,我们认为应该把这个风险告诉给你。
    • 一年双倍工资有诉讼时效吗?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6-19
      请求双倍工资的诉讼时效,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 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