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情一般不会判刑。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法律上的明知,如果是不知情的,不能认定为犯罪。
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怎么定义诈骗罪?
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算诈骗罪。
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二、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最新股票诈骗罪既遂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股票诈骗罪既遂的判刑标准是:1、一般按照诈骗罪定罪处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的,处三年到十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是怎样的
(1)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诈骗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诈骗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
被骗了但是又涉嫌赌博怎么处罚
347人看过
-
涉嫌诈骗,但当事人不知情,会受到怎样的法律制裁?
122人看过
-
不知情被骗涉嫌帮信罪怎么办?
407人看过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参与诈骗会被怎么处罚
197人看过
-
集资诈骗涉嫌不满10万元会怎么处罚?
267人看过
-
协助了诈骗但是不知情
129人看过
刑事责任年龄,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行为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划分。 根据规定,年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应当负刑事责任;年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的在犯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等八大严重犯罪时,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低于十四周岁的无需承担刑事责任。 此外... 更多>
-
涉嫌诈骗怎样判定知情与不知情?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4-11如果确不知情的,一般不构成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是否知情,不仅要看本人如何供述及辩解,还要看其他犯罪嫌疑人如何说、证人如何证明、被害人如何指控等。是否知情包括确实知情和应当知情。如果属于应当知情,同样构成共共犯。《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
-
涉嫌诈骗行为不知情会坐牢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6-28不知情一般不会坐牢。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法律上的明知,如果是不知情的,不能认定为犯罪。 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涉嫌诈骗但是证据不足会怎样?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16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如果诈骗罪证据不足,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3.刑事案件只能退回补充侦查两次,对于两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
-
诈骗罪不知情但是被抓广西在线咨询 2022-03-28可委托律师会见,转达问候。本案是否构成犯罪,看其主观故意和客观构成要件是否有直接因果关系,要看当事人是否有犯罪事实,及是否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成立.量刑要结合当事人犯罪动机和本案对社会的危害性大小,以及当事人在本案中是否有从轻或减轻情节和当事人的认罪态度等因素确定,但最终要落实在证据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