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发别人欠钱不还犯法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21 01:18:17 293 人看过

一、在朋友圈发别人欠钱不还犯法吗

在朋友圈发别人欠钱不还犯法。在微信朋友圈违法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采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属于违法行为。名誉是对于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社会评价,而公开债务人欠款的行为不属于对债务人的侮辱、诽谤。

二、起诉欠钱不还都需要什么证据

起诉欠钱不还都需要下列证据:

1.身份证明;

2.证明债务存在的证明(合同、收据、借据、欠据、协议、信件、电报等);

3.债务人偿还欠款及利息的证据;

4.利息计算方法、起止时间、依据;

5.担保或者抵押的证明材料、债务转让的证明材料;

6.请求诉前财产保全或者财产保全的,提供可财产保全财物的存放地点、数量价值,银行存款开户行、账户;

7.能证明案件全部或者部分事实的证明材料。

三、欠钱诉讼时效是多久

1.欠钱诉讼时效是三年。在三年的有效期间内,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请求法院保护其债权。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法院一般不再为当事人的债权提供保护。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4日 01: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朋友圈卖莆田鞋犯法吗?朋友圈卖鞋犯法吗?
    根据具体情形,可能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一、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罪立案标准是什么?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的立案标准是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行为。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为何被刑事拘留?依照《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且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因此,在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行为被相关行政执法机关发现并进行处罚后,如果其销售金额达到五万
    2023-04-03
    311人看过
  • 借条发在朋友圈违法吗?
    在微信朋友圈公布债务人欠款的相关情况包括欠条等不属于违法行为。在微信朋友圈违法宣扬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采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的名誉权,属于违法行为。名誉是对于公民的品德、才干、信誉和形象等各方面的综合社会评价,而公开债务人欠款的行为不属于对债务人的侮辱、诽谤。如有证据证明债务人欠款未按时归还,你仅仅是公开了债务人姓名及其欠款不还这一事实,这属于对他人行为的客观评价,没有损害他人名誉。没有捏造散布虚假的事实,也没有辱骂他人,不属于违法行为。一、名誉权侵权的方式有哪些名誉权侵权的形式:1.以书面、口头形式宣场他人的隐私,或者捏造事实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他人名誉,造成一定影响的,应当认定为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2.以书面、口头等形式诋毁、诽谤法人名誉,给法人造成损害的,应当认定为侵害法人名誉权的行为。二、诽谤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内容诽谤罪的构
    2023-04-10
    259人看过
  • 朋友圈发别人照片侵权吗?
    一、朋友圈发别人照片侵权吗?可能会侵犯公民肖像权。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八条,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因此若出于盈利目的发表他人照片,那么应属于侵犯肖像权,对方可以要求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若不是出于盈利目的发表,但也未经本人同意,那么也应属于对人格权的一种侵犯,对方同样有权要求停止使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39条同样规定:以营利为目的,未经公民同意利用其肖像做广告、商标、装饰橱窗等,应当认定为侵犯公民肖像权的行为。上述规定均要求以营利为目的,但目前理论界及司法实践中主流观点认为,未经本人同意,非以营利为目的,也可能侵犯肖像权,但具有阻却违法事由的行为除外,例如新闻报道、寻人启事、通缉令等。至于非以营利目的对公民肖像擅自进行制作、复制
    2023-04-27
    213人看过
  • 朋友圈发血腥视频犯法吗
    转发血腥的视频如果情节严重的,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可以对转发者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追究法律责任。一、网络造谣立案标准网络造谣即利用网络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其立案标准分为四种情形: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或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诽谤信息的传播导致被害人或被害人的近亲属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两年内曾因为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以及以暴力或其他方法侮辱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其他严重情形。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可知“情节严重”,才能达到网络诽谤罪的入罪标准,即以上四种情形之一。且网络诽谤罪除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情形外,属于不告不理案件。二、买视频自己看是否违法一般情况下不属于违法。如果只是购买盗版视频自己在家里看,无复制、传播等获利行为,不构成侵权。但是如果执法部门追究,可能被没收光碟,接受批评教育等。如果购买视频自己观看以外,还存在复制、传播等行为,无论是否
    2023-03-17
    139人看过
  • 发朋友圈找人侵犯隐私吗
    一、发朋友圈找人侵犯隐私吗1、发朋友圈找人不属于侵犯隐私。2、个人隐私标识是指公民个人生活中不愿为他人公开或知悉的秘密。3、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4、在网上散布他人有关隐私的照片造成受害人精神伤害算犯罪,情节严重的,构成刑事犯罪,应该报警处理,要求他停止侵权,赔礼道歉,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失费。5、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第一百一十一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七
    2023-11-28
    409人看过
  • 发朋友圈,别侵犯了肖像权
    肖像权,是指自然人以在自己的肖像上所体现的人格利益为内容,享有的制作、使用、公开以及许可他人使用自己肖像的具体人格权。自然人享有肖像权,有权依法制作、使用、公开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肖像。肖像是通过影像、雕塑、绘画等方式在一定载体上所反映的特定自然人可以被识别的外部形象。依据我国现行法律,一张照片从拍摄完成后,即享有两种权利:一是拍摄者的著作权;二是照片中人物的肖像权。如果照片中的人物不是拍摄人自己而是他人,那么在未取得肖像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就将照片发布在朋友圈,则构成侵犯肖像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肖像权侵权如何认定1.实施了侵害肖像权的行为;2.发生了
    2023-05-07
    319人看过
  • 把欠债人发朋友圈辱骂合法吗
    诽谤、侮辱他人是可能涉嫌行政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涉嫌犯罪,但是如果只是在朋友圈陈述对方欠钱不还的事实,并无诽谤侮辱情节的,不构成犯罪一、怎么样才构成诽谤诽谤的构成要件:1、客体要件。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2、客观要件。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3、主体要件。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可以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4、主观要件。必须是故意。一、诽谤他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可以进行立案:1、因诽谤他人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严重影响到社会秩序的;2、因诽谤外他人,比如国外交使节或者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相关人员,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3、因诽谤的行为给国家造成严重危害的其他情况,公安部门会在接到因诽谤行为的报案或或者举报后,会先进行审查,判明是否属于公安部门管辖。二、诽谤罪的立案标准是:1、涉嫌通过暴力或者其他手段公然侮辱他人,且情节严重的,应该进行立案;
    2023-03-31
    321人看过
  • 欠钱把身份证发朋友圈
    属于侵权行为。如果协商不成建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偿还,如果对方不履行生效判决书,及时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最大限度的维护你的合法权益。一、朋友向当事人通过借呗套钱是诈骗吗朋友向当事人借钱不算是诈骗。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与借贷行为的界限。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罪。在发生债权债务关系后,如果债务人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甚至是拒绝还款时,债权人要想办法追讨欠款。实践中,应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及时向法院起诉,避免错过诉讼时效。如果对方恶意欠钱不还,可以携带相关的借贷证明去向人民法院起诉,让法院判决对方执行债务。法院判决书下来之后当事人就可以向法院申请让对方执
    2023-02-20
    107人看过
  • 欠钱不还怎么发朋友圈文案?会侵权不
    一、欠钱不还怎么发朋友圈文案?会侵权不?要在朋友圈发文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以免侵犯他人权益或违反法律规定:尊重隐私:在发文案时,不要透露与债务人有关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电话号码、地址等,以保护债务人的隐私权。不恶意诋毁:避免使用侮辱、诽谤、恶意中伤等言辞,以免侵犯债务人的名誉权或引起其他法律纠纷。文案真实性:确保所发文案的内容属实,不得故意歪曲或夸大事实。虚假宣传可能涉及虚假广告的问题。保持客观:在文案中尽量客观地陈述实际情况,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的表达。最好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言辞。其他法律规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还可能有其他限制或规定。建议您在发文前查询相关法律,以确保自己不会违反相关规定。【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
    2023-12-03
    113人看过
  • 欠钱不还,在朋友圈晒出来是否合适?
    欠钱不还不可以发朋友圈,违法,侵犯隐私权的法定情形有: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信用卡欠钱不还犯法吗信用卡欠钱不还不一定否犯法主要取决于:1、如果信用卡逾期不还金额较大,且又逾期三个月以上的,经银行催收两次后仍然没有还款,属于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数额较大的,会判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在判决前可以及时还清全部欠款,可以减轻和免除刑事处罚。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对信用合格的消费者发行的信用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
    2023-07-10
    189人看过
  • 朋友圈乱发别人隐私犯了什么罪?
    朋友圈乱发别人隐私一般情况下是不涉嫌刑事犯罪行为的。朋友圈未经允许曝光个人隐私,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是犯法的行为。《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第一千零三十四条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地址、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同时适用隐私权保护的有关规定。《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一、朋友圈曝光个人隐私违法行为怎么处罚朋友圈曝光个人隐私属于侵犯隐私权的行为,是犯法的行为,依法可以进行治安处罚或
    2023-06-20
    428人看过
  • 发朋友圈骂公司犯法么
    法律综合知识
    一、发朋友圈骂公司犯法么1.关于通过互联网恶意中伤公司之行为,该等行为的主观意图各异,可能会被认定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或诽谤罪。具体而言,倘若侵权者的行为旨在排除竞争对手,捏造并传播虚假信息,从而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给受害方带来重大经济损失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时,则将被判定为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面临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事责任,同时还需承担罚金的民事赔偿责任。2.另一方面,若侵权者出于个人不满情绪,蓄意贬损企业及其负责人的形象,且情节严重的话,那么他将会被判定为诽谤罪,需要接受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法律制裁。《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
    2024-03-30
    257人看过
  • 朋友圈发哪里查酒驾犯法吗
    发朋友圈提示某某地方正在查酒驾,这是违规行为,是一种妨害执行公务的行为,也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一、简述妨害公务罪的构成要件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构成特征是:1、犯罪分子在主观方面应当存在故意;2、犯罪主体应当是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完全刑事责任的自然人;3、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手段妨害公务的行为;4、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正常管理活动。二、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有哪些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在民事诉讼中,法院对有妨害民事诉讼秩序行为的行为人采用的排除其妨害行为的一种强制措施。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一种排除妨害的强制性手段,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对妨害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的种类有五种:拘传、训诚、责令退出法庭、罚款、拘留。三、违法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吗违法行为不一定属于犯罪行为。违法行为属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而犯罪行为属于
    2023-02-18
    101人看过
  • 朋友圈骂人不提名字犯法的吗
    朋友圈骂人不提名字是犯法的。若是骂的内容具有侮辱性质,但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是侵权行为,行为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能被拘留、罚款;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受害人自杀、精神失常等),那可能触犯刑法,构成侮辱罪。发朋友圈骂人违反什么法律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骂人的内容带有侮辱性的话,则要看所发的侮辱性言语造成的后果严重与否,如果所发的侮辱性言语没有对当事人造成严重的后果,那么你这种就属于侵权行为,同时也触犯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是会受到一定金额的罚款的,并且还可能对你进行拘留,但是如果因为你在微信朋友圈所发的带有侮辱性的言语,导致当事人有自杀或者精神失常等事情的发生的话,那么你就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你就犯了侮辱罪。《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
    2023-08-03
    21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欠钱不还可以发朋友圈吗?犯不犯法
      广西在线咨询 2021-12-19
      欠钱不还不可以发朋友圈,违法,侵犯隐私权的法定情形有: 1、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2、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3、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4、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5、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6、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 有人欠钱了还不还我发朋友圈骂他犯法吗
      北京在线咨询 2023-06-09
      虽然不是恶意诋毁,但是不建议太过侮辱的谩骂。可以说一下被骗一事,建议大家不要受骗。
    • 朋友借钱不还发朋友圈算骗人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0-07
      侵权行为,建议还是通过合法途径维权。
    • 朋友欠工资发朋友圈不删是犯法的吗
      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25
      拖欠工资的: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四)解除劳动合同后,未依照本法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拖欠工资并没有规定是超出一个具体的时间才算违法,只要用人单位克扣
    • 2022年欠钱发朋友圈违法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3-01-10
      要看具体情况定。主要要看发朋友圈的内容是什么,如果是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行为,那就违法,构成侮辱罪。 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