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规范朋友间借贷关系防范风险
如下规范朋友间借贷关系防范风险:
1.借贷目的要合法。出借人若明知借钱是为了进行赌博、走私、贩毒、诈骗等非法活动而借给别人属于非法借贷。
2.签订书面借款协议。
3.逾期还款时应及时起诉。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六十八条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六十九条订立借款合同,借款人应当按照贷款人的要求提供与借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二、民间借贷纠纷的诉讼时效
民间借贷纠纷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的相关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所以因债权转让产生纠纷,债权人向法院主张债权请求权的,从债务约定履行期限届满后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是三年。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民间借贷还不起要坐牢吗
民间借贷还不上一般不会坐牢。民间借贷需要承担的是民事责任,坐牢属于刑事处罚,民间借贷不用承受刑事处罚。民间借贷的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支付令,或者起诉,还可以在胜诉后申请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二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人民法院决定扣押、冻结、划拨、变价财产,应当作出裁定,并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有关单位必须办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三编 执行程序 第十九章 一般规定 第二百四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
借给朋友网贷,如何防范不还款?
86人看过
-
民间借贷怎么防范风险
58人看过
-
民间借贷时注意风险防范
148人看过
-
法民法典民间借贷如何防范逾期风险
443人看过
-
民间借贷中有哪些风险怎样防范民间借贷风险
404人看过
-
企业间借款有哪些风险,风险应如何防范?
51人看过
-
投资人在民间借贷如何防范风险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261、主动出击不要坐等钱来,也不要碍于情面,更不要拖延,要主动出击,否则过了诉讼时效将无力回天。2、换位思考 不要因为对方迟延付款而不依不饶,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要让对方站在己方的角度去思考。在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达成情谊。3、参与考察对于那些借款去投资的朋友,为了方便索债的顺利进程,可以参与借款人投资项目的考察,看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4、出谋划策参与考察借款人的投资项目,如果发现其中有风险或者漏
-
如何防范事实劳动关系发生风险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24事实劳动关系风险的防范方式: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依法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把好入口关。完善合同签订流程。健全合同档案管理办法。建立用工部门责任制度。
-
如何制定劳动关系风险防范意见河北在线咨询 2022-07-18劳动关系风险防范的做法: 1、用人单位在招用劳动者时应查验终止、解除劳动合同证明或其他可以证明该职工与其他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的凭证; 2、核实劳动者的个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学历证明、从业经历; 3、劳动者申明:本人保证提供的学历证明、资格证明、工作经历、体检书等资料真实,如有虚假,公司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并不予经济补偿。等等。
-
民间借贷投资怎么防范风险辽宁在线咨询 2022-04-201、主动出击不要坐等钱来,也不要碍于情面,更不要拖延,要主动出击,否则过了诉讼时效将无力回天。2、换位思考 不要因为对方迟延付款而不依不饶,要学会换位思考。同时,也要让对方站在己方的角度去思考。在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达成情谊。3、参与考察对于那些借款去投资的朋友,为了方便索债的顺利进程,可以参与借款人投资项目的考察,看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4、出谋划策参与考察借款人的投资项目,如果发现其中有风险或者漏
-
亲友之间借款应注意哪些风险?借贷关系中的风险如何规避天津在线咨询 2022-11-14现实生活中,亲属之间因身份关系往往产生较强的信任,故在借款交付时欠缺保留凭证的意识,甚至碍于亲情借款当时连基本的借条都没有出具,为日后纠纷的产生埋下了隐患。与一般借贷关系相比,亲属间借款的交付审查不宜过于苛刻,但又要排除虚构债务的合理怀疑,审查程度的把握成为实践中的审理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