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终结诉讼:(1)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诉讼权利的;(2)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3)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的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从本条规定可以看出,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不同,其死亡后的法律后果是不同的。对于原告而言,如果存在继承人且继承人愿意继续诉讼的,可以继续诉讼,否则由法院裁定终结该诉讼。而对于被告,如果在死亡后没有遗产,那么即使原告胜诉,也得不到赔偿,诉讼再继续进行下去也没有意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也应当裁定终结诉讼。在离婚、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中,由于该诉讼与当事人的身份有着紧密联系,当事人死亡后,身份关系已经消失,诉讼自然也没有必要进行下去。此时,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
一、诉讼期间被告公司注销如何处理
1、在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司办理注销登记的,应当区分注销公司时依法清算和未清算两种情形。如果在当事人起诉后,公司依法成立了清算组,依照公司法等规定进行了清算,则诉讼应当中止或者终止,当事人可以依照公司清算程序实现自身权利。
2、在诉讼过程中,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的,则应当由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在债权人主张的公司债务范围内,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当然赔偿的前提是债权债务查证属实。
二、民事诉讼期间原告死亡怎么办
综合民诉法第136、137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44条的规定,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的,应视具体情况,分别处理:(1)在诉讼中,一方当事人死亡的,有继承人的,裁定中止诉讼。人民法院通知他的继承人及时参加诉讼,被继承人已经进行的诉讼行为,对承担诉讼的继承人有效。(2)下列四种案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终结诉讼,不再审理。原告死亡,没有继承人,或者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被告死亡,没有遗产,也没有应当承担义务的人的;离婚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件一方当事人死亡的。
-
诉讼中如何处理死亡或残疾赔偿?
243人看过
-
刑诉中事人死亡,正在进行的诉讼的处理
133人看过
-
原告在诉讼过程中死亡债务怎么处理
444人看过
-
二审过程中,自诉案件当事人提出反诉的如何处理?
457人看过
-
当事人死亡如何确定当事人
172人看过
-
走私过程中珍贵动物死亡如何处理
106人看过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如果其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 更多>
-
-
当事人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错误措施的,如何处理?北京在线咨询 2022-03-08看看下面关于申请国家赔偿的条件吧。 根据国家赔偿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生效法律文书执行错误,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依法应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最高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行政诉讼申请国家赔偿若干问题的解释》,有以下几类行为,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国家赔偿。 1、违法采取对妨碍诉讼的强制
-
-
诉讼中的当事人指什么?诉讼程序中的当事人是谁?如何认定当事人?福建在线咨询 2022-02-15所谓当事人的称谓,就是当事人在诉讼中的名称。在不同的民事诉讼程序中,当事人都有不同的名称。诉讼程序中的当事人在第一审称作原告、被告;在第二审称作上诉人、被上诉人;在审判监督程序中,如果适用第一审程序仍称为原告、被告,如果适用第二审程序,则称为上诉人、被上诉人。特别程序中的当事人,称为申请人。执行程序中的当事人,成为申请执行人、被申请执行人。民事诉讼当事人的称谓,不只是表面上称呼的问题,而是直接反映
-
对哪些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如何处理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2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9条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1)众所周知的事实;(2)自然规律及定理;(3)根据法律规定或者已知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能推定出的另一事实;(4)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5)已为仲裁机构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上述(1)、(3)、(4)、(5)、(6)项,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