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名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的纠纷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7 18:53:02 154 人看过

原告:陈先生,被告:王先生,被告:a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被告:赵先生,原告:陈先生,原告:2003年6月23日,原告、王先生、赵先生共同成立了a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同年7月25日,原告按约定支付被告王某10万元。王某以原告投资基金的名义开具了收据。公司成立后,原告在被告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工作半年。到2004年底,原告要求公司分红,而被告以公司亏损为由不给原告分红。后来,原告到工商登记部门查询,原告的姓名不在工商登记股东名册上,原告认为,由于被告在登记时隐瞒了客观事实,原告未成为工商登记部门认可的股东,不能享有股东权利。因此,法院要求被告返还原告欠款10万

被告王某与被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辩称,原告王某与赵某共同决定成立一家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约定王某出资30万元,陈某出资10万元,赵某出资10万元,注册资本总额50万元,王某为法定代表人。由于陈先生当时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员工,不适合开公司。当时陈先生已经得知这一情况,所以工商登记的股东是王先生和赵先生。原告陈先生当时投资基金,且三方明确,被告赵某的辩护意见与被告王某的辩护意见基本一致【分析】

从合作协议的角度来看,本案的焦点是原告投入的资金是投资资金还是对被告的贷款,很明显,陈先生是公司成立时的成员之一。王某给陈某开具的收据上还注明是投资基金,陈某在公司成立后曾在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并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对于王某开具的收据,陈某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异议。如果原告仅仅因为自己的名字没有记载在工商登记部门的股东名册上,就认为自己不能成为《公司法》规定的股东,并要求将自己的10万元认定为借款,原告要求返还是没有依据的。理由如下:

工商登记是权利证明程序,不是权利设定程序。公司登记材料是证明股东资格的表面证据。当存在出资等争议时,股东的确认不能仅仅依靠工商登记,而应根据不同情况处理,工商登记虽然具有公示的作用,虽然《公司法》明确规定出资人应当持有出资证明书,股东应当登记,但这并不是确定股东身份的唯一依据,没有规定未办理工商登记的投资者投入的资金不是投资基金。原告是否在工商部门注册不影响其出资行为和性质

对于原告来说,需要证明其在公司投入的10万元是债务,而不是投资基金。如果原告不能证明这10万元是债务,他的主张就不能成立

在本案中,陈先生实际上是公司的隐名股东。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股权纠纷,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予以确认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3日 03: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隐名股东相关文章
  • 确认隐名股东股东权的方法:隐名股东的股东权如何认定?
    只要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对实际出资、实际享有权益作出明确约定,该约定合法有效并得到双方认可,且隐名股东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公司的经营,行使股东的权利,同时得到公司其他半数股东的认可,隐名股东的股东身份就应该予以确认。隐名股东享有股权吗我国立法尚未对隐名股东作出明确规定,因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隐名股东形成了各种定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出资人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他原因,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以他人名义出资,一般被称为隐名股东。与之相对应记载于工商登记材料上的股东则为显名股东。2、隐名股东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3、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4、隐名股东是指不具备股东的形式特征但对公司实际出资并实际享有股东权利的出资人。5、隐名股东,又称为匿名股东,是指实际出资人或者认购股份的人以他人名义履行出资义务或者认购股
    2023-07-12
    444人看过
  • 隐名股东显名股东债务如何承担
    1、在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况下(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任。若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也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显名股东实际行使和操纵因隐名股东出资带来的股东受益,公司其他股东对隐名股东的股东受益存在事实不知情。这时,双方之间关系名为隐名股东实为投资借款,不应认定为隐名投资关系,可按债权债务关系处理。(2)隐名股东与第三人之间:隐名股东作为公司实际股东,应在显名股东认缴的出资额范围内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即与显名股东一起对公司第三人承担连带责任。2、在公司未依法成立的情况下因未达到法定最低注册资本金等情形致使公司未依法成
    2023-03-24
    52人看过
  • 关于挂名股东、隐名股东
    一方与他方约定,同意仅以其名义参加设立公司,实际上不出资,公司注册资本实际均由一方投入,该不出资的一方即为挂名股东。如实际出资人既想自己独自经营,又想利用有限公司的形式承担有限责任,为了规避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与挂名股东相对应,该实际出资的他人通常被称为隐名股东。在公司存在挂名股东、隐名股东的情形下,可按以下规则认定公司的股东:1公司工商登记有两名股东,但股东之间约定公司设立时,由一人全部出资,另一名股东不出资,也不享有股东权利。这种情形应认定公司设立行为无效,该公司实为私营独资企业。“公司”内部的权利义务关系按双方之问的协议处理,“公司”对外债务应由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2公司工商登记有三名股东,股东之间约定出资由其中两名股东投入,另一名股东既不出资,也不享有股东权利。这种情形下,公司设立有效,该挂名股东对外应承担股东责任,其与公司及其他股东之间的权利
    2023-06-09
    194人看过
  • 什么是隐名股东以及如何识别隐名股东
    隐名股东,是指投资者为逃避法律或者其他原因,以他人名义设立公司或者以他人名义出资,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工商登记簿上记载为他人的投资者。相应地,表见股东(或注册股东)是指在工商登记资料中记载但没有实际出资的股东。关于隐名股东身份的认定,隐名股东是否被认定为实际投资者,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有协议,但本协议不成立对公司具有约束力,在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之间仍然有效。它不仅是隐名股东对显性股东进行约束的依据,也是证明隐名股东对公司实际出资的有力证据。根据上海市人民法院的规定,如果双方不同意隐名股东为股东或承担投资风险,且隐名股东不作为股东参与公司管理或实际享有股东权利,不确认双方的隐名投资关系,但作为债权债务关系处理。(二)不实际参与公司的经营,在实践中,有些隐名股东不参与公司的经营,完全由显名股东负责,而有些则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股东的权利。由于公司的法人性质,公司
    2023-05-07
    145人看过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发生冲突时
    如对公司分配的利润应由谁享有,由谁行使股东权利等,应当根据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来认定。一般而言,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就隐名出资问题都会存在一定的协议或约定,那么这个协议或约定与普通的民事契约没有本质区别,如债权债务契约、信托契约等。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双方的约定是真实意思的表示,而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即应为有效协议,就应按照约定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双方之间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应按照举证规则分配举证责任以此确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在日常生活当中,现在对于股东来说,他退出投资最好的一种方式就是将自己的股权转让给他人,当然这种股权在进行转让的时候,内部的股东基于一个信任方面的关系,是享有优先购买的权利的。对于隐名股东来说,也可以得到转让股权。一、显明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隐名股东是否可以?显明股东将股权转让给隐名股东是可以的,因为我们国家规定股东股权转让的时候是没有做出
    2023-03-18
    338人看过
  • 股权转让纠纷,“隐名股东”状告股东败诉
    2006年6月21日,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对一起股权转让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原告李某以自己是公司“隐名股东”为由,要求被告支付股权转让金及分红。2003年10月,李某和董某、黄某协商创办一家科技公司,双方签订一份协议,其中约定李某出资6万元。同年12月,李某和董某签订了一份股权转让协议,约定李某将全部股权转让给董某,并分期从公司中获取分红,但协议签订后并没有实际履行。2005年底,李某一纸诉状将董某、黄某及公司告到法院,要求三被告连带支付股权转让金及分红近12万元。法院在审理后查明,原告被告确实先后签订了两份协议,但董某、黄某提出李某并没有实际出资,并提供相关资料,证明公司成立时只有董某及另一案外人何某出资,工商登记中公司股东只载明董某及何某两人。李某就此提出自己是公司的“隐名股东”,即在现实生活中虽没有在工商登记中载明是公司股东,但却是公司实际股东即“隐名股东”的情况。法院经审理后认为
    2023-06-09
    381人看过
  • 隐名股东侵权责任纠纷的承担者显名股东吗?
    一、隐名股东侵权责任纠纷的承担者显名股东吗?1、隐名股东侵权责任纠纷的承担者显名股东,为了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善意第三人利益,遵循公示主义和外观主义原则,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协议效力范围只局限于其双方,不具有对抗性,显名股东不得以其并非真正股东来对抗,显名股东在承担赔偿责任后,对隐名股东具有追偿权。2、因为依据协议,出资是隐名股东的基本义务,显名股东只是名义上参与。如果公司债权人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可以将隐名股东和显名股东列为共同被告,请求其两方承担赔偿连带责任,隐名股东不能借口要求显名股东先行承担责任自己承担补充责任,显名股东亦不能借口要求实际股东即隐名股东承担责任,而是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一起承担连带责任。二、隐名股东的法律责任是什么?1、在公司合法有效成立的情况下(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
    2024-01-13
    377人看过
  • 根据隐名股东隐名的方式不同,可将隐名股东分为协议隐名股东和非协议隐名股东
    协议隐名股东是指隐名投资者与他人协商一致,以他人名义向公司投资而形成的隐名股东,称之为借名股东。非协议隐名股东是指隐名投资者未与他人协商一致,而擅自以他人名义或虚拟主体的名义向公司投资而形成的隐名股东,称之为冒名股东和假名股东。冒名股东是指投资者未经他人同意,擅自以他人名义或冒充他人向公司投资而形成的隐名股东。假名股东是指以虚拟的不存在的主体的名义向公司投资而形成的隐名股东。这种分类的法律意义在于:协议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存在意思表示一致的合同关系,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的法律关系依合同约定。依借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法律关系的不同,借名股东可分为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和委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信托人身份的借名股东与名义股东之间是一种信托隐名投资合同关系,借名股东作为信托人将其用于投资的特定财产的财产权移转于受托人(名义股东),由受托人(名义股东)以财产权人的身份以自己的名义将特定财产向公司投
    2023-06-28
    495人看过
  • 隐名股东投资款借款纠纷怎么解决?
    一、隐名股东投资款借款纠纷怎么解决?1、协商。这是最有利于双方关系维系的处理方法,有利于避免双方产生更进一步的、不可修复的矛盾。2、调解。调解有以下三个特征:(1)调解是在第三方的主持下进行的,这与双方自行和解有着明显的不同;(2)主持调解的第三方在调解中只是说服劝导双方当事人互相谅解.达成调解协议而不是作出裁决,这表明调解和仲裁不同;(3)调解是依据事实和法律、政策,进行合法调解,而不是不分是非,不顾法律与政策在“和稀泥”。3、仲裁。仲裁是现代世界各国普遍设立的解决争议的一种法律制度。但是价格相对较高。4、诉讼。也就是打官司。一般历时较久,但是费用相对较低。二、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应注意的法律问题是什么?1、隐名股东虽不是公司名义上的股东,但由于公司的成立起因于隐名股东的出资,根据资本维持和不变的原则,隐名股东不得抽回资金,逃避风险和责任。2、出资人与他人约定以该他人名义出资的,其约定不得
    2024-01-17
    178人看过
  • 股东如何起诉隐名股东赔偿?
    股东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起诉隐名股东赔偿。股东需要根据具体隐名股东的过失,选取不同的方法弥补自己的经济损失。(一)隐名股东瑕疵出资的责任纠纷纠纷陈述:出资是股东最基本最重要的义务,不履行出资义务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公司而言,股东出资形成的资本是其取得独自人格的前提条件,是生产经营活动基础。对股东而言,资本是其权益体现方式。对债权人而言,资本是债务清偿保证。违反出资义务,公司成立前,要承担民法典上违约责任,已足额缴纳出资股东可向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请求赔偿。公司成立后,则属于公司法上的违法行为和损害公司利益的侵权行为,公司将有权向该股东及其他发起人要求履行出资义务或填补出资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因为隐名股东存在出资不实,抽逃出资等行为,如果认定其承担法律责任,隐名股东往往会以自己不是公司股东为借口逃避债务的履行。如果认定显名股东承担责任,而其又通常缺少履行债务经济能力。处理办法:为了维
    2023-06-28
    369人看过
  • 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发生纠纷怎么解决?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三)》第二十四条规定,隐名出资人和名义股东发生纠纷按以下规定处理:有限责任公司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订立合同,约定由实际出资人出资并享有投资权益,以名义出资人为名义股东,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对该合同效力发生争议的,如无法律规定的无效情形,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有效。前款规定的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股东因投资权益的归属发生争议,实际出资人以其实际履行了出资义务为由向名义股东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名义股东以公司股东名册记载、公司登记机关登记为由否认实际出资人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股权转让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有哪些股权转让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如下:1、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转让股权的,应当注意将拟受让人和拟转让价格条件告知公司等股东,并征求其是否同意转让的意见;2、股权转让应当注意,公司或者其他股东可以要求转让人使用股权转让价格补充出资;3、名义股东未经实
    2023-03-27
    197人看过
  • 隐名股东和干股股东
    隐名股东与干股股东干股股东,系指由其他股东或公司赠与股权而获取股东资格的人。干股的实际出资者也不是股东登记所载明的股东。干股股东一般是指具备股东的形式特征并实际享有股东权利,但自身并未实际出资的股东。干股多是基于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奖励或者赠予形成的,确切地说干股股东是有实际出资的,只不过其出资是由公司或者他人代为交付的。故对干股股东资格应当予以认定。实践中也有将接受贿赂等违法犯罪行为取得的股份称为干股的,是否认定受贿者股东资格存在争议。本人认为应对受贿者予以刑事制裁,依法收缴其违法所得,通过拍卖转让股权确定新的股东。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1、隐名股东要依合同承担实际出资义务,并受到显名股东的监督,而干股股东往往无需承担任何的实际出资义务,往往是以一技之长而为其他股东或公司所青睐,使得其他股东或公司愿意为其出资或向其赠送股权;2、隐名股东在公司章程、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材料上没有记载,而干股股
    2023-06-09
    474人看过
  • 公司存在挂名股东、隐名股东如何认定公司的股东?
    在公司存在挂名股东、隐名股东的情形下,如何认定公司的股东?挂名股东,又称借名股东、名义股东或空股,是指具有股东的形式特征,但基于与他人(公司其他股东或公司登记股东以外的第三人)的约定,其名下的出资全部或部分由他人投入并由他人享受股东权利的人。与挂名股东相对应,该实际出资的他人通常被称为隐名股东。在公司存在挂名股东、隐名股东的情形下,可按以下规则认定公司的股东:1.公司工商登记有两名股东,但股东之间约定公司全部出资由一名股东投入,另一名股东不出资,也不享有股东权利。这种情形的实质是出资人既想自己独自经营,又想利用有限公司的形式承担有限责任,为了规避公司法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的限制,借用他人名义设立公司,且双方对规避公司法的规定通常都是明知的,故应认定公司设立行为无效,该公司实为私营独资企业。公司内部的权利义务关系按挂名协议的约定处理,公司对外债务应由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2.公司工商登记有三
    2023-06-19
    479人看过
  • 隐名股东纠纷的法律分析
    目前,公司中隐名股东的情况越来越多,主要涉及到几个方面,一个实际出资人不便于用自己的名义来出资,另一种股权转让后没有办理有关法定登记变更手续,第三种就是隐名股东规避有关法律规定而借用他人的名义来设立公司或者持有股份。目前因隐名股东这一个事实引发的主要法律争议表现为两个层面的法律问题,现本律师对此两个方面问题分别作相应的分析。一、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及公司之间的法律关系。这类问题上升到法院诉讼的主要是股权确认案由。隐名股东要求确认自己的身份,借此生效法律判决文书得以到工商机关办理有关备案或者登记手续,以使自己的身份在法律形式上完备。这个时候,则须考虑到显名出资人的实际身份问题,如果显名出资人是虚构的主体,或者是死亡的主体,那么,直接认为隐名股东的身份并不存在问题。而实践中,显名股东是实际主体的,则认定起来较为麻烦。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两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对外的法律关系,二是隐名
    2023-06-09
    464人看过
换一批
#股东权益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隐名股东,也可被称为“实际投资人”,主要指的是为了规避法律、或者是因为某种原因,借用他人的名义成立公司,或者借用他人名义进行出资,并且在成立的公司的章程中、股东名册以及工商登记中,都记载为他人的实际出资人。... 更多>

    #隐名股东
    相关咨询
    • 什么是隐名股东,如何正确认定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天津在线咨询 2022-03-14
      所谓隐名股东,是指虽然实际出资认购公司股份,但在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工商登记中却记载他人为股东的投资者。与隐名股东相对称的是显名股东,即虽然未出资,但却被登记为形式股东的一方。(1)当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发生纠纷时如对公司分配的利润应由谁享有,应由谁行使股东权利等,应当依据当事人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来认定。一般而言,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就隐名出资问题都会存在一定的协议。根据意思自治原则,只要双方
    • 公司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资质如何认定?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01
      1.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其他股东及公司之间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的协议约定,公司内部股东知道或应当知道这一事实,隐名股东在事实上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和资产收益,已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权利,应确认其股东资格,保护其应有的股东权益,对内承担法定股东责任。若双方未约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或者承担投资风险,且实际出资人也未以股东身份参与公司管理或者未实际享受股东权利的,显名股东实际行使和操纵因隐名股东出资带来的股东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的纠纷可以起诉处理吗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9-20
      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的纠纷是可以依法起诉处理的,只要原告有起诉的主体资格,被告的信息明确,有民事纠纷的事实和理由等,满足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的,法院必须要受理原告的诉求,至于原告能否胜诉,这是不能提前预判的。
    • 隐名股东如何撤销股东会决议
      安徽在线咨询 2021-11-07
      隐名股东不能撤销公司决议。《公司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公司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的决议内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召集程序、表决方式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或者决议内容违反公司章程的,股东可以自决议作出之日起60日内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股东按东按照前款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司的要求要求股东提供相应的担保。公司根据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董事会决议办理变更登记的,
    • 隐名股东以及股东之间的纠纷法律怎么规定的呢
      山东在线咨询 2022-03-27
      先提起股东资格确任之诉,然后再提起股东知情权之诉。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与隐名股东有关的纠纷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涉及公司内部关系的纠纷,主要有公司利润分配纠纷、隐名股东行使股东权利纠纷、对内承担责任纠纷、出资纠纷等;另一类是涉及公司外部关系的纠纷,主要有对外被视为公司的股东主体问题、隐名股东或显名股东向外转让股权纠纷等等。主要是涉及到公司的内部纠纷,具体而言,其一、在处理公司内部关系引发的纠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