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不足以刑事处罚的,按责任大小赔偿伤者的相关费用,暂扣驾照、罚款,给予批评教育、年度考核不称职等处理,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等处分,不“双开”。二、酒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除按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外,给予开除公职的处理,是党员的还要开除党籍,也就是“双开”。
党员干部酒驾会加重处罚吗
党员干部醉驾应当依法处理,并且还要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进行处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党员干部如何处理酒驾行为?
306人看过
-
党员干部醉酒驾车的处罚是什么?
93人看过
-
如何惩治党员干部醉酒驾驶行为?
479人看过
-
党员干部酒驾的新规定,2024标准处罚
158人看过
-
党员酒驾会警告吗
436人看过
-
党员干部收烟酒处理标准
233人看过
酒驾是指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辆的行为。 酒驾并不存在量刑标准。因为一般的酒驾行为仅仅是行政违法行为,并不会触犯刑法。因此,法院并不会对一般的酒驾行为作出定罪和量刑。有量刑标准的酒后驾驶机动车的行为,主要是指醉驾的行为。... 更多>
-
酒驾撞人会被开吗党员干部酒驾撞人怎么处河南在线咨询 2022-11-09要看具体的情形。 一、没有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不足以刑事处罚的,按责任大小赔偿伤者的相关费用,暂扣驾照、罚款,给予批评教育、年度考核不称职等处理,党内警告、严重警告等处分,不“开”。 二、酒驾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除按交通肇事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刑罚外,给予开除公职的处理,是党员的还要开除党籍,也就是“开”。
-
党员干部缓刑是否应双开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5被判缓刑的是要开除公职的。参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违法违纪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在行政机关对其作出处分决定前,已经依法被判处刑罚、罢免、免职或者已经辞去领导职务,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行政机关根据其违法违纪事实,给予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
如何对党员干部酒驾处理广西在线咨询 2022-07-28党员干部应该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不应该带头违法乱纪,血液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的,是酒后驾车,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驾驶证6个月;再次酒驾拘留10日和罚款2000元,吊销驾驶证,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驾驶证,终身禁驾。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的问题党员干部酒驾醉驾会如何处理有所帮助
-
叫不到代驾醉驾被拘,醉驾免于刑事处罚的党员干部会开除党籍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8-30公职人员醉驾是否开开除党籍得看情节是否构成危险驾驶罪。 酒后驾驶机动车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二十九条第一款关于“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其他违法行为,影响党的形象,损害党、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应当视情节轻重给予党纪处分”的规定,酒后驾驶行为与党员的身份极不相符,影响了党的形象,应当给予当事人相应的党纪处分,但不一定开除党籍。大多数情况下,酒后驾驶
-
酒驾党员还会被记过吗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03看具体情况。因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被依法行政拘留和罚款的,党纪给予严重警告处分,或者政纪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因酒后驾驶违法行为被依法相对不起诉或者免除刑事处罚的,党纪给予撤销党内职务或者留党检查处分,政纪给予撤职处分。《公务员法》第四条应当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三十条或者第一百七十四条、《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十七条第二款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五十三条第十六项、《事业单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