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抚养费给了两年,不给了怎么办
对此问题,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解决:
若夫妻双方系通过自愿协商达成离婚共识,然而在离婚协议中约定的抚养费用一方未能按约履行,那么直接负责照顾子女的一方可向当地人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并以离婚时签署的相关协议作为有力证据,敦促对方切实履行其应尽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倘若双方选择通过诉讼途径解除婚姻关系,则未履行抚养费用支付义务的一方有权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在此情况下,如确因经济困难导致无法按时支付抚养费用的一方,可考虑申请适当降低抚养费用的支付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二、抚养费给不了那么多能少给吗
抚养费的数额可以在不损害子女利益的情形下,由双方协商减少,如果无法协商一致的,如果有给付抚养费义务的父母,在具备以下情形时,亦可以要求减少或免除支付抚养费:
(一)由于长期患病或丧失劳动能力,失去经济来源,确实无力按原协议或判决确定的数额给付,而抚养子女的一方又能够负担,有抚养能力的;
(二)因犯罪被收监改造,无力给付的;
(三)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再婚后,继父或继母愿意负担子女所需抚养费的一部或全部的。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要求增加还是减少抚养费,在增加或减少抚养费的特殊情形消失时,对于增加抚养费的,可以要求恢复按原定数额支付;对于减少或免除抚养费的,应当恢复给付。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
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抚养费给了两年,不给了怎么办”,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
孩子判给了,抚养权不给怎么办
495人看过
-
签了抚养费协议不给钱怎么办
458人看过
-
不给抚养费5年了,能否要5年的抚养费
438人看过
-
男方不给孩子抚养费怎么办?告了也还不给怎么办
406人看过
-
失业了抚养费给不起了怎么处理
148人看过
-
法律里给不给抚养费怎么给抚养费
194人看过
-
-
女方给了两年抚养费,嫁外省之后不在给了怎么追讨?澳门在线咨询 2022-09-27对于和你们可以先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向法院起诉,孩子的权主要是根据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原则,包括经济条件,生活环境,环境等,孩子的抚养费,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
-
孩子两岁了怎么给抚养费安徽在线咨询 2023-06-031.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 2.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月或定期给付,也可按季度或年度给付。 如果协商一致,一方可以承担全部抚养费的,如果一方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则不可以。即使达成上述孩子抚养协议,如果过一段时间后,双方经济情况确有变化,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确有增加或者给付的必要,一方仍可诉至法院,要求另一方承担抚养费。 抚养费的给付期限,一般应至子女十八周岁
-
抚养费不给怎么办,抚养费不给怎么办,抚养费不给怎么办香港在线咨询 2021-04-23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其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对方不给子女抚养费的,可向一审法院反映,由一审法院对不执行判决的当事人进行教育、警告,促其履行抚养子女的义务。如果前夫仍然不听劝告,不接受教育,拒
-
给不了抚养费河北在线咨询 2022-05-20解决不给抚养费的办法有:一是夫妻双方协商,另外就是上法院起诉。这是最主要的两种途径。另外,关于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