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既遂的处罚分为两档。一般情况下,有义务解救或参与解救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阻碍解救行为实施完毕的,处两年到七年有期徒刑;对于阻碍实施但实际作用轻微的情况,如导致解救时间变长、阻碍后又反悔的,可以使用情节较轻的规定,处两年以下有期徒刑。
依据我国《刑法》第四百一十六条第二款
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一、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一)本罪的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其既侵犯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誉,而且还侵犯了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其侵害的对象由其所侵害的客体的多重性所决定,亦具有多重性,一般包括依法正在执行解救公务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协助执行解救活动的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或儿童。
(二)本罪的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阻碍解救被拐卖、被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所谓利用职务,是指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范围主管、负责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工作的便利,而不是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便利阻碍解救工作。所谓解救职责是指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把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从人贩子、收买人或绑架人手中解脱出来、安置或者送返被害人等解救工作的职责。我国目前履行这些职责的机关、组织主要为公安机关、民政、妇联。故主管解救工作的也主要是这些机关和组织的工作人员。
对“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中的“解救”应作广义的理解。它既包括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以使被拐卖、绑架、收买的妇女、儿童摆脱他人非法控制,解除其与买主非法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公务行为,也应包括被收买的妇女、儿童及其亲友要求解救的行为,或普通公民进行的解救行为。
“阻碍解救”中“阻碍”的行为多种多样,如向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泄露解救的执行人员、时间、步骤等消息;在他人要求解除收买人与被收买人之间非法形成的婚姻、收养关系时,宣布这种关系“合法”予以维护;对要求解救的被收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及其亲属进行威胁、蒙骗,令其不得报案,要求解救;责令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与买主共同生活;向上级部门或要求提供协助的其他执行解救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提供虚假的情况或拒绝提供或隐瞒情况;利用自己知道内情的便利为他人如何阻碍解救出谋划策等。
本罪客观行为可以表现为作为,也可以表现为不作为。
本罪不要求有具体的危害后果,只要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实施了阻碍解救的行为,无论是否得逞,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均构成本罪。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施行的《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的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1)利用职权,禁止、阻止或者妨碍有关部门、人员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的;
(2)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拐卖、绑架者或者收买者通风报信,妨碍解救工作正常进行的;
(3)其他利用职务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行为。
(三)本罪的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负有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是非常宽泛的,但只有那些负有特定的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虽然本人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并且实施了阻碍解救的行为,但其如果不负有特定的解救职责,便不能构成本罪。
这里的“解救职责”,是指在职务范围内或责任范围内具有“解救”的内容。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对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有解救职责,解救职责由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执行。具体指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检察、法院、民政、妇联等部门中主管、分管和直接参与解救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上述人员负有把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从人贩子、收买人或者绑架人手中解脱出来,以及安置送返被害人等解救工作职责。
本罪侵害的是国家机关作为执法力量的正义形象、公职人员共同的身份尊严以及被拐卖儿童的人身权利。行为人在主观上为直接故意,即行为和态度一致指向阻碍援救行为。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参与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的国家工作人员。
(四)本罪的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且必须是直接故意。行为人既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也希望发生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未获解救的结果。如只是认识到自己行为可能阻碍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但主观上并不希望发生这种结果的,不构成本罪,导致严重后果的,以玩忽职守罪论处。
-
解救被绑架儿童罪既遂的阻碍量刑问题
170人看过
-
哪些标准下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才立案?
190人看过
-
构成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既遂会如何追究责任
193人看过
-
阻碍解救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罪怎么处罚量刑
487人看过
-
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应该如何定罪?
70人看过
-
阻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既遂怎么判?
372人看过
收养关系是父母子女的关系除了基于血缘关系发生外,可以基于法律行为即收养而发生的关系。收养,是指通过一定法律程序,将他人的子女作为自己的子女加以抚养,使原来没有直系血亲关系的人们产生了法律拟制的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法律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更多>
-
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有哪些惩罚陕西在线咨询 2023-02-11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的最新处罚标准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暴力袭击正在依法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从重处罚。妨害公务罪是指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
-
阻碍解救被绑架的儿童罪的定罪量刑?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6-09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的定罪量刑为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解救的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
一般阻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既遂是怎么处罚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6-06一般阻碍解救被绑架妇女罪既遂的处罚是判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行为人犯罪情节较轻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该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主要是指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如何认定“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四川在线咨询 2021-12-31符合下列要求的,视为阻碍被绑架儿童救援罪: 1、主观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 主体为特殊主体; 3、客观上表现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务阻碍救援; 4、客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誉。
-
什么是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的构成要件?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16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负有解救被绑架的儿童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主观要件:主观方面必须为直接故意; 3、客体要件:犯罪客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誉; 4、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阻碍解救被绑架儿童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