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罪犯出建议是否等同于犯罪?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10 16:43:41 447 人看过

给罪犯出谋划策算犯罪。窝藏、包庇罪一般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在犯罪现场帮助犯罪分子出谋划策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构成窝藏、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抢劫罪犯罪构成

1、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依刑法第17条规定,年满14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该罪的主体。

2、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公私财物非法占有的目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故意内容就不构成本罪。如果行为人只抢回自己被骗走或者赌博输的财物,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不构成抢劫罪。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和公民的人身权利。对于抢劫犯来说,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抢劫财物,侵犯人身权利,只是其使用的一种手段。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的所有者、保管者或者守护者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这种当场对被害人身体实施强制的犯罪手段,是抢劫罪的本质特征。

所谓暴力,是指对财物的所有人、管理人、占有人的人身实施不法的打击或强制,致使被害人不能的行为。如殴打、捆绑、伤害、禁闭等等。

所谓胁迫,是指对被害人以当场实施暴力相威胁,进行精神强制,从而使其产生恐惧而不敢反抗,任其抢走财物或者被迫交出财物的行为,胁迫的内容是当场对被害人施以暴力。胁迫的方式则多种多样,有的是语言,有的是动作,有的还可能是利用特定的危险环境进行胁迫。胁迫必须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如果不是向被害人当面发出,而是通过书信或者他人转告的方式让被害人得知,则亦不是本罪的胁迫。

所谓其他方法,是指使用暴力、胁迫以外的方法使得被害人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而当场劫取财物的行为。如用酒灌醉、用药物麻醉、利用催眠术催眠、将清醒的被害人乘其不备锁在屋内致其与财产隔离等方法劫取他人财物。行为人如果没有使他人处于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的状态,而是借用了被害人自己因患病、醉酒、熟睡或他人致使其死亡、昏迷等而不知反抗或无法反抗的状态拿走或夺取财物的,不构成本罪。

抢劫罪的的目的行为是强行劫取公私财物。强行劫取财物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行为人当场直接夺取、取走被害人占有的财物;二是迫使被害人当场直接交出财物。

判断犯罪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

1、犯罪人是否基于非法占有财物为目的

2、当场是否实际采取了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

原来,《刑法》并没有对构成抢劫罪进行数额方面的限制规定,实践中只要当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行为,那么原则上就构成了抢劫罪,然后就要按照具体的犯罪情节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19日 02:4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刑事责任能力相关文章
  • 共同犯罪等于共犯吗
    1、共同犯罪是法定概念,共犯不是,可以说在一定语境下是共同犯罪的简称。但是绝不完全一个意思。2、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按照集团所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在此之外的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加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共同犯罪人主要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3、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上,共犯分为广义的共犯和狭义的共犯。其中广义的共犯包括正犯、教唆犯和帮助犯,而狭义的共犯仅仅指教唆犯和帮助犯。因此共犯主要指称实行共同犯罪的人,而共同犯罪主要指称行为。一、承继的共犯成立条件承继共同正犯,是指对某一个犯罪,先行行为者着手实施后,在行为尚未全部实行终了的时段,后行行为者介入进来,在与先行行
    2023-04-02
    466人看过
  • 犯罪自认是否等同于有证据?
    自己承认的犯罪还需要证据。因为自己承认的犯罪可以作为口供,但不能作为直接证据。法院不以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而是通过侦查调查获取,如现场犯罪的动机、时间、作案工具及人证物证等形成证据链,才能依法追究。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它证据印证的,不能认定为案件事实。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1、物证;2、书证;3、证人证言;4、被害人陈述;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6、鉴定意见;7、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欠钱不还需要什么证据欠钱不还需要的证据:1、身份证明;2、证明债务存在的证明(合同、收据、借据、欠据、协议、信件、电报等);3、债务人偿还欠款及利息的证据;4、利息计算方法、起止时间、依据;5、担保或者抵押的证明材料、债务转让的证明材料;6、请求诉前财产保全或
    2023-07-06
    382人看过
  • 同时犯是否犯于共同犯罪
    同时犯不是共同犯罪,同时犯是数个犯罪人同时侵犯同一客体,而彼此主观上并无共同联络的犯罪。共同犯罪必须满足共同犯罪人之间有共同犯罪的故意,也就是有犯罪联络。一、两个人构成同一共同犯罪吗两个人犯罪不一定构成共同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犯罪主体上,共同犯罪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以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2、客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3、主观方面上,各个共同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只有同时具备上述三个条件,才能构成共同犯罪。二、成立共同犯罪的宗旨是什么共同犯罪主要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目的。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1、主体要件:有两个以上的犯罪主体。作为共同犯罪人中的任何一人,都必须具备责任能力,达到责任年龄的一般主体资格。未达到责任年龄参与共同犯罪的,不认为是共同犯罪。二人共同实施犯罪行为,只要其中一人未达到
    2023-04-02
    315人看过
  • 犯罪未遂是否应该和犯罪同等定罪?
    犯罪未遂另有犯罪意图的,需要数罪并罚:一、另一种犯罪意图是指在前一种犯罪既遂、未遂或者中止后,另一种犯罪意图实施另一种犯罪行为,从而确立数罪;二、另一种犯罪意图的特点:1、前一行停止既遂、中止或未遂状态后,行为人有另一起犯罪意图,一般为数罪并罚;2、由于某种原因,前一种行为已经停止,一种行为;3、侵犯的法律利益多为不同的法律利益,因此,犯罪未遂另有犯罪意图,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犯罪未遂的类型1、实行终了的未遂和未实行终了的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将犯罪的实行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没有得逞。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在实施行为的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客观因素的介入,导致行为人不敢或不能把行为实行终了,以致犯罪没有得逞。2、能犯未遂和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根据犯罪时的主客观情况,犯罪行为本来有可能得逞,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的介入使犯罪没有得逞。不能犯
    2023-07-05
    169人看过
  • 刑事处罚是否等同于犯罪罪行?2022年
    刑事处罚是犯罪。刑事处罚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刑罚。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事处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两部分。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此外还有适用于犯罪的外国人的驱逐出境。缓刑五年后犯罪可以免予刑事处罚吗犯罪分子被人民法院判处缓刑的,五年内再次犯罪一般是不算作累犯的,仅前刑罚执行完毕的可以被算作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2023-07-03
    77人看过
  • 间接犯罪是否属于共同犯罪
    所谓间接正犯,是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去犯罪,即教唆没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去犯罪,就是借他人之手做自己的事。共同犯罪就是两个以上故意共同犯罪,如果是过失,则没有共同犯罪之说。包括两者意思联络,共同行为等等。间接正犯也叫间接实行犯、他手正犯,是针对直接正犯而言的一种正犯。是指不亲自实行危害而利用他人之手达成犯罪目的。行为人通过强制或者欺骗手段支配直接实施者,从而支配构成要件实现的,就是间接正犯。成立间接正犯,不要求行为人出现在犯罪现场,也不要求行为人参与共同实施行为。肯定间接正犯,意味着间接正犯必须对被利用者所造成的法益侵害结果承担责任。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
    2023-03-07
    244人看过
换一批
#刑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辨认能力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意义和后果的认识能力。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按照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 对于一般公民来说,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生理和智力发育正常,就具有了相应的辨认和控... 更多>

    #刑事责任能力
    相关咨询
    • 免于刑事处罚是否等同于犯罪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13
      1、《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没有“不以犯罪论处”的名词和叙述。 2、“不负刑事责任”指行为本身是犯罪行为,但是因为行为人的某种主体特征符合《刑法》的相关规定,所以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例如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的。 3、“免于刑事处罚”,指行为本身构成犯罪,但是犯罪的情节轻微,从而不需要判处刑罚。
    • 共同犯罪等于共犯吗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2
      共同犯罪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即为是犯罪集团。 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们一起参加实施犯罪,并且共同犯罪人对犯罪结果的发生,都抱着希望或者放任的故意态度。 所谓共犯,就是两人共同实现犯罪,这是最广义的
    • 共同犯罪等于共犯吗?
      新疆在线咨询 2023-03-02
      共同犯罪不等于共犯。共同犯罪是法定概念,共犯不是。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所谓共犯,就是两人共同实现犯罪,共犯分为必要的共犯和任意的共犯两种。
    • 共犯等于共同犯罪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13
      共犯等于共同犯罪。 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相关延伸】 问:共同犯罪的要件是什么? 答:共同犯罪的要件是:1、客观方面表现为各共同犯罪人所实施的行为;2、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3、主体条件是两人以上。这里的“人”是指符合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主体条件的人,不仅包括达到刑
    • 对向犯等于共同犯罪吗
      安徽在线咨询 2022-06-04
      对向犯等于共同犯罪。共同犯罪可以分为任意共同犯罪与必要共同犯罪,而必要共同犯罪中,又包括对向犯、聚众共犯和集团共犯三种。所以,对象犯是共同犯罪。 【相关延伸】 问:对向犯有哪些种类? 答: (1)双方的罪名相同且法定刑相同的犯罪,比如重婚罪; (2)双方的罪名与法定刑都不同的犯罪,比如行贿罪和受贿罪; (3)只处罚一方的行为,比如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只处罚贩卖者,不处罚购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