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没有签订合同工程款被拖欠是否存在解决途径
拖欠工程款无合同的处理方式具体如下:
1.拖欠工程款双方可以协商解决;
2.无法协商一致的,可采取仲裁的形式来解决;
3.当事人也可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权,请求法院判令对方承担相应的给付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百零七条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发包人逾期不支付的,除根据建设工程的性质不宜折价、拍卖外,承包人可以与发包人协议将该工程折价,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将该工程依法拍卖。建设工程的价款就该工程折价或者拍卖的价款优先受偿。
二、工程款拖欠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工程款拖欠的诉讼时效是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工程纠纷需要准备哪些证据
工程纠纷需要准备证据:
1.招标文件、合同文本及附件;
2.来往信件;
3.各种会议纪要;
4.施工进度计划和实际施工进度记录;
5.施工现场的工程文件;
6.工程照片;
7.工程中各种检查验收报告和各种技术鉴定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解决无合同工程款拖欠的合法途径
485人看过
-
劳动合同未签订有没有解决途径?
389人看过
-
工程款拖欠纠纷是否有解决途径和方法
179人看过
-
有没有其他途径解决拖欠工程款的纠纷
162人看过
-
没有欠条的欠款解决途径
182人看过
-
未签订合同的赔偿解决途径
450人看过
-
劳动合同签订问题以及拖欠工资的解决途径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13若您未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您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支付工资。为证明您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您需要提供以下证据: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以及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 5. 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
未签订合同且拖欠运输费用的解决途径新疆在线咨询 2024-11-21对于运费支付的纠纷,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如果协商无法解决,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其按照协议及相关法律规定支付运费。如果对方拒不支付运费,当事人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拖欠运费诉讼程序如下: 1. 起诉: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 立案审查:法院对起诉进行审查,确认是否符合立案条件。 3. 排期开庭:法院根据情况决定是否排期开庭,并提前3日通知当事
-
农民工工资拖欠,包工头未签订劳动合同,解决途径有哪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4-12-21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根据该法的第四十六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换句话说,只有当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时,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劳动者提出要求解除合同,但用人单位并未违反任何法律法规,那么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将面
-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公司拖欠工资不给予解决途径香港在线咨询 2024-12-1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如果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则应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
-
处理合同拖欠工程款的途径江西在线咨询 2024-12-25一、当事人欲通过民事诉讼途径维权,需提交起诉状,并提供对方当事人人数相应的副本。若当事人为公民,应注明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若当事人为单位,则应注明单位名称、地址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状应详细描述请求事项、起诉事实和理由,并在尾部署名或盖公章。 二、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需提交以下材料: 1. 原告主体资格证据,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