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购房合同定金退款途径有哪些
购房合同定金退款途径有:如果交付定金的当事人按照约定履行义务的,购房定金可以退或者抵作价款;或者收取定金的当事人违约的,定金可以双倍退还给交付定金的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二、购房签合同必须得本人吗
购房签合同不是必须得本人,可以委托其他人代理签订。委托合同是委托人和受托人约定,由受托人处理委托人事务的合同。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三、购房合同定金纠纷的管辖法院
房屋定金合同纠纷一般到合同履行地的人民法院起诉,或者到被告户籍地或居所地的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可以自行协议约定管辖法院,在发生房屋定金合同纠纷时根据其约定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
杭州购房网上退定金技巧有哪些合法途径
180人看过
-
十堰退购房定金方法最新有哪些途径
285人看过
-
退休金贷款途径有哪些?
240人看过
-
哪些途径可以退还定金
188人看过
-
购房定金维权最好的方法有哪些途径
394人看过
-
有哪些途径可以终止采购合同
289人看过
-
购买公积金贷款的各种购房途径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05使用途径: 1.用于购房。不贷款购房可一次性提取,商业贷款购房可提取用于首付,商业贷款购房可提取偿还本息,公积金(组合)贷款购房可提取偿还本息; 2.可用于建造、翻建、大修住房。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造、翻建、大修自有住房且未使用住房贷款的,职工及配偶可申请提取建修房被批准当月之前(含当月)的住房公积金金额,且提取金额合计不超过建修房的费用; 3.还可以用来租房,可支付配租或政府招租补贴的经济租赁房房
-
采购合同终止有哪些途径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19采购合同终止的方法有: 1、合同期限届满而终止。 2、合同标的全部灭失而终止。 3、完全履行合同义务而终止。 4、因合同主体行使合同终止权而终止。 5、因合同解除而终止。 6、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五百五十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债权债务终止: (一)债务已经履行; (二)债务相互抵销; (三)债务人依法将标的物提存; (四)债权人免除债务; (五)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六)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
-
贷款购房的途径有哪些?具体有哪些分类?香港在线咨询 2023-09-24申请办理汽车贷款有哪些类型 1、银行直接贷款 通过银行取得个人汽车消费贷款是最早的一种车贷模式,现在银行提供的车贷可分为直客式和间客式两种,直客式是指借款人先去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同意后再去特约经销商处购车。间客式是指借款人可先到银行特约汽车经销商处选购汽车,提交有关贷款申请资料,并由汽车经销商代向银行提出贷款申请。银行经调查审批同意后,签订借款合同、担保合同,并办理公证、保险手续。 2、汽车金融公
-
全款买房开发商未提供购房合同,解决途径有哪些?天津在线咨询 2024-12-15买房者常常会面临开发商在签订购房合同后不提供合同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大量房产纠纷的发生。但是,如果开发商不提供购房合同,买房者仍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继续向开发商索要合同,如果原件只有3份,可以要求提供复印件,并在复印件上加盖“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印章。如果开发商仍然拒绝提供,可以要求房产管理部门介入。 2. 如果开发商没有提供购房合同,买房者可能会失去一些保障。例如,如果房屋出现质量问题
-
购房者维权的途径有哪些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03购房者维权的途径有:和解、协商、仲裁、诉讼。双方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以根据购房合同中的约定交由指定机构进行仲裁,仲裁仍未解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