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2001年10月17日市人民政府第7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1年10月24日起施行。
二○○一年十月二十四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市范围内持有非农户口的城市居民。
第三条凡符合本办法规定范围内的城市居民均享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市政府根据我市经济发展、财政承受能力、工资水平和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一般每年进行调整,予以公布。
第四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遵循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的原则,坚持国家保障与社会帮扶相结合,鼓励劳动自救的方针。
第五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市、县(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管理工作;财政部门按照规定落实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工会、公安、劳动保障、经贸、统计、物价、审计、人事等部门分工负责,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有关工作。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管理审批机关可以委托居民委员会承担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第二章保障范围
第六条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城市居民,均可按本办法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一)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
(二)尚有一定收入但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列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一)有赡(抚、扶)养义务人,且赡(抚、扶)养义务人有赡(抚、扶)养能力的;
(二)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条件,但不愿自食其力的。
第三章申请审核审批
第八条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居民委员会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民政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写《池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
第九条居民委员会对申请人提供的户籍、家庭人口及收入状况进行初审,并报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第十条在审查家庭收入状况时,应将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下列收入和资产一并计算。
(一)各类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福利;
(二)养老保险金、失业保险金;
(三)遗属补助、遗产继承或赠予的收入;
(四)银行存款及储蓄利息、有价证券及收益、彩票等偶然所得、土地征用补偿费及其他转移性收入;
(五)财产租赁及参与各类投资性收入;
(六)社会救济对象和待岗、下岗职工领取的各类救济金;
(七)法定赡(抚、扶)养人提供的赡(抚、扶)养费;
(八)各种劳务收入;
(九)其他收入。
家庭成员及直系亲属分立户口的,确定实际经济收入时应合并计算。
优抚对象享受的定期抚恤、定期定量补助伤残抚恤(保健)金,不计算在本人家庭收入之内。
有劳动能力但无固定收入人员,难以核实其实际收入数额的,视为已获得最低保障标准的收入。
第十一条管理审批机关为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需要,可以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生活水平进行调查核实,申请人及有关单位、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接受调查,如实提供情况。
第十二条县级民政部门经审查,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的30日内办结审批手续,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资金筹措与发放
第十三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所需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列入年度财政预算。财政部门将保障经费定期转入财政社保补助资金专户,实行封闭运行。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所提供的捐赠、资助全部纳入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
第十四条经批准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员,凭户口簿、居民身份证,按期向街道居委会或乡镇民政办领取保障金。
保障对象所享受的保障金标准为该家庭实际月人均收入低于最低保障标准的差额部分。
第五章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最低生活保障金由民政部门统一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侵占、扣压。
第十六条对经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由管理审批机关采取适当形式以户为单位予以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任何人对不符合法定条件而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都有权向管理审批机关提出意见,管理审批机关经检查,对情况属实的,应当予以纠正。
第十七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通过居民委员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办理停发、减发或者增发城市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手续。
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但尚未就业的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应当参加其所在的居民委员会组织的公益性社区服务劳动。
第十八条县(区)民政部门、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应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档案,对保障对象造册登记,分类动态管理,并做好统计年报。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全面调整原则上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同步。
第十九条民政部门定期向同级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财政部门、审计部门依法监督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使用情况。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从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审批工作的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拒不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或者对不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条件的家庭故意签署同意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意见的;
(二)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贪污、挪用、扣压、拖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
第二十一条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城市居民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警告,追回其冒领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情节恶劣的,处冒领金额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一)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二)在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期间家庭收入情况好转,不按规定告知管理审批机关,继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第二十二条城市居民对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出的不批准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者减发、停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款物的决定或者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仍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讼诉。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所称收入,是指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货币收入和实物收入。
第二十四条本办法由市民政局负责解释,各县(区)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待办法(试行)
413人看过
-
关于印发《六安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暂行规定》的通知
126人看过
-
关于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
495人看过
-
辽宁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省对市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399人看过
-
城乡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服务
168人看过
-
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意见
372人看过
最低生活保障是国家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困难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是我国经济条件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基本政策框架,是围绕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来制定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具体规定以及保障工作... 更多>
-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哪些人台湾在线咨询 2023-09-0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主要对象是以下三类人员: 1.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居民; 2.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3.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
-
失业保险金可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3-03-07失业保险金保障的对象是符合条件的劳动者个人,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为解决城市居民的生活困难而建立的一种社会救济制度,其保障的直接对象是生活困难的家庭。失业人员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如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可以同时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期限届满后,不管其是否重新就业,只要家庭人均收入待遇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
-
-
残疾人是否可以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29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持有非农业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的制度。《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第六条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费用确定。第七条规定,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由户主向户籍所在地
-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08(一)申请人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人民政府提交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书面申请(可由居、村委会代为转交)。同时提交以下手续: 1、户口簿、身份证、房屋证(复印件); 2、家庭人员收入证明; 3、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本领的无业人员,需出具民政部门指定的医院或天津市劳动本领判定委员会的证明; 4、夫妻离婚的,需供离婚证或裁判(调解)书; 5、人户分散的家庭提议申请的由其现寓居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