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的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不一致怎么办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07 11:34:40 58 人看过

如果公司的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不一致

当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时,应以劳动合同为准

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是公司管理的重要方式,但规章制度并不等同于劳动合同。规章制度规定的许多内容适用于所有工人,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一般不需要与工人协商。本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签订,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本劳动合同仅对公司和劳动者构成限制第16条规定,如果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规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要求优先适用合同,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

可以看出,当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发生冲突时,当劳动者要求适用劳动合同时,以劳动合同中的约定为准,即当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不一致时,劳动者有权选择适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选择权在劳动者手中。;如果动产合同中没有规定或具体规定,可以补充劳动合同,这些规定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公司应使规章制度的规定与劳动合同的规定保持一致。如果规章制度和劳动合同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的规定,将导致管理混乱和不必要的损失。》第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可以看出,雇主的规章制度也对劳动者具有约束力。

当公司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不一致时,申请人在申请劳动合同时,应优先考虑劳动合同的规定,而不是规章制度的规定。工人有权选择适用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lba.com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5日 15:1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劳动者相关文章
  • 劳动合同法对公司制定规章制度有什么规定
    一、劳动合同法对公司制定规章制度有什么规定1.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以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并履行劳动义务。2.这意味着,规章制度不仅是用人单位管理内部事务的重要手段,更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依据。二、规章制度的协商1.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劳动合同法强调用人单位应当与工会或职工代表进行协商。2.特别是对于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如劳动报酬、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用人单位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3.这一规定确保了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同时也体现了劳动者参与决策的权利。三、规章制度的公示告知1.劳动合同法还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进行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2.这一要求是为了确保劳动者能够充分了解并遵守规章制度,同时也是用人单位履行告知义
    2024-04-06
    430人看过
  • 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公司以后制定的规章制度有什么冲突
    如何处理已签订的劳动合同与公司以后制定的规章制度之间的冲突按劳动合同执行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规范,属于内部控制行为劳动合同是以劳动合同法为中介的法律行为。合同约定的法律行为地位优于内部规定。如果两者之间存在任何不一致,应以合同协议为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解释(二)第16条如果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要求优先适用合同,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第八十九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劳动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劳动行政部门给予声誉,责令改正;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未经约定的,适用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优先适用效力。但是,如果用人单位在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时签订了特殊协议,则应按照协议进行处理,例如:1。劳动合同约定本规章制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劳动合同具有
    2023-05-07
    172人看过
  • 如何制定一份规范的劳动规章制度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的意义在于,劳动规章制度是单位管理的重要依据,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劳动规章制度在劳动纠纷中更大的实际意义是如果劳动者有违反劳动规章制度的行为,用人单位可以据此进行处罚,如果发生劳动争议,这些劳动规章制度还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首先,用人单位制定劳动规章制度时首先要了解掌握相关劳动法律法规,制定的条款内容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否则无效。对于违反法律、法规的规章制度,劳动行政部门要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如果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其次,制定劳动规章应当经过民主程序。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
    2023-02-24
    185人看过
  • 规章制度和合同约定不一致的处理
    第一,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在订立程序上更有利于劳动者权益保护。用人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对其有效管理劳动者,保障劳动生产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但无论是用人单位管理层还是职工大会、职代会制定的规章制度,其制定程序都较强地体现了管理和隶属的特征,对每一个劳动者而言,疏于保护甚至是剥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情况,在所难免。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不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51条和第54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集体合同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通过。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尚未建立工会的企业,由上级工会指导劳动者推举的代表与用人单位签订。集体合同订立后应当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集体合同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即行生效。根据《劳动法》第16条和第17条规定,
    2023-06-05
    299人看过
  • 公司规章制度对劳动合同约定修改的影响
    公司的规章制度不能变更劳动合同的约定。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变更一般是协议变更,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变更,双方当事人就变更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并签订协议。公司规章制度制订原则及程序1、程序合法:(1)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工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如果未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也未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既便规章制度内容合法,也经公示公告,用人单位遇到劳动仲裁将败诉。(2)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
    2023-07-13
    189人看过
  • 劳动合同和规章制度的关系
    规章制度是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自行制定的,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协商一致而形成的,两者形成机制不同;劳动合同不能代替规章制度,二者内容不同,规章制度内容较为宽泛,但两者也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尤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部分,如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休息休假,制度规定较为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劳动合同约定较为原则,具有合同约定力。一、非全日制用工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是什么二者的实际性质不同,前者为劳动关系,后者为劳务关系;前者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隶属性,后者是平等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不具有隶属性;前者劳动者需服从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后者提供劳务者不受接受劳务者的人事管理;前者订立书面或口头形式的劳动合同,后者订立劳务协议。二、哪些情况下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主张经济补偿的情形有:(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023-03-31
    348人看过
  • 如何解决劳动合同法与部门规章制度的冲突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劳动合同法》和《劳动法》都是国家制定的法律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同等效力。但是,根据后一种法律优于前一种法律的原则,如果某些规定存在冲突,应适用《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比行政法规更有效,现行国家行政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政策。制定部门规章不能违反和抵制上级法律的有关规定。因此,如果某些规定存在冲突,应以《劳动合同法》相关知识为准: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依法订立并在本法实施之日存在的劳动合同应继续履行;第二款第三项规定的连续定期劳动合同的数量,本法第十四条本法施行前已建立劳动关系,尚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本法施行后签订后续定期劳动合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后,本法施行之日存在的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应当自本法施行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并依照本法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期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计算;本法施行前,
    2023-05-07
    349人看过
  • 如果劳动合同丢失,而公司不复制该合同怎么办
    如果劳动合同丢失,公司将不予复制。如果员工的劳动合同丢失,公司不签也没关系。员工可以提供其他证据支持事实劳动关系提供证据证明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通常需要的证据材料包括以下内容:1、劳动者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数据和其他与公司有关的数据;2。工人工作的相关标识,如工作证明、员工卡、员工服装和与公司相关的任何证书;3。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制度依据最好是密封或打印一套完整的材料,如员工手册、财务制度、员工名册等;4,公司正式员工或领导与工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如工作安排、书面通知、电子邮件通知等;5,员工可以尝试与公司主管领导交谈,然后记录下来,并在记录材料中反映领导的姓名。否则,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难以确认记录材料的真实性;P>6,员工可以通过证人证和其他离职员工的证词证明其在公司工作。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本法适用于下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
    2023-05-07
    70人看过
  • 公司规章制度规定严重违反将如何处理劳动合同?
    根据法律规定,员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用人单位据此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规章制度必须合法,包括内容公示、程度合法以及必须公示等;劳动者应当有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即劳动者的行为需达到“严重”程度,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也会对规章制度的合理性以及劳动者违反规章制度行为的严重性进行适度审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对于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的情形,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实践中主要有:1、故意泄露公司机密,侵占公司财产;2、故意损毁公司及员工个人资产、财产或各种设备、设施;3、以及煽动、鼓动员工罢工、怠工等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
    2023-07-13
    333人看过
  • 规章制度如何保障劳动合同的执行
    规章制度是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自行制定的,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经协商一致而形成的,两者形成机制不同;劳动合同不能代替规章制度,二者内容不同,规章制度内容较为宽泛,但两者也存在互为补充的关系,尤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部分,如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休息休假,制度规定较为详细具有可操作性,劳动合同约定较为原则,具有合同约定力。劳动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有什么关系劳动合同成立,必须是当事人就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了合意,成立需要具备以下条件:1、存在二方及以上的订约当事人;2、订约当事人对合同主要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劳动合同生效: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后生效。由此可见,只有劳动合同成立,并经合同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方能生效,合同成立是前提。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合同已经产生法律上的效力,对当事人双方必须遵守,否则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即产生了法律上
    2023-07-05
    365人看过
  • 公司的规章制度劳动仲裁可以吗
    可以,在用公司的规章制度作为劳动仲裁的证据,需要先证明它的合法性。一、无劳动合同拖欠工资该怎么处理不签定劳动合同是违法行为,你可以要求单位支付双倍工资,最高为11个月。证据方面能够证明劳动关系即可,比如工资条,打卡记录、工装、工作往来信息、同事证言等。工资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放,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提成等全部费用。拖欠或扣发工资违法,你可以要求全额发放。超过合同约定工资发放日15天以上算拖欠。公司拖欠工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解决:首先,先去找公司领导进行协商,索要拖欠的工资。如果公司继续拖欠,问清楚拖欠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公司暂时周转不开,此时让公司出具一张欠条。其次,如果与公司协商无果,那么就去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让劳动监察大队进行处理,一般问题到这里就可以得到解决。最后,如果劳动监察大队处理无果,那么此时就需要收集相关证据到当地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劳动仲裁。二、公司不给工资条是
    2023-06-28
    404人看过
  • 公司如何制定规章制度,制定规章制度的意义是什么
    公司制定规章制度可以接纳全体职工提出的意见及方案;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况下,公司与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制度最终方案。公司制定规章制度的意义在于防止用人单位乱施处罚权来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利。通过奖罚分明制度,使职工能预测到自己的行为和努力可能对自己和单位产生的结果,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一、公司如何制定规章制度公司制定规章制度可以接纳全体职工提出的意见及方案;在不违反国家法律的情况下,公司与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制度最终方案。在公司的人事行政管理中,规章制度起着重要的作用。规章制度是公司进行员工管理的重要依据。《劳动法》第4条对规章制度制定作出了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01〕14号)》第19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度的规定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
    2022-05-19
    94人看过
  • 员工规章制度算劳动合同吗
    不算,劳动合同的具体内容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员工规章制度是企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的员工管理实施细则。一、劳动合同法规定旷工几天解除劳动合同旷工一般是指员工未经单位同意,无正当理由不到岗的行为,员工无端旷工可能给用人单位造成比较大的损失,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岗位,又无法及时找到替代员工的,可能会给单位造成更大的损失。对于员工旷工多久,用人单位可以将其开除,法律上并没有明确的天数,用人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制定规章制度进行合理规定。在实务中,通行的标准是以旷工3天作为可解雇的尺度。只要企业在规章制度中规定员工连续旷工3天可解雇,且该规章制度经过民主程序制定并已告知员工,法院基本上会支持。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在制定规章制度时应当遵守相应的程序,内容要经过民主协商、不违反法律法规等,规章制度制定后要向劳动者送达或有效公示;如果确实做不到完整的制定程序,至少应保证规章制度的内容不违法,还要依
    2023-04-01
    377人看过
  • 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与职工规章制度之间存在冲突的怎么办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的几个问题的说明(二)》第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优先应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支持。”也就是说,当劳动合同与规章制度发生冲突时,法律赋予了劳动者优先选择的权利。如果劳动者选择适用更有利的劳动合同,则应根据《司法解释二》的规定优先适用劳动合同,反之亦然。这主要是使用者内部规章制度是使用者利用其雇佣管理权制定的单方面规定,集体合同、劳动合同是使用者和劳动者共同达成的合意,为了防止使用者以强烈的地位侵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尊重使用者和劳动者之间的真实意义,必须优先适用双方之间的合同约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不签定劳动合同怎么办?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如何维权首先,应当举证证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合同关系。这要的证据材料包括如下:(一)工作内容的证据,如电子文本,资料,公司相关的其他资料;(三)公司
    2023-08-18
    210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劳动者
    词条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劳动者
    相关咨询
    • 劳动合同中的公章制度与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不一致怎么办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12
      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约定的合同内容与公司内部规章制度不一致时,劳动者可以选择适用,如果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 劳动合同中的规章制度制度不合理怎么办
      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02
      如果企业规章制度不合理的时候。员工就完全可以主张自己的权利,否定企业规章制度的效力。还担心他的劳动合同中有一条“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的规定,是不是阻碍他的权利行使。其实按照法学理论来说,无效即是指自始无效,通俗地说就是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效力。没有发生过效力的“规章制度”就不是规章制度了。因此劳动合同中的这条规定一点也不妨碍,尽可放心。
    • 劳动合同中的规章制度的公示方式是什么,劳动合同中的规章制度制度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1-24
      规章制度的公示方式一般有如下8种: 1、直接将规章制度作为劳动合同的附件,在劳动合同中专款约定“劳动者已经详细阅读,并愿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规章制度》”,让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上签字。 2、将规章制度以手册形式发给员工,交由员工阅读,并且在阅读后签字确认。用人单位应保留规章制度的发放证据。 3、将规章制度放在公司网站上由员工浏览,通过计算机技术手段记录员工浏览规章制度的情况。 4、将规章制度在厂区公共
    • 劳动合同中的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的内部规章制度冲突应该怎么处理?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13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是用人单位的内部管理规范,属于内控行为;劳动合同是受劳动合同法调解的法律行为,就法律行为的地位合同约定要优于内部规定,当两者不一致时应以合同约定为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着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不一致,劳动者请求优先适用合同约定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
    • 制度与合同不一致应该如何办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4
      用人单位制订的规章制度可视为劳动合同的附件,但不能变更已有明文规定的内容;可以补充劳动合同没有规定或规定不具体的条款,以规定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为限。应当保持规章制度的规定与劳动合同的约定一致,如果规章制度与劳动合同对同一问题做出不同的规定,会导致管理上的混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16条规定:“用人单位制定的内部规章制度与集体合同或者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