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释期限届满后是否仍会被判定有罪
保释后有可能还会再被判刑,所谓保释即法律上的取保候审。是指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通过缴纳保证金、提供保证人的方式,暂时不采取羁押措施,随时听候办案机关传唤。被采取取保候审措施,并不意味着不被判处刑罚,如经法院开庭审理后认为应当判处刑罚,则应立即依照法院判决对该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执行相应的刑事处罚措施。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缓刑和保释的区别
缓刑和保释的区别如下:
1.概念不同:对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罪犯,在一定期限内附条件地不执行所判刑罚的制度,是对刑罚的暂缓执行,其执行形式为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
2.程序不同:取保候审还没有经过法律宣判,有可能免于刑事责任,缓刑是已经经过法律程序宣判。并有根据法律规定的刑期。
3.执行部门不同: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缓刑法院宣判和服刑部门执行。
三、判决书下来后多久退保释金
一审判决书下来后就可退还取保候审保证金。如果判处缓刑,缓刑判决生效后退还保证金。保证金可以在解除取保候审的时候当场退还。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法律法规,会立即结束取保候审,而且保证金会被没收,不予退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九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n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
2022年羁押期限届满后是否可以被释放?
242人看过
-
强制执行期限届满后,判决书是否仍具有法律效力?
227人看过
-
保证期限届满后,担保人是否仍需承担偿还责任?
230人看过
-
买卖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是否仍需履行?
324人看过
-
担保期限届满后是否还能担保?
223人看过
-
如何判断担保期限是否已届满?
220人看过
-
取保候审期限届满未被起诉是不是一定会被判刑的?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7暂时不会,但是检察院保留起诉的权利。也就是说,保释之后如果再有犯罪行为,会再次起诉,法院受理之后,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量刑。 1、保释其实就是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是指行为人通过提供保证金或者保证人的方式,保证不干扰刑事诉讼。 2、取保候审,仅仅是变更了强制措施而已。如果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将有可能予以逮捕。至于其最终结果是否需要坐牢,由法院审理后作出判决。取保候审,完全
-
公司营业期限届满仍营业后果谁承担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03公司营业期限届满仍营业后果谁承担? 公司营业期届满后继续经营的后果由公司承担 一般情况下,公司营业期届满都会有两种后果,一是依法解散,经过相应的清算程度后,解散公司,二是通过股东大会决议,存续经营。 在实践中,不管是依法解散,还是决议存续经营,在营业其届满后,公司都不会停止经营,通常都会继续经营,等待进入依法解散程序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因为这期间,公司停止经营,对公司股东、公司员工,乃至社会而言,都
-
专利权期限届满后能否再延长?专利权期限届满后的规定是如何规定的广西在线咨询 2022-02-28专利权期限届满后不能再延长。2001年7月,我国施行了新专利法,所规定的专利权的保护期限比原专利法的有所延长。因此,根据原专利法授权的发明专利尚有效的,其保护期限相应延长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第80号)的情况,现将公告摘录如下:为了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第70条的规定,现就一部分发明专利权的期限延长事宜作如下规定:一、1992年12月31日前(含当
-
期限届满之后会有什么影响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22取保候审即将到期的,执行机关应当在期限届满十五日前书面通知决定机关,由决定机关作出解除取保候审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并于期限届满前书面通知执行机关。执行机关收到决定机关的《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通知后,应当立即执行,并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决定机关。
-
拖欠农民工工资,服刑期满释放后仍无能力偿还,是否还会被判刑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03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