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费用负担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5-02 21:25:01 357 人看过

诉讼费用制度是现代各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制度。诉讼费用与诉讼权利一样,与诉讼者的利益是紧密相关的,诉讼费用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享受法律保障的程度。在现代法治国家,接受审判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而要实现这一基本权利,让普通民众真正接近正义或真正享受司法福利,合理的诉讼费用制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能够承担得起诉讼费用,且认为现实的诉讼费用是合理的情况下,民众才会利用司法以实现自己的权利;反之,如果民众认为诉讼费用高昂或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合理的,那么他就会放弃对司法的利用,进而回避通过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纠纷。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接近正义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就成了一件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因此,我们认为加强诉讼费用制度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就诉讼费用制度中的一个最为核心的问题———诉讼费用的负担作一粗浅探讨。

一诉讼费用负担的原则

无论是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费用原则上都由败诉方负担。但是,由于各个国家诉讼费用构成内容的不同,因此,败诉方所负担的内容也并非一致。就大陆法系国家而言,德国民事案件的败诉方不仅要支付法院费用,而且还要支付胜诉方因聘请律师所花费的费用。在日本,由于不采律师代理强制主义,因此,败诉方只需支付法院审判费用和除律师费用以外的当事人费用。而法国由于推行司法免费原则,因此,败诉方原则上无须支付司法手续费,只要为胜诉方因进行诉讼而支付的各项费用以及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司法助理人员等的费用和报酬。在英美法系国家,败诉方所支付的诉讼费用也因各国诉讼费用的构成不同而有所区别。在美国,由于采取按件低额征收案件受理费,因此,败诉方主要支付败诉方除律师费用以外的其他诉讼费用,其中包括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的费用和报酬。而在英国,其败诉方不仅要承担自己的律师费,同时还要承担胜诉方包括律师费用在内的所有费用。按照英国法的规定,即使法院作出的原告胜诉判决金额低于原告申请的金额,原告仍有权要求偿还全部诉讼费用。除非原告在诉讼请求上有不当之处,例如,把明知不真实的事实作为依据。

对于英国赢家取得一切的成本政策,其合理性在于真正拥有权利的人可以在成本为零的前提下实现权利。一方面能产生促进权利人积极主张自己权利的结果。另一方面,对侵害了他人权利还以应诉形式来抵制救济要求的人则给以负担双重诉讼成本的制裁。当然,从实践来看,所谓权利人的成本为零至多不过是一个虚拟的理想状况。因为要实现这一状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1](P304):

(1)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法院不发生错判;

(2)权利人不承担举证责任,不需要进行诉讼行为。因此,如果一个民事案件既简单明了,又由检察机关提起诉讼或免除其举证责任或举证责任倒置,那么权利人的成本的确可以近于零。但是,这种情况———如果有的话———在民事诉讼中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例外现象。而在大量的民事案件中,即使采取败诉者负担中包括对方律师费用的强硬政策,进行交涉、收集证据资料时所需要的,不容易换算为金钱因而难以转嫁的成本仍然存在。此外,成本为零的政策,还会产生两个方面的负面效应[2](P290291):一是诱发当事人对轻微的权利侵害诉诸法院,而对真正复杂的权利争议回避法院。轻微的权利侵害因案情简单,权利明确,可以加大权利人借诉讼手段克服权利侵害的动机。但对于复杂的纠纷而言,双方当事人都坚信自己主张的正确性,同时双方又对通过诉讼到底会得到什么结果没有把握时,就有可能出现因害怕万一败诉将要承受双重成本负担,从而回避诉讼的现象,或者对方当事者也会因为同样的恐惧而不敢提出应该提出的抗辩,而简单地屈服于某些不当要求。这样本来适合于中立的第三者进行裁定的所谓争讼较强的案件,反而因审判结果难以预测并出现回避诉讼的倾向。二是对诉讼观念产生负面影响。败诉者负担的制度合理性只限于影响当事者的行为动机,而没有对当事者进行争议的意识和行动从道义上或法律加以谴责的内容。但是,我们不得不看到,这种行为科学的层次与道德评价层次并不总是能够分得一清二楚的,在说明为什么败诉当事者必须连对方的诉讼成本也加以承受时,很容易混入道义上的谴责内容。可以说,在法的责任与道义责任还未达到充分的分化时,败诉者负担的制度更容易加剧社会对进行争议本身的不宽容态度,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会把争议本身看成违法,从而有抑制权利主张的危险。因此,凡当事人的争执系出于善意,而且争执的解决对双方都有利的,诉讼费用应由双方分担。对此,有的建议采用原则上不偿还律师费用与其他费用,但无聊的诉讼除外。按照德国学者格隆斯基的主张,法院费用以外的所有开支,包括律师费、鉴定费等都由双方当事人平均分担,不问谁胜诉谁败诉。惟一例外为如果败诉人曾经适当的小心谨慎的话,本来能预计到自己会败诉,不过他认为这种过失标准不够精确,不够理想[3](P208)。

的确,由于现代生活和法律的复杂性,当事人越来越难于预计案件的结局,在某些案件中,如果完全按照现行的诉讼收费规则,就有可能导致败诉方破产。正是基于上述诸因素的考虑,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对败诉人负担原则规定了越来越多的限制和例外。具体来说,德日等大陆法系国家的例外情形主要有:(1)即时认诺时的费用。起诉并非因被告的行为所引起,被告对于诉讼中的请求即时认诺时,诉讼费用由原告负担。(2)因迟误或过失而生的费用。当事人迟误期日或期间,或因自己的过失而使期日变更、延期辩论,为续行辩论而指定期日或延长期间时,负担因此而产生的费用。

(3)无益的攻击或防御方法的费用。当事人主张无益的攻击或防御方法者,即使其在本案中胜诉,也可以命其负担因此而生的费用。

(4)上诉费用。当事人提起无益的上诉者,其上诉费用由提起上诉的当事人负担。当事人在上诉中,因提出新的主张而胜诉,如此主张在前审中即能提出者,上诉费用由胜诉当事人负担其全部或一部①。在英美法系国家,同样如此,如《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尽管也规定了败诉方支付诉讼费用且诉讼费用可以标准或补偿作为评定基础,但是,不管在哪种基础上评定诉讼费用,法院都不允许不合理的诉讼费用和诉讼费用额的出现。法院在决定诉讼费用额时,应考虑以下情形:(1)所有当事人诉讼行为;(2)涉及金钱的数额或财产的价值;(3)讼争事件对当事人的重要性;(4)讼争诉讼技巧、努力程度、特殊知识和责任;

(5)所耗费的时间;

(6)任何一方当事人工作的地方或环境。此外,为了鼓励当事人和解,并部分转移当事人之间诉讼费用负担的风险,允许被告援用向法院付款的程序,被告所交款项构成和解的要约,原告可以接受也可以拒绝;如果原告接受,诉讼就此终结,原告有权要求偿还他的费用,如果他向法院申请金额更高的判决而胜诉,他有权要求偿还判决金额的全部诉讼费用。但是,如果判决金额与被告给付法院的金额相等或低于该金额,则原告尽管胜诉,仍必须把向法院付款后被告支付的费用偿还被告[3](P209)。

我国与其他国家一样,同样实行以败诉者负担为原则。但是由于我国诉讼费用的构成仅包括审判费用,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败诉方无需向对方支付当事人费用。但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诉讼模式的转换,我国诉讼费用制度已越来越不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亟待改革和完善。就诉讼费用构成来说,除了审判费用外,还应当包括合理的当事人费用,以切实维护权利人的正当权益,并确保其得以实现。此外,尽管我国诉讼收费规则在确立败诉人负担这一原则的同时,也作了某些例外规定,如,由于当事人不正当的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由该当事人负担;在第二审中,一方当事人提出新证据致使案件被重审的,对方当事人有权要求其补偿误工费、差旅费等费用。但应当说还很不完善,仍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以及英美法系国家(如英国)的某些作法,对其作进一步的完善。如在诉讼收费规则中明确规定:(1)起诉并非因被告行为引起,被告对于诉讼中的请求即对认诺的,诉讼费用由原告负担;(2)因当事人迟误或过失而导致产生的费用,以及因无益的攻击或防御方法所产生的费用都由该当事人负担;(3)对于当事人提起无益的上诉,其上诉的费用由提起上诉的人负担;(4)当事人在提起上诉中,因提出新的主张而胜诉的,如果该主张在前审中即能提出者,则上诉人应当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诉讼费用。此外,我们认为还有必要引进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的向法院付款的程序,一方面有利于鼓励当事人进行和解,另一方面也可以部分转移当事人之间诉讼费用负担的风险。此外,在诉讼费用尤其是当事人费用的计算和评估方面,英国民事诉讼规则中的相关规定,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即应当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具体包括:所有当事人诉讼行为;涉及金钱的数额或财产的价值;讼争事件对当事人的重要性;讼争事件特定的复杂性以及所提问题的难度和新颖性;所耗费的时间;所涉诉讼技巧,努力程度,特殊知识和责任;以及当事人工作的地方和环境等。此外,为了确保败诉方对胜诉方律师费用支付的合理性,我们仍不妨借鉴英国民诉规则中的某些作法,如在简易程序中,实行诉讼费用固定制,支持当事人本人诉讼。在其他程序中,则实行律师费用的有限转付,即胜诉方当事人与律师约定或已经支付的律师费数额由法官根据案件性质、律师收费标准、律师所承担的法律事务的繁简程度,需时长短等因素,以不超过约定或已支付数额作出合理判定。而对于某些类型的案件,即涉及身分关系和与身分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案件,则排除律师费用的计算和支付。总之,上述因素都是有待我国在制定新的诉讼收费规则时加以考虑的。

二我国诉讼费用负担的确定

(一)一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

1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

根据《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以下简称《收费办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1)败诉人负担。根据《收费办法》第19条和第24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败诉的,由败诉的一方当事人负担。申请财产保全措施的申请费和海事海商案件的申请扣押船舶、申请留置货物、燃料的申请费,均由败诉方负担。(2)按比例负担。双方都有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按当事人在案件中各自责任大小,决定双方分担诉讼费用的比例;共同诉讼的当事人败诉、应由人民法院按照他们的人数和他们各自对诉讼标的利害关系,决定他们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的金额。共同诉讼人因连带或不可分之债败诉的,应连带负担诉讼费用。如果共同诉讼人中,有人专为自己的利益而进行的诉讼行为而支出的费用,应由该当事人负担。(3)人民法院决定负担。这适用于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离婚案件有其特殊性,产生离婚纠纷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决定离与不离的因素是特定的,即夫妻感情是否破裂。所以在离婚案件中,败诉的不一定就是造成纠纷的责任者,胜诉的一方也不一定对离婚没有责任。因此《收费办法》第22条规定: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决定。(4)原告负担。《收费办法》第23条规定,撤诉的案件,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减半收取。这主要因为撤诉本身就说明原告曾经提起的诉讼没有必要进行下去,同时又考虑到撤诉有利于息讼,因此,不论是原告自己撤诉,还是因谅解对方而撤诉,案件受理费均由原告负担。同时基于司法耗费与诉讼费用支出相一致的原理,对撤诉的案件采取减半征收的办法。此外,对于驳回起诉的案件,其案件受理费也由起诉的当事人负担。(5)协商负担。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由当事人协商负担;协商不成的,有人民法院决定。(6)当事人自行负担。由于当事人不正当行为所支出的费用,由该当事人承担。所谓不正当的诉讼行为,是指严重影响诉讼程序正常进行,并给其他诉讼参与人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例如当事人无故不出庭,使人民法院不得不延期审理,为此而支出的对方当事人和证人的误工补贴、交通费、住宿费等费用,就应当由该当事人自行负担。

2缺陷与完善

我国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关于一审案件诉讼费用负担的规定,总的来说是比较科学的,但如前所述,对于当事人自行负担的情形,规定过于笼统、抽象,有必要借鉴大陆法系国家(尤其是德国)和英美法系国家(尤其是英国)的有关立法予以进一步完善,在此不再赘述。

(二)二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

1现行立法及司法解释规定

根据《收费办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1)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案件,诉讼费用由上诉人负担;双方都上诉的,由双方当事人负担;(2)二审依法改判的案件,二审法院除确定二审诉讼费用的负担以外,还应改变一审法院关于诉讼费用的负担;(3)二审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对一审和二审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当事人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二审人民法院一并作出决定。(4)二审人民法院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的案件,上诉人预交的上诉案件受理费不予退还,重审后又上诉的,不再预交案件受理费。重审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重审结果,依照《收费办法》的有关规定确定诉讼费用的负担。

2立法缺陷与完善

我们认为,二审人民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上诉人预交的案件受理费原则上应当予以退还。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的规定:发回重审的情形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是判决认定事实错误,或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一种是原判决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对于前一种情形,在实践中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因为当事人提出了新证据而导致原有事实认定错误,另一种情况是对原有证据本身认定错误。对于前一种情形,我们认为提出新证据的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上诉费用,而对于第二种情形,以及因原判违反法定程序而发回重审的,由于责任在于原审法院本身,我们认为,在发回重审的情况下,上诉人预交的案件受理费应予以退还。对于重审后,当事人又上诉的,应当再预交案件受理费,而非相反。只有这样,我们认为才有利于当事人进行诉讼,也才更符合责任自负,以及司法资源耗费与当事人诉讼费用支付相一致的原理。

(三)再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

1现行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项的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决定进行再审的案件,当事人依照《办法》有关规定交纳诉讼费用;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或裁定未提出上诉,一审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已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又提出申请再审,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决定再审的案件,依照《办法》有关规定交纳诉讼费;其他依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审、再审的案件,免交案件受理费。(2)经再审程序,对一审或二审判决作了变更的,再审法院应当重新确定原诉讼费用的负担。

2立法缺陷与完善

客观地说,199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收费办法的补充规定,关于再审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已较《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它在某种程度上有效地防止了当事人滥用再审程序,因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尤其是对于因一方当事人提出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情形,要求预交受理费,充分体现了责任自负原则。而对一审生效判决申请再审的情形,要求预交受理费,将更有助于二审程序机能的发挥。当然,从我国未来再审程序改造这个角度来说,我们认为,上述两种情形都应排除适用再审程序,以切实维护法秩序的安定性和两审终审制。

三关于法院是否也应承担诉讼费用的问题

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法院的经费均来自国家的财政拨款。因此,法院承担诉讼费用实际上也就是国家承担诉讼费用。有人指出,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国家也应承担诉讼费用,具体来说,至少在下列两类诉讼中,应由国家承担诉讼费用。第一,第一审判决纯粹由于法官适用诉讼法上的错误为理由而被废弃,在这种情形下,不能指责任何一方引起上诉费用;第二,第三审上诉的主要目的为解决各法院判决之间的不统一,在这种情形下,上诉程序是为保护公共利益,不是私人利益。因此,包括律师费在内的上诉费应由政府承担[3](P208209)。对于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有一定的合理性。司法审判作为一种公共服务,当事人在享用的时候,必须为此而支付一笔费用,那么当这种服务存有瑕疵以致给当事人造成了损害时,当事人能否要求给予赔偿呢?从逻辑的角度来说,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但是与一般服务相比,司法审判又毕竟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服务,它并不具有盈利的性质,当事人所支付的费用只是支撑司法审判费用的一部分,甚至是极小的部分,大部分费用毕竟是来自全体纳税人。因此,在司法服务出现瑕疵时,有关责任承担显然不宜过于苛严。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民事司法赔偿仅限于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过程中,违法采取对妨害诉讼的强制措施、保全措施或者对判决、裁定及其他生效法律书执行错误、造成损害的情形。此外,为了防止法官违法审判,最高人民法院还于1998年制定了《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不过,对于因违法审判,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应如何处理及补救,该办法并没有作相应规定。我们认为,基于司法审判服务的特殊性,一方面不宜对审判人员乃至法院施加过重的责任,另一方面,从当事人这个角度来说,对因法院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也不能不加以考虑。只有对这两方面予以平衡,我们才能将维护法院审判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和保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有机地统一起来。因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限定民事司法赔偿的范围,以切实维护法院审判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另一方面,对于因审判人员违反法定程序或因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导致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而引起上诉或再审的,法院应当免收案件受理费,以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然,在目前法院财政地方化,以及案件受理费仍用于补充法院办案业务经费的情况下,这种责任到底在法院系统内又如何负担,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技术性问题。至于对第三审上诉的情形,基于其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和产生的社会效应,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减征案件受理费。那种试图将全部诉讼费用交由法院或政府来承担的观点,我们认为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不符合受益者分担的逻辑,因此是不可取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15:0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业主委员会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目前业主委员会制度在现实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类;1、业主委员会成立数量少)第十一条明确规定业主大会履行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的职责,第十六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向物业所在地的区、县人民政府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但由于
    2023-06-10
    428人看过
  • 民事诉讼调解的缺陷
    (一)法律及司法解释对调解的规定过于简单,审判实践中难以操作(二)调解要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不切实际(三)诉讼调解无具体期限的限制(四)“调审合一”影响司法公正一、民事诉讼调解的功能民事诉讼调解是指诉讼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判组织的主持下,就双方所诉标的进行和解协商,并试图达成相关协议的民事诉讼行为。民事诉讼调解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功能:一是有利于及时化解争议,节约司法资源。调解结案与判决结案相比,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及时、快捷、简便。以调解方式解决民事纠纷,使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减少了诉讼程序,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提高了人民法院的办案效率,节约了司法资源。二是有利于减轻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从根本上化解矛盾。双方当事人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在平等协商,双方都做一定让步的基础上,自愿达成的协议,比法院依法所做出的判决在情感上更易于接受,一般情况下不会激化双方
    2023-03-27
    57人看过
  • 法国:不断完善弥补缺陷
    1804年,法国颁布著名的《民法典》,其中关于公民无权变更效力的规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关于不动产登记的法律文献。但出于对贵族阶层利益的考虑,最终施行的《民法典》对不动产交易中的登记只作为对抗条件,而非必要条件。换句话说,所谓对不动产登记,即对不动产物权变更行为起证明效力,以对抗第三人,如果登记事项实质上不成立或无效,则该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法国这样的立法对后世影响深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不动产交易的风险问题,但是,专业人士分析认为,这种契据性质的登记模式,其本身所具有的非必要条件使得保障效果打了折扣。在这种登记制度下,因登记不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的要件,登记机关也就无须对不动产变动进行实质审查,仅为形式审查行为,登记机关的责任也远不如德国产权登记制度下的登记机关重。但是分析认为,综观法国《民法典》可以看出,立法者对更为重要、更为复杂的不动产物权变动,如抵押、赠与、强制出卖不动产等,均法定要
    2023-04-24
    486人看过
  • 行政处罚时效的立法缺陷、成因及完善
    1996年3月17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29条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认了行政处罚时效制度。它为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创造了法律条件,这是我国法制的一大飞跃。但是,该规定是在总结原有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基础上补充完善的,不可避免地产生与立法本意相冲突的情况。本文拟通过对行政处罚时效缺陷的评析,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与同仁探讨。一、立法缺陷评述1、条件缺陷。《行政处罚法》第29条第1款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处罚。”该款确立了我国的行政处罚时效制度,它表明行政处罚时效成立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期限自违法行为起经
    2023-06-13
    297人看过
  • 我国破产和解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概括而言,我国现行破产和解制度的主要缺陷在于:(一)破产和解制度在立法设计和应用上未实行统一化。背离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法律地位平等的客观要求。破产和解制度作为预防和避免破产清算的程序制度,应当由统一的立法加以规定,保持程序制度在各个方面的协调和一致。(二)实行不彻底的和解分离主义,且国有企业缺乏破产和解的自主权,不利于破产和解制度功效的充分发挥。在破产和解制度的立法上,有和解分离主义与和解前置主义两种立法体例。大陆法系一般采和解分离主义,英美法系则多采用和解前置主义。虽然我国的破产法从编撰的外观上看模仿了英美法系的立法结构将和解程序规定于破产法中而没有另行制定专门的和解法,但就和解与破产清算相互关系的实质层面上分析,我国破产和解制度立法体例与大陆法系比较相近,采用和解分离主义。(三)破产宣告前的和解动辄滑向破产清算程序,破产和解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形同虚设。破产和解协议是债务人与债权人会
    2023-06-06
    494人看过
  • 附带民事诉讼的完善
    附带民事诉讼
    1、给予当事人以程序选择权因犯罪行为遭受损害的被害人既可以选择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进行,也可以向民庭单独提起民事诉讼。但是受害人一旦选择了在民事审判庭进行诉讼,则这种选择就是确定的和不可撤销的。2、刑事诉讼对于民事诉讼具有优先地位被害人在民事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时,诉讼的进行要受到有关民事案件诉讼管辖权与程序规则的约束。但是,如果民事诉讼是在公诉已经提起以后,或者是在刑事法院已经对被追诉人刑事责任作出判决之后才提起,或者在此之后民事诉讼才进行判决,不管是在程序进行上,还是在判决的作出上都要服从刑事诉讼。也就是维持目前的“先刑后民”模式。3、明确精神损害属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前文已经提到,把精神损害排除在附带民诉的赔偿范围以外,既不利于法律体系的和谐统一,也不利于对被害人权益的保障,尤其对那些主要造成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而没有或很少物质损害的犯罪而言,更需要通过附带民事诉讼进行保障。4、完善附
    2023-03-22
    243人看过
  • 换押手续缺陷及完善
    刑事诉讼法
    审查批准逮捕期间应办理换押手续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做出批准逮捕的案件,主要来源于公安机关,在审查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期间,对于犯罪嫌疑人的羁押究竟属于何种强制措施,法律并未做明确规定。从程序上看,由于没有办理相应的羁押手续,例如没有办理换押手续,对犯罪嫌疑人的这种羁押及管辖往往属于违法羁押及越权管辖。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以内,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在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1至4日。”第二款规定“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第三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7日以内,做出批准逮捕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通过以上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公安机关对于犯罪嫌疑人的拘留期限为3天,最多也就是7天。有特殊
    2023-06-13
    227人看过
  • 论我国劳务派遣立法的缺陷及其完善(上)
    劳务派遣的非正常繁荣不仅损害到被派遣劳动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严重冲击着劳动关系的稳定发展,笔者力求从世界各国劳务派遣的发展,剖析中国的劳务派遣立法的缺陷,为后续的立法完善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劳务派遣;井喷;发展;雇主责任尽管没有任何一部法律能像《劳动合同法》一样,在其实施仅仅不到9个月,《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紧跟其后,再以专章特别规定的行政法规形式对于劳务派遣用工方式予以补充释义,按理说,本应当使劳务派遣这一在中国悄然兴起、混杂无序的舶来品用工方式得以整顿规范,回归其非主流、补充的用工地位,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但实际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竟让劳务派遣喧宾夺主,似乎成了用工方式的主角。一夜间,不光是企业,而且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经营性单位也对劳务派遣如获至宝,迅速成为各行业普遍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用工形式,尤其被寄予厚望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对于劳务派遣敏感问题的再次回避,使得企业和劳动
    2023-06-07
    138人看过
  • 论标准合同的意义、缺陷与完善对策
    一合同制度是商品经济从萌芽、发展到发达过程的法律折射,记载着商品经济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演变的历史踪迹。现代商事交易的特点之一是从双向交易转向多向交易,从一次性交易转向连续性交易,从短期交易走向远期交易,从单纯的货物交易走向技术交易、权利交易,合同制度唯有顺应这种变化、引入新的机制和理念才能保持和焕发生机,适应并促进经济的发展。标准合同制度的出现即是这种新机制与新观念的例证。标准合同产生于十九世纪后半页,盛行于当代。十九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事交易的日益繁盛,特别是公用事业的大量出现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使得标准合同得以兴起并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标准合同是现代商法中契约定型化特征的具体表现。它适应了现代商事交易关系简便、迅捷的要求。契约定型化是指商法对契约的内容或基本条款予以事先的统一的规定,简化订约过程,便于要约方发出大量的、连续的、一致的要约,便于相对方
    2023-06-08
    160人看过
  • 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宽松的授权资本制与资本充实原则以及日渐成熟的刺破公司面纱理论,在股东和债权人之间建立了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的利益保护体系,维护了双方合理的利益均衡。其次,对公司资本的相关事项也不是毫无约束。其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资本总额即授权资本是公司能够发行的股份的最大数额,预示着公司可能达到的最大规模,立法对授权资本没有数量上的限制,也不要求所有的授权资本必须全部发行。那么为什么公司不规定百万、千万的资本而只发行希望发行的数额呢?因为在许多州,这在实际上是受到限制的。他们以授权资本为基础征收特许经营税或股份税。在这些州,授权资本大大超过预计发行的资本只会增加税收负担而不会带来任何好处[20]。这一措施客观上要求公司在确定授权资本过程中,慎重考虑公司的方向及可能达到的规模,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授权资本数额,防止公司毫无根据地制定授权资本,诱使交易相对人对公司的期望值过高,承担过大的风险。其二,对公司实收资本的
    2023-06-09
    483人看过
  • 民事诉讼管辖规定的修订与完善
    1.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民事案件有: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3.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应当由该院审理的案件。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属于票据纠纷,适用民事诉讼法的管辖规定民事诉讼采取原告就被告的原则,通常因民事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法院管辖。但对于某些特殊案件,《民事诉讼法》作出了特别规定,这些特殊管辖的案件,可以由被告所在法院之外的其他法院管辖。《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票据支付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因票据权利人丧失对票据的持有而引起,属于票据纠纷,理论界和实务界并无争议。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票据纠纷明确包括票据返还请求权纠纷。当然并非所有与票据有关的纠纷都属于票据纠纷,如案由规定中将
    2023-07-04
    393人看过
  • 完善民事公益诉讼的诉讼流程
    -原告资格标准由'直接利害关系'向'间接利害关系'转变。诉的利益由'原告的私人权益'向'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平衡'过渡。在传统的诉讼模式中,诉的利益通常被理解为涉及到原告的私人利益。原告需要证明自己的私人权益而非公共利益受到了侵害或者不利影响。近年来,这一标准已经逐步放宽,诉的利益由保障私人利益向私人利益公共利益兼顾转化。法院在受理和审理案件时,既注重了原告的私人利益,同时也关注了原告提起的诉讼中可能受到影响的国家或者社会公共利益。诉讼类型由'主观诉讼'向'主观诉讼客观诉讼兼顾'发展。在传统的诉讼模式下,诉讼是以保障个人主观权益为目的主观诉讼。而公益诉讼是一种把主观诉讼和客观诉讼结合在一起的诉讼。现代社会,包括许多民事案件的处理,影响到的不仅仅是原告个人利益,而且包括原告利益在内的公共利益。法院已经充分注意到在诉讼中保障公共利益的重要性,并且强化了法院的职权主义意识。目前,这一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2023-07-05
    125人看过
  • 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工作对于明确案件事实起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申请进行司法鉴定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内容涵盖文检、法医、建筑、会计等诸多方面。然而与当事人以及审判机关对鉴定工作的高期望值不相和谐的是,当前司法鉴定工作却存在着立法不完善、管理不规范、标准不统一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司法鉴定工作作用的发挥,甚至给案件审理带来诉讼周期长、当事人矛盾大的负面影响,这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重视。一、当前司法鉴定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司法鉴定机构设置过于分散,多头管理。目前社会上能够从事司法鉴定工作的机构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司法行政机关内设的鉴定机构,有独立的专业性鉴定机构,还有医院、学校等单位也可承接司法鉴定业务。而这些机构之间各自为政,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在管理上服从于各自的管理部门。一些待鉴事项几个不同机构均可以进行鉴定,但由于遵循的标准和技术水平的不同,
    2023-04-25
    105人看过
  •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有关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
    行政诉讼原告资格是指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根据法律规定,能够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资格。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问题是行政诉讼法中的一个基础性的理论问题。对于这一理论问题的研究,有助于保护相对人的诉权,有利于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现行法律以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于这一问题的规定却存在着许多缺陷,我国对其的研究自行政诉讼制度建立以来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本文将在对这些缺陷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对完善行政诉讼原告资格进行初步探讨。一、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缺陷行政诉讼原告资格从最初的“相对人原告资格论”发展到现在的“法律上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论”,虽然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发展有很大的进步和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可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法律上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论”这一理论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它在实践中并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所有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这一理论具体有以下几点缺陷:
    2023-06-06
    489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行政赔偿的缺陷与完善以为视角
      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27
      建议委托律师办理才能为你争取最大限度的利益。欢迎来所来电免费咨询
    • 现行行政复议法的缺陷怎么更好完善这些缺陷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7
      现行行政复议法的缺陷大概有(一)行政复议机构尚不具备统一、独立的系统 (二)在具体办案的过程中欠缺公正性、当事人的正当权益难以保障 (三)对于行政复议有关依据和证据的忽视 (四)复议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的错位 (五)行政复议的司法化程度不高,欠缺合理的委托代理制度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对第三人的完善完善是怎样的
      新疆在线咨询 2022-03-13
      (1)对判决效力扩张负面影响的矫正;(2)对当事人主义缺陷的弥补;(3)对第三人权利保障制度的完善。首先,是判决效力突破相对性进而对第三人产生实际约束力可能造成对第三人不利的风险,为防止这种风险最终转化为实际损害必须事先加以矫正。判决效力本身只应当约束诉讼当事人双方,而不应当扩及是第三人,然而法律根据一定的利益考量规定了判决效力相对性的例外,此时判决效力会及于涉诉双方以外的第三人。由于判决具有形成
    • 合同效力的缺陷都有什么不完善?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4-01
      1、合同对当事人的一般拘束力。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2、合同的效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合同的效力体现为双主事人订立合同的效果意思产生的法律效力,每一个合同的效力都是特定的,各个合同之间的效力都是不相同的。
    • 行政诉讼现行立法的缺陷有哪些?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0-26
      现行的立法存在弊端。其中主要是行政和民事程序的分离,造成程序繁冗。如工伤认定是行政程序,其救济程序是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程序,工伤赔偿属于劳动争议,应适用劳动仲裁程序和民事诉讼程序。一次工伤争议,当事人要达到赔偿的目的,上述程序都可能要经过,不但耗费时间、精力、财力,增加解决争议的成本,而且不利于及时结案,化解社会矛盾。大量的外来劳务工一旦遇到劳动争议纠纷,面对这种繁杂的程序,就知难而退,放弃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