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害人反抗属于犯罪中止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4-02 17:01:28 304 人看过

不属于犯罪中止;

鉴于被害人竭力抗拒,从而使得犯罪嫌疑人害怕耽误实践,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犯罪行为的终止不是因为犯罪嫌疑人自动的放弃犯罪行为,而是因为客观原因不得不放弃。

一、犯罪中止的特征?

(一)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中止犯罪的决意。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首先,行为人明确认识到自己能够继续犯罪或实现犯罪结果;其次,中止行为的实施是行为人自动作出的选择;再次,中止犯罪的决意必须是完全的、无条件的、彻底的,不是部分的、有条件的或暂时的。中止犯罪的主观原因,有的是惧怕受到刑罚的惩罚;有的是由于他人的劝说而改变了原来的犯罪意图;有的是良心发现,幡然悔悟,改变了自己的犯罪意图;有的则出于对被害人的怜悯,转而防止犯罪结果的出现。犯罪中止的主观原因,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

(二)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的行为。第一,中止行为是停止犯罪的行为,是使正在进行的犯罪中断的行为。第二,中止行为既可以作为的形式实施,也可以不作为的形式实施。第三,中止行为以不发生犯罪结果为成立条件,但这种结果,是行为人主观追求的和行为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三)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过程中,而不能发生在犯罪过程之外。这里的犯罪过程,包括预备犯罪的过程、实行犯罪的过程与犯罪结果发生的过程。不在这些过程之内实施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行为。

(四)犯罪中止必须是有效地停止了犯罪行为或者有效地避免了危害结果。

二、犯罪中止的分类

1、预备中止和实行中止

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来,甲内心悔悟,打消了杀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预备阶段的中止。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的实行过程中,自动地中止了实行行为。例如,甲在杀乙的过程中,见乙痛苦呻吟的惨状,产生了怜悯之心,中止了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实行阶段的中止。又如,甲携带凶器拦路抢劫,黑夜中遇到乙便实施暴力,乙发现是自己的熟人甲,便喊甲的名字,甲一听便住手,还向乙道歉说:“对不起,认错人了。”甲的行为属于实行阶段的犯罪中止。

2、终了中止和未终了中止

实行终了的中止,是行为人已经实施完毕犯罪行为,但在犯罪结果出现以前,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未实行终了的中止,是行为人在犯罪的实行行为尚未实施完毕时中止了犯罪行为的实行,当然也防止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22日 09: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中止相关文章
  • 过失犯是否属于犯罪中止
    不存在。犯罪停止形态按停止的原因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这些情形只有在故意犯罪中才存在,过失犯罪是按结果定罪的,达到法定的结果才定罪,换言之,过失犯罪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就不构成犯罪,当然也不存在犯罪停止之说。过失犯罪存在既遂吗过失犯罪也会存在既遂的,只要犯罪嫌疑人的过失行为造成犯罪结果的发生,就会构成犯罪既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
    2023-07-14
    305人看过
  • 犯罪法规:犯罪预备未遂被中止是否属于犯罪?
    构成犯罪。1、犯罪预备是指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2、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实施,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达到犯罪结果的行为。3、犯罪中止,包括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和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犯罪预备成立未遂吗犯罪预备不成立未遂。犯罪预备是还没有实施犯罪行为,只是在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犯罪未遂是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导致犯罪目的没有实现。两者处于犯罪的不同阶段,所以犯罪预备不能成立未遂。《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
    2023-07-06
    411人看过
  • 被害人不反抗是强奸罪吗
    一、被害人不反抗是强奸罪吗强奸罪这一术语所涵盖的内容通常涉及到对他人施行违反其意愿的性行为。即便受害者并未进行抗拒,若他们显露出强烈的不情愿或无法表达出同意的态度,例如由于恐惧、失去意识、精神病态等等因素的影响,那么仍有可能构成强奸罪。在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中,对于强奸罪的确立和判定主要依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六)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二、被害人不服行政处罚书怎么办若被侵
    2024-07-26
    287人看过
  • 共同犯罪中哪些条件属于犯罪中止?
    一、共同犯罪中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具体都有哪些?在共同犯罪中,要成立犯罪中止,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必须具备有效性。即有效地阻止共同犯罪结果发生或者有效地消除自己先前参与行为对共同犯罪的作用。(2)中止的效力仅及于本人,不及于其他共犯人。(3)缺乏有效性不能单独成立中止。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人消极退出犯罪或者自动放弃犯罪、阻止共同犯罪结果未奏效的,不能单独成立犯罪中止。二、共同犯罪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必须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两个未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共同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则不构成共同犯罪。数人共同实施犯罪,但如果其中只有一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也不能构成共同犯罪。2.共同犯罪人主观上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故意的参加实施共同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和他一起参加实
    2023-03-17
    259人看过
  •  医院接受杀人犯是否属于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在将谋杀者送入医院之后,就意味着谋杀已经完成,属于犯罪中止。在将谋杀者送入医院之后,就意味着谋杀已经完成,而非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 案 例 分 析 】 杀 人 后 送 医 院 能 否 构 成 犯 罪 中 止 ?杀人后送医院,是否属于犯罪中止?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因此,杀人后送医院属于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因此,如果杀人后及时送医,救治成功,没有造成损害,那么就不需
    2023-09-16
    262人看过
  • 犯罪分子犯罪中止属于未遂吗
    犯罪分子犯罪中止不属于未遂,两者的区别有: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罪未遂的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犯罪中止要求行为人必须彻底地放弃犯罪。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有效地防止他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之法定犯罪结果的发生。4、刑事责任不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遂
    2023-03-26
    322人看过
  • 绑架罪中的家属是否属于被害人
    1、绑架罪中的家属不属于被害人,被害人指刑事案件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犯本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犯前款罪,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2、绑架罪的主体为年满16周岁的自然人。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意见》,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绑架行为,不以犯罪论处。故意杀害被绑架人的,应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一、一审刑事案件审理时间一般是多久?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例外)《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二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
    2023-04-01
    203人看过
  • 被追过程中反抗致人死亡仍属于正当防卫吗
    需要判断当时的情况是不是严重威胁被追人的人身安全,看具体致人死亡的行为是如何构成的。一、高空抛物属于什么违法行为高空抛物属于什么违法行为,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定:1、高空抛物造成他人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是民事侵权的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2、造成他人死亡的,可以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是犯罪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及民事赔偿责任。一、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规定具体如下:1、实施高空坠物行为的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2、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3、物业未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的,应当依法承担未履行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二、高空抛物没有伤人的处罚有以下:1、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2、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总之,对于高空抛物行为,应当根据行为人的动机、抛物场所、抛掷物的情况以及造成的后
    2023-02-28
    345人看过
  • 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
    一、在刑事案件中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属于犯罪,但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二、犯罪中止和犯罪未遂的区别有哪些?1、发生的时间不同。犯罪未遂发生在已经着手实施犯罪以后,犯罪预备阶段不存在犯罪未遂。犯罪中止则要求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即在实施犯罪预备或者在着手实施犯罪以后,达到即遂以前放弃犯罪,均能构成犯罪中止。2、未能完成犯罪的原因不同。在犯罪未遂中,犯罪未能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犯罪的实际结果违背行为人的本意,即欲为而不能为。在犯罪中止中,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主动放弃当时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即能为而不为。这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根本区别。3、行为结果不同。犯
    2024-02-07
    284人看过
  • 故意伤害逼迫他人反抗属于什么行为
    一、故意伤害逼迫他人反抗属于什么行为在刑事犯罪体系中,故意伤害罪隶属于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这一类别。具体而言,故意伤害罪所侵犯的客体,即为他人的人身健康权,且该行为须具备非法性。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对于构成故意伤害罪的行为者,可基于情节轻重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措施。首先,若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及以下伤势的,应判处至少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其次,若结果构成重伤,则应被判处三至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最后,若导致他人死亡或使用极度残酷手段致使他人重伤并留下严重残疾的,将面临十年以上直至无期徒刑甚至死刑的严厉惩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
    2024-07-25
    241人看过
  • 买刀杀人时放弃属于犯罪中止吗
    买刀杀人时放弃属于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买刀杀人中止造成损害的在法定刑基础上从轻、减轻处罚,没有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买刀杀人时放弃属于犯罪中止吗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第三十六条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犯罪分子,同时被判处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全部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对被害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2024-03-31
    54人看过
  • 绑架中杀害反抗人质定什么罪
    在绑架犯罪活动中发生的致人质死亡的情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往往会被归类于绑架罪的严重情节之列,并有可能面临严厉的刑事处罚,包括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等。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在于这类行为对公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同时也严重地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犯绑架罪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2024-04-27
    108人看过
  • 诈骗离职属于中止犯罪吗
    视情况而定。如果是在诈骗过程中,自动抱着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目的而离职,就属于中止犯罪。但犯罪中止依然构成犯罪。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2024-05-08
    79人看过
  • 预备犯罪中止是否属于犯罪范畴?
    算犯罪。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犯罪预备的中止即停止预备犯罪,犯罪人不再继续为实行犯罪做准备。二是犯罪预备阶段进行到犯罪实行阶段的中止,即没有按照预备的犯罪形式继续实施犯罪。当出现了以上这两种情形之一的时候,均可以认定为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的中止标志着犯罪人实行对应犯罪的犯意消灭,但是犯罪人并不当然停止犯罪,在一种犯罪预备阶段发生犯罪中止后,可能又会发生另一种犯罪预备。如何界定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1、行为人在犯罪预备的过程中,着手实行犯罪之前而停止实施犯罪行为的,属于预备形态的中止。当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在实行犯罪的过程中中止犯罪行为的,是犯罪实行形态的中止。例如甲携带凶器去杀乙,路上遇到几名治安联防队员,治安联防队员并不知道甲的目的,走了。后来,甲内心悔悟,打消了杀人的意念,返回家去,因而未着手实行杀人行为。甲的行为构成预备阶段的中止。2、实行阶段的中止,是指在犯罪
    2023-07-04
    329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量刑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中止构成犯罪,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更多>

    #犯罪中止
    相关咨询
    • 被人!反抗中将其抢劫犯打死!属于犯罪嘛?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7
      如果反抗手段合理,没有超出必要限度,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法律责任。
    • 2022年犯罪被制止属于中止吗
      山东在线咨询 2022-11-12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挪用公款后主动归还的,不是属于犯罪中止的情形,而是属于自首的表现,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于刑事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十四条【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
    • 帮受害人打110属于犯罪中止吗?犯罪中止减轻条件有什么?
      台湾在线咨询 2023-03-30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既然都中止了,那还是犯罪吗?犯罪中止依然是犯罪。是犯罪的一种形态类型。犯罪中止行为人,主观上具有彻底中止犯罪的意图,即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继续犯罪和实现犯罪结果的情况下,自动作出的不继续犯罪或不追求犯罪结果的选择。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中止犯罪行为。第一,中止
    • 强奸过程中被人发现属于犯罪中止嘛
      重庆在线咨询 2022-10-25
      犯罪分子在犯罪行为实施结束前由于自已的意志终止犯罪行为未造成危害后果的称之为罪中止。犯罪行为人自己意志以外的原因未无完成停止犯罪活动的,属于犯罪未遂。因此本案不属于犯罪中止属于未遂。
    • 侦查过程中停止犯罪属于犯罪中止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31
      犯罪中止也是构成犯罪的,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往往和犯罪既遂、未遂等停止形态有复合之处,单根据法条的规定是难以准确认定的,需要对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有一个清楚的把握。刑法学家们的视角从以犯罪行为为中心向以犯罪行为人为中心转变。犯罪中止成为顺应这一潮流而在刑事立法中普遍设立的一项制度。因此,犯罪既遂也是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