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无公害、纯天然、绿色食品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不法商家打起了歪主意,利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笔者分析近年来查处的此类虚假违法食品广告案件,分析总结了违法表现形式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假冒型,宣称获得某金奖、某称号,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等。二是杜撰型,虚构产品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夸大产品的作用和功效。三是指鹿为马型,有的企业获得的是消费者满意单位称号,却在广告中宣称获得消费者满意商品称号。四是蒙混过关型,有的农产品商标和认证有效期满后不续展继续使用,在新《商标法》颁布实施后不将其产品宣传中的驰名商标等字样去掉,继续使用原广告内容等。
专家认为,对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监管应有的放矢,把握好4个关键点。
首先,以强化广告法规宣传为基点,着力提高社会公众对虚假违法广告的辨别能力。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向公众宣传广告知识,提高消费者对无公害、纯天然、绿色食品的认知度,提高社会各界监督食品广告的积极性,共同构筑防御体系,并定期组织广告经营单位召开座谈会,在宣传广告法律法规的同时,鼓励相关单位为当地经济发展以及特色食品产业发展作出贡献,实现监管与发展相统一。
其次,以加强广告内容审查为切入点,着力提高广告业主依法经营的自觉性。监管部门要加大对食品广告经营资格的审查力度,严格审查食品广告内容,对发现的违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并与相关单位签订承诺书,严格规范食品广告的发布行为。
再其次,以加大巡查力度为重点,提高食品广告监管成效。工商机关要采取定人、定时、定片的巡查方式,加大对各类食品广告监测的力度,确保监管无盲区。同时,广告监管人员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涉及发布虚假违法食品广告的相关单位依法予以严厉查处。
最后,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为落脚点,有效形成监管合力。工商部门要加强与公安、卫生、广电、市政、食药监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执法监管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互通监测信息、细化工作衔接等举措,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广告监管合力;将广告监管重心下移至各基层工商所,编织横到边、纵到底的广告监管网;建立虚假违法食品广告预警及查处机制;聘请热衷社会管理工作的人士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营造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
-
食品安全监管严把“四关
98人看过
-
土地增值税清算把握几个关键点
301人看过
-
房企借款利息扣除把握几个关键点
356人看过
-
把握行政诉讼证据的关键点
65人看过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曝光四种保健食品违法广告
135人看过
-
个人所得税需把握四个要点
260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确认劳动关系的关键是把握什么台湾在线咨询 2022-07-05确认劳动关系的关键是看双方是否存在从属性的用工事实。劳动关系认定标准之建构,显然不能拘泥于传统的经济社会背景以及对应的从属性理论,而必须积极回应现实客观需要。同时,现代劳动力市场纷繁复杂的用工基本上可概括为正规用工与灵活用工。
-
食品安全的关键性北京在线咨询 2023-01-22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食品安全对公民的重要性在人们的生活环境中,食品不仅仅是充当着人们营养的主要来源,还是关系到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的重要角色。 2、食品安全可以维持社会上的稳定,只有严格把握食品卫生质量,才能更好为国家社会经济提供物质上的保证,进一步提高我国产品质量水平奠定基础。 3、食品安全对企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
选购商品房时应把握哪几点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21选购商品房时应把握的事项有: 一、消费者在购房时要透过广告宣传表面的现象做实质性的核实,充分行使消费者的知情权。一是要了解房地产开发商市场准入的合法性,必须查看是否具备五证、两书、一照。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用地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开工证》《内(外)销商品房预售(销售)许可证》。两书即《商品品房质量保证书》和《商品房使用说明书》。一照即《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二是要实
-
工程监理合同的关键点是哪些要点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7建设工程监理合同审查的要点:01注意审查合同招投标要求、承包方主体资格02注意工程承包范围的审查03注意标明开工日期的成立标志04注意审查组成合同文件的顺序05注意审查对监理工程师、发包人派驻工程师权限的设置06注意审查对安全文明施工的约定07注意审查对于工期顺延的约定08注意约定对于隐蔽工程和中间验收的条件和程序09注意审查合同价款的确定方式10注意审查工程进度款支付方式11注意审查关于工程变更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重点监督检查事项宁夏在线咨询 2023-06-13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医疗器械的注册、备案、生产、经营、使用活动加强监督检查,并对下列事项进行重点监督检查: (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是否按照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组织生产; (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保持有效运行; (三)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条件是否持续符合法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