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辞职后是不是追究刑事责任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5-08 04:44:49 259 人看过

得结合案情以及具体所犯罪名进行分析,如果所犯之罪要求具有公职人员身份才构成犯罪,如受贿罪,那么其在辞职前存在受贿行为,辞职后不影响其行贿罪的成立,仍然构成犯罪,如果所犯之罪不要求其具有公职人员的身份,那么无论辞职与否都不影响其罪名的成立。综上所述,公职人员辞职后要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八十六条

对犯受贿罪的,根据受贿所得数额及情节,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处罚。索贿的从重处罚

第三百八十三条

贪污罪的处罚规定】对犯贪污罪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

(一)贪污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二)贪污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三)贪污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数额特别巨大,并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02日 14:1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明确验收人员职责推责任追究制
    【导读】政府采购从制定采购计划,组织采购活动,一直到采购结果验收是一套完整的管理过程。每个环节之间都是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好了,才能最终取得一个好的结果。然而在一些地方的采购过程中,履约验收却成为了薄弱环节。正视验收三类问题对采购验收的重视程度不够采购验收环节是检验整个采购成果的重要步骤,也是政府采购程序中最后的检验步骤。采购合同到底履行到什么程度,是否达到既定要求,只有在此环节才能得到验证。然而,在采购管理过程中,许多采购单位只重视采购环节,而对履约验收环节不够重视,使采购验收成为政府采购的薄弱环节。验收人员不专业,验收结果不够准确例如,对于一些大型设备的验收,验收小组往往缺乏必要的相关知识,这造成了验收人员在验收时往往仅对产品外观、规格型号、产品合格证等进行验收,而对最重要的产品质量却忽略不计,影响了验收结果的准确性。而政府采购环节中的验收方案往往过于简单,欠缺科学性
    2023-04-24
    237人看过
  • 怎么辞退被追究刑事责任员工
    一、怎么辞退被追究刑事责任员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五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者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四)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指的是什么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指:第一,被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的;
    2023-06-18
    265人看过
  • 免于刑事责任公职人员
    公务员被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免予刑事处罚与开除公职的规定根据违法程度与过错性质由所在党组织给予相应的处理,一般不会开除党籍。一、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几种情形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2.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超过了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的。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4.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撤回告诉的。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以上情形可见,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就是不承担刑事责任或无罪,如果侦查机关已经追究了,应该撤销案件;如果案件已经移送人民检察院起诉,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如果案件在人民法院审判阶段发现或出现以上情况,应当分别情况处理。对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作出判决,宣告无罪;对于被告人死亡的,应作出终止审理的决定;对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撤回告诉的,应当撤销案件。二、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
    2023-03-02
    139人看过
  • 公职人员吸毒怎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
    一、公职人员吸毒怎么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于公职人员涉及吸毒行为者,政府理应对其进行严厉处分,包括撤销职务、降低职务等级或直接开除。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如果行政人员吸食、注射毒品,或是参与、支持或组织任何形式的卖淫或嫖娼等色情淫秽活动,均将面临撤销职务或直接开除的惩罚。这是因为公职人员出于社会责任和形象需要,必须具备更高的道德标准及纪律约束力,以确保公共利益不受损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一条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八十三条公务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辞退:(一)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三)因所在机关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四)不履行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公务员纪律,经教育仍无转
    2024-04-04
    396人看过
  • 追究离职员工责任的方法
    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离职员工违反保密协议的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又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雇员违反保密协议很可能同时侵犯了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因此,用人单位可以要求雇员承担违反保密协议约定的违约责任,如果保密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违约的雇员支付违约金。如果违约金畸高或者畸低,双方可以要求适当降低或提高。用人单位也可以选择要求雇员承担赔偿损失的侵权责任。但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不能同时适用,用人单位只能从中选择一种。2、行政责任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有权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以根据情节处以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
    2023-07-17
    161人看过
  • 民事诉讼员工没签合同辞职会不会追究法律责任?
    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劳动者违法,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该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承担。未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支付入职第2个月开始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
    2023-06-01
    467人看过
  • 滥用职权罪怎么追究刑事责任
    滥用职权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国家机关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和各级司法机关,因此,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中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一、怎样才会构成阻碍解救被拐卖妇女罪本罪的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其既侵犯了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信誉,而且还侵犯了被拐卖、绑架妇女、儿童的人身权利。其侵害的对象由其所侵害的客体的多重性所决定,亦具有多重性,一般包括依法正在执行解救公务活动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协助执行解救活动的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被拐卖、绑架的妇女或儿童。本罪的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阻碍解救被拐卖、被绑架的妇女、儿童的行为。所谓利用职务,是指负有解救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范围主管、负责解救被拐卖、绑架的妇女、儿童工作的便利,而不是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的便利阻碍解救工作。所谓解救职责
    2023-03-15
    385人看过
  • 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是不是能解除劳动合同
    一、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是不是能解除劳动合同员工被追究刑事责任后,用人单位是不是能解除劳动合同,并且不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员工有上述情形的,单位只是是不是能解除合同,并不是必须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是不是能解除劳动合同。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是不是能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刑事拘留是不是能解除劳动合同仅仅被刑事拘留,而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是不能以此为理由解除劳动合同的。如果
    2024-01-20
    241人看过
  • 员工职务犯罪如何追究责任
    员工职务犯罪的,要追究员工的刑事责任,员工被人民法院判刑后,用人单位可以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员工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员工犯罪给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支付经济补偿。员工职务犯罪单位承担什么责任员工职务犯罪单位承担侵权责任。根据相关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别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的前提是其工作人员的行为与“执行工作任务”有关。与工作无关的行为,即使发生在工作时间内,用人单位也不应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别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
    2023-08-13
    66人看过
  • 离职2年后公司还能追究责任吗
    一、离职2年后公司还能追究责任吗关于“离职后是否仍将追究过去的责任”这个问题,必须需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再做出判断:1.对于已经辞去现有职位的人员来说,若其所行之事乃任职期间的职务代理行为,且已进行妥善的离职交接手续,那么其离职之后应不再被追究此前的责任;2.当涉及到经济损失之时,如果双方的劳动合同中有明文规定,而用人单位又具备充分的证据来证实这一点的话,那么劳动者在终止就业关系之日起一年之内申请仲裁都是可行的行为。当然,也存在另一种情况,即用人单位可能会以侵犯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利为名向法院提起诉讼,这种情况下的诉讼时效则为两年;3.在实际中,某些违法犯罪行为是需要行为人承担相应的刑事法律责任的,而对于此类行为人而言,他们应当在刑事追诉期内承担应有的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24-03-30
    363人看过
  • 没有追究刑事责任单位能否停职
    一、没有追究刑事责任单位能否停职劳动者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的,如果劳动者没有违反公司制度的,用人单位不得停职,不得解除劳动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单位让员工停职是什么意思停职的意思是暂时停止其履行的职务,接受调查或者审查。停职是公司内部决定,虽是停职,但劳动关系仍然存在。可不付完全工资,但仍须支付一定的基本生活费用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若员工对停职
    2023-04-20
    130人看过
  • 如何追究职务侵占罪的刑事责任
    职务侵占罪既遂刑事责任的追究:如果是属于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如果是属于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职务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一、村干部能不能构成职务侵占罪?村干部不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职务侵占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二、职务侵占罪,服刑后债务怎么办职务侵占罪服刑后该还钱的还是需要继续的还钱的,并不是说承担了刑事责任之后职务侵占罪者就没有民事责任了。可以自己偿还,也可以由家人代为偿还。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
    2023-03-04
    365人看过
  • 哪些情形是不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六)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一、不追究刑事责任如何处理1、对以上六种情形,公安司法机关应在不同诉讼阶段作出不同的处理。(1)在立案阶段,人民法院发现自诉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不予受理;公诉案件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立案的决定。(2)在侦查阶段,侦查机关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撤销案件的决定。(3)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发现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4)在审判阶段,对于上述第一种情形,人民法院应当判决宣告
    2023-03-20
    372人看过
  • 教师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可以保留公职吗
    当然可以。此处所指的公职人员,在遭到免于刑事处罚的情况下,虽然已经确认其涉及犯罪行为,但并未处以相应的刑事处罚。因此,这并不能作为直接开除公职的依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经过法院裁定做出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那么在被羁押期间减发和扣发的工资、奖金、津贴以及补贴将不予补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十四条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职级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2024-04-21
    362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检察院不追究刑事责任能辞职吗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2-07
      检察院不追究刑事责任,能辞职。辞职是个人自由,他人无权干涉。《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已经辞职员工能追究责任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3-10-31
      已辞职的员工能追究责任。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一年的劳动仲裁时效内,用人单位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
    • 员工从单位辞职后是否可以继续追究责任
      江苏在线咨询 2024-08-27
      员工从单位辞职后,如果是在一年之内,用人单位是可以继续追究责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十七条之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 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在实际操作时一般离职后一年内
    • 2024年公职人员超生是否仍将追究责任?
      浙江在线咨询 2024-11-18
      确实如此,即使在2024年以后,如果公职人员超出计划生育政策的范围生育,仍然会面临相应的法律风险和责任追究机制。根据现行的法律法规,公职人员一旦违规生育子女,不仅要承担来自计生部门严厉的处罚,包括缴纳高额的社会抚养费等经济负担,还需接受来自行政机构和纪律监督机关的相关处分和惩处。因此,对于公职人员来说,坚守生育政策规定,力避从事任何违规生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
    • 辞职后还能追究劳动者责任吗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2-19
      已辞职的员工能追究责。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劳动者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劳动仲裁时效内,用人单位可以提起劳动仲裁维护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