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行政诉讼中的公益诉讼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5-22 17:24:26 210 人看过

【论文关键词】:行政诉讼公共利益公益诉讼

【论文摘要】:由于我国公益诉讼制度存在的缺陷,致使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文章将分析公益诉讼的意义,对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提出思考。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公益诉讼的意义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

公益诉讼一词始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在经历了剧烈的社会变革后,伴随着公益运动的展开而广泛使用该术语。由于当时美国的众多社会制度均面临挑战,因而出现了各种尝试改革的方案,设立了众多的公益法律机构及类似的倡导制度,它们是为环境、消费者、女性、有色人种、未成年人及类似的诸多社会公共利益而展开活动,由此而进行的诉讼被称为公益诉讼。

(二)公益诉讼的意义

1.公益诉讼昭示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的需要。

近年来,公益诉讼已成为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各类公益诉讼不时见诸媒体报道。无论从国外公益诉讼的发展历程与趋势,还是从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公益诉讼的兴起是我国社会和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公益诉讼的原告打官司不图私利,为社会公益,且风险很大,因为被告往往是垄断性大企业或者国家机关。为什么会出现公益诉讼,出现这么多“好事之徒”?现实生活中,在一些国有资产流失、不正当竞争、环境污染等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事件频频发生,而行政权力膨胀和现有监督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疏漏。于是,寻常百姓开始拿起法律武器向不法行为叫板。这表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步深入推进,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态度。对社会公众来说,公益诉讼昭示维护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这是民主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健全的需要。

2.公益诉讼既是一种“见义勇为”的正义之举,也是社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

在中国的现实司法实践中,以个人的力量对抗于强大的垄断部门或权力机构,一种结果是舆论喧嚣之后却没了下文,二是虽然有了一个较好的结果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河南葛锐诉河南铁路分局厕所使用收费一案,虽然判决获得支持,而葛先生个人在近三年的诉讼中,付出了大量人精力财力,且精神上承受了相当的压力。

公益诉讼难以获得支持,但却并非“与己无关”。现实生活中,有些人损公肥私、大发不义之财,不就是掏了每个公民的腰包吗?同样是纳税人,有人靠守法经营发财致富,有人却投机取巧,从国库里骗钱发家,这能叫公平竞争吗?这是对其他纳税人的不公正待遇。我们有责任维护法律的尊严,有责任协助有关部门执法,这既是维护国家整体利益,也是维护我们自身利益的一种手段。为了国家或公众利益不受侵害,通过诉讼的办法要求法院追究被告的违法责任,既昭示了人们权利意识的加强,更冲击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麻木;既是一种“见义勇为”的正义之举,也是社会进步最显著的标志。

3.公益诉讼在国际上受到普遍支持,是国家法制健全的标志。

二、对我国公益诉讼发展的思考

(一)我国公益诉讼需要立法支持

从依法治国的要求来说,为公共利益挺身而出的“好事之徒”的出现说明老百姓学会了用法律作为维护权利的武器,使得法的意义开始向“权利”的本原回归。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20日 03:3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公益诉讼相关文章
  • 行政诉讼结论
    行政诉讼二审
    1、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2、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可以判决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为;3、判决被告在一定期限内履行职责;4、判决被告履行给付义务;5、判决确认违法,但不撤销行政行为;6、判决确认行政行为无效;7、判决责令被告采取补救措施;给原告造成损失的,依法判决被告承担赔偿责任;8、判决变更处罚数额;9、判决被告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10、判决给予补偿。行政诉讼二审的处理结果有哪些行政诉讼二审的处理结果包括:1.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的,判决或者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2.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3.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4.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5.原审人民法
    2023-07-07
    229人看过
  • 公益诉讼是民事诉讼还是行政诉讼
    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不同划分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受害者就有权向法院起诉,请求司法救济。民事公益诉讼与行政公益诉讼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检察机关的监督对象不同,即进入诉讼程序后的被告不同,民事公益诉讼的监督对象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行政公益诉讼的监督对象是行政机关,以及法律、法规、规章授权的组织。公益诉讼的主体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社会公益团体、个人等等。无论自然人、社会组织、检察机关还是行政机关作为原告参与公益诉讼。一、公益诉讼的主体主要包括人民检察院、社会公益团体、个人等等。人民检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其作为国家公诉机关,代表公共利益提起诉讼,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是其本身的职责所在。刑事诉讼中,检察院代表国家对犯罪嫌疑人提起诉讼以追究其刑事责任,作为政府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推动、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
    2023-03-28
    395人看过
  • 浅议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补证
    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三十四条规定,诉讼中法院有权要求当事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等)提供或者补充证据。对此问题,目前法律尚无具体的规定,为使被告补证规范化,真正发挥补证的作用,本文拟就被告补证的概念、范围、程序以及对补证材料的运用等作一探讨。一、补证的概念对行政诉讼被告的补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首先,行政诉讼是法定的被告负举证责任。根据行政原则,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要求行政机关必须先取证后裁决。因此,进入行政诉讼后,绝不允许被告擅自再获取证明其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证据。但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法院许可的情况下,被告仍可获取有关证据。其次,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之规定,对主要证据不足的具体行政行为应判令撤销,因此,补证仅限于次要或辅助的证据。第三,补证应限于案件已进入诉讼中。案件未进入诉讼,行政机关所获取的证据,不能认为是补证。因此,笔者认为:所谓行政诉讼中被告的补证,是指在
    2023-06-06
    98人看过
  • 浅议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
    一、浅议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行政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方式多样,适用不同情形。当附带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因果关系明确,案件事实清晰时,法院将两者一并审理及判决,旨在迅速解决争议。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效率高,能够及时响应当事人的诉求,减少法律程序的冗长。同时,判决书的结构也需遵循特定规则,确保行政行为合法性与民事争议各得其所,理由部分清晰阐述,主文部分明确区分。二、分开审理,一并判决当民事诉讼案件事实复杂,与行政案件关联性不明时,法院会选择先审理行政案件,再基于此审理民事争议,最后一并作出判决。这种方法有利于法院精确处理案件,防止因一并审理导致的审理期限过长,影响行政案件的解决。判决书的编制同样需分别叙述并阐述两个部分的理由,保持判决的法律效力和逻辑清晰。三、分别审理,分别判决在附带民事诉讼关系极为复杂或当事人无法出庭等情形下,法院会采取分别审理和判决的方式。这种做法有利于集中时间和精力,准确、谨慎
    2024-01-16
    145人看过
  • 浅析公益行政诉讼制度之司法权的实现
    从现行法律上讲,我国行政诉讼的相关法律至今尚未确定公益行政诉讼这一制度。但在司法实践中,有关公益行政诉讼的案件却层出不穷,我国《行政诉讼法》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四十一条:原告提起诉讼应当符合的首要条件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若干解释》)第十二条: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将相对人原告资格论改为利害关系人原告资格论,加强对当事人诉权的保护,纠正实践中被理解为只有行政行为特定针对的相对人才能成为适格的原告这一想法,并赋予相关受害人的原告资格,扩大了诉权范围。但在司法实践中,公益行政诉讼因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所以胜诉的甚少。一、公益行政诉讼的概念
    2023-06-06
    147人看过
  • 浅议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的处分权
    传统的观点认为,公权力不可处分,行政权是一种国家公权力,行政权也不可处分。而调解必须建立在对立的当事人双方对自己的权利或者权力有自由处分权的基础上,否则,双方没有协商后互谅互让合意和解的基础,因而也就没有可以调解的基础。行政权不可处分,行政机关不可能与行政相对人达成合意和解协议,行政诉讼因此也没有调解的余地。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行政诉讼法也对此作了明确的规定。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真的没有处分权吗?笔者认为答案是否定的。笔者认为,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至少享有以下处分权:1、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的纠正权。不可否认,针对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法律赋予了纠正权:一是行政机关的自我纠正权(包括复议纠正权)。自我纠正权纠正的对象可以是违法的行政行为和不当的行政行为。并且这种纠正权既可以在行政过程中行使,也可以在诉讼过程中行使。自我纠正权并不因具体行政行为进入诉讼程序而终止或中止。二是法院的司法纠正权
    2023-06-06
    494人看过
  • 公益性组织在行政公益诉讼中的作用
    一、公益组织与行政公益诉讼(一)行政公益诉讼与公益组织。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涉及公共利益的行政诉讼。由于公益诉讼涉及的是公共利益,而且个人在诉讼中承担相关诉讼负担的能力有限,个人提起公益诉讼的积极性相对较弱,而组织,特别是公益性组织对于推动公益诉讼具有重要的意义。公益性组织是以促进和保护公共利益为宗旨的非赢利性组织,例如消费者协会、残疾人协会、少年儿童保护组织、动物保护组织以及公益性的律师事务所。由于公益性组织是为了推动和保护公共利益为目的,因此它们对相关公共利益更为关注,是行政公益诉讼的积极推动者。(二)公益组织对公益诉讼的意义。公益组织对行政公益诉讼的意义是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特点联系在一起的。行政公益诉讼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原告与被诉的行政行为并不以有利害关系为限。在公益行政诉讼中,原告与被诉的行政行为可能没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利害关系,原告是以公共利益的代表而提起诉讼。其二,被诉的对象是行政行
    2023-06-06
    238人看过
  • 设立行政公益诉讼完善行政诉讼制度
    从目前行政诉讼理论和行政执法、司法的实践看,很有必要在《行政诉讼法》中确立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行诉法的立法宗旨决定了行政公益诉讼的必要性。我国行诉法的立法宗旨有两个,一是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二是确保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虽私权益之保护是行政法乃至一切部门法的终极宗旨,但若行政机关不依法行政,对私权益的侵害和威胁就无处不在。申言之,即使行政机关的违法行为和不行为尚未实际害及私权益,但其存在本身对行政法治的破坏,对公益的侵犯,私权益也将因此失去存在的根基。可见确保依法行政这一宗旨有其独立价值,并不依附于保护私权益这一宗旨而存在。行诉法的两大宗旨表明,行政诉讼中既应有私益之诉,也应有公益之诉,在这一点上现行《行政诉讼法》显然有违其立法宗旨。其次,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是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展的要求。我国目前只有《行政复议法》规定了对抽象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且仅限于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但
    2023-06-13
    282人看过
  • 论税收行政诉讼
    一、税收行政诉讼的概念及重要意义税收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具体税务行政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犯了其合法权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由人民法院对具体税务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司法活动。(一)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维护正常的税收秩序在以往,我们总是注重强调纳税人的义务,强调偷税漏税的严重危害性,而忽略了其实纳税机关也会出现滥用权力的情况,侵犯税收管理相对人的利益,扰乱正常税收秩序,而税收行政诉讼有利于维护正常税收秩序。(二)税务行政诉讼有助于妥善解决涉税争议税务行政诉讼的设计旨在解决税务机关及其税收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的争议。税务行政诉讼制度是为了给不服税务行政机关处罚决定的纳税人提供一种司法救济的途径。税务行政诉讼的最终目的是通过解决税务机关及其税收行政相对人之间的争议,保障征纳双方的合法权益。二、现行我国税务行政诉讼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税务行政
    2023-06-06
    444人看过
  • 行政公益诉讼中应注意的问题
    比较研究国外有关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其主要表现为如下发展趋势,一是对原告起诉资格不断放宽,由遵循法定权利标准和直接利害关系原则过渡到法律上的利益原则。二是司法受案范围的不断拓宽。三是民众的法治意识普遍提高。民众法治意识的增强,带来了全社会良好的法治氛围,公共权力机关和社会团体也会注意到违法行为必将受到更广泛的监督制约而慎重行事,从而推动国家的法治进程。在行政公益诉讼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行政公益诉讼的客体应属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起诉的其他案件。随着控权意识和公民权利保障意识的不断加强,所有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除了法律明确规定不可诉的以外,只要侵害了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一般都可被依法起诉。行政公益诉讼将把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纳入司法审查的范围,只要法律不明文排除,所有侵害合法权益的不法行政行为都有被司法审查的可能性。2、被诉行政行为违法,并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危险。首先,公共利益的侵
    2023-06-06
    304人看过
  • 浅析行政共同诉讼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了共同诉讼,当然就有共同诉讼人。共同诉讼人是指原告或被告至少一方为两个以上的共同诉讼当事人,既有共同被告人,也有共同原告人。共同诉讼人这个概念反映的是诉讼的主体合并这一事实。构成共同诉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当事人双方至少有一方是两个以上,且各为独立的诉讼主体。2、客观方面,诉讼标的须为共同。要么是标的同一,要么标的是同样。没有这些客观上的联系,彼此分割的主体又怎么能成为共同诉讼人呢?3、属同一人民法院辖区,如若分别由不同辖区法院管辖,同样失去共同诉讼的基础。4、在程序上,人民法院进行合并审理。一、必要的共同诉讼人必要的共同诉讼人,是指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两人以上,诉讼标的是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诉讼。在这种共同诉讼中的当事人即为必要共同诉讼人。必要共同诉讼的标准是诉讼标的同一,即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是指一个或几个行政机关,针对一个或几个公民
    2023-06-06
    271人看过
  • 浅议行政诉讼中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鉴定结论
    为了构建实质平等的行政诉讼程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当事人正当的诉讼权利,支持和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制度,要求人民法院在处理案件中,一定要严格审核、认定证据。由于鉴定结论是具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所做的结论,与其它证据相比其可靠性较大。因此,鉴定结论往往成为审判人员在审查证据时忽视的空区。是不是所有鉴定结论都能作为行政诉讼中的定案依据呢?答案是否定的,为了揭出原委,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鉴定结论,它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它有哪些特征?鉴定结论,也叫鉴定人意见,其书面表现形式为鉴定结论书或鉴定人意见书。它是由具有科学、技术、工艺等专门知识的人,根据司法机关的指派和聘请,对诉讼案件中需要解决的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鉴别后所提供的结论性意见。这种鉴定结论是鉴定人在分析研究案件的有关材料之后,对案件中的特定问题所作出的判断。所以,鉴定结论都是鉴定人提供的判断
    2023-06-06
    245人看过
  • 评论:明确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法律地位
    检察机关亮剑行政公益诉讼,可以有效监督和维护新《环保法》的落实,同时也能倒逼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早日得到立法认可和司法践行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正式实施。与此同时,贵州发生的全国首例检察院告环保局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引发媒体广泛的关注:贵州毕节市金沙县检察院将环保局告上法院,要求其履行职责处罚当地一污染企业。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则表示,检察院起诉是给自己撑了腰,以后执法就理直气壮,没有退路,不想再成为被告。近年来,多地检察机关都在积极探索介入环境公益诉讼的形式,已有多起检察机关作为原告支持方的案例。而由检察机关直接作为原告起诉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公益诉讼,贵州金沙县检察院是开先河者,对于建立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试水和探路的重要意义。检察机关亮剑行政公益诉讼,意味着检察机关已经逐步从公益诉讼的支持方转向成为直接的诉讼主体,诉讼的对象不仅是侵害公共利益的企业法人,还包括有管理责任的政府部门
    2023-06-06
    94人看过
  •  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的权益保障
    根据给出的素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需要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如果当事人对行政行为不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但是,在行政诉讼中,公务员不具有诉讼当事人地位,而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诉讼责任。因此,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并不具备诉讼当事人地位。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需要遵守行政机关发布的决定和命令。如果当事人对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公务员在行政诉讼中不具有诉讼当事人地位。行政机关作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诉讼责任,公务员个人不具有诉讼当事人的地位。 公 务 员 在 行 政 诉 讼 中 的 法 律 地 位 是 什 么 ?在行政诉讼中,原告需要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说明起诉理由、事实和根据等。人民法院在接到起诉状后,需要对起诉状进行审查,确保起诉符合法定条件、起诉手续完备、起诉状内容明确等。若原告对裁定不服,可提出上诉。公务员在行政活动中需要遵守行政机关发布
    2023-10-06
    202人看过
换一批
#反垄断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公益诉讼是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更多>

    #公益诉讼
    相关咨询
    • 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有何区别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1-03
      一、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的区别从概念上分析,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主要在两个方面的区别: 1、两者所维护的法律规范的性质不同,前者所要维护的是行政法律规范,后者所要维护的是民事法律规范; 2、两者的被告不同,行政公益诉讼以行政机关或其他公权机关为被告,而民事公益诉讼则以民事主体(或私人)为被告。 二、公益诉讼包括民事公益诉讼和行政公益诉讼,这是按照适用的诉讼法的性质或者被诉对象(客体)的
    • 行政诉讼鉴定结论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2-15
      鉴定结论是指经委托或指派,鉴定人运用科学技术或专门知识,对一定的客体进行检验、分析、测试、鉴别后作出的科学结论。在行政诉讼中,比较常见的鉴定结论有医学鉴定、文书鉴定、技术鉴定、会计鉴定、化学鉴定、物理鉴定等。作为行政诉讼证据的鉴定结论,可以是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前请求法定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也可以是法院在行政诉讼过程中把某些专门性的问题交给有关的鉴定机关鉴定后作出的鉴定结论。
    • 行政公益诉讼之内涵
      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26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或无法律上的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违法行政行为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法律法规赋予诉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所提起的,直接以公共利益为诉讼目的的行政诉讼。
    • 行政诉讼公益是什么
      福建在线咨询 2021-10-01
      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质,是行政诉讼公益诉讼的核心问题,他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所以,建立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公益诉讼,其主要内容和关键之处就在于对行政公益诉讼原告资格认定标准的设定,这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行政公益诉讼制度能否最终得到确立。根据《布莱克法律大辞典》的解释,原告资格是指某人在司法纠纷中享有的充分利益诉诸司法程序,其中核心课题是确立司法纠纷对起诉人的影响是否充分,使起诉人成为本案
    • 什么是行政公益诉讼
      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20
      行政公益诉讼,是指检察院、公民及社会组织认为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行为违法,侵害了公共利益或有侵害之虞时,虽与自己无直接利害关系,但为维护公益,而向特定机关提出起诉请求,并由特定机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的行政诉讼。行政公益诉讼的作用首先是具有维护公共利益的功能,其次具有保护社会公共性权利的功能,还有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提高执法水平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