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法律规定,购房定金可以退,但要符合法定情形才可以。
符合退还定金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开发商没有销售资质,法律是支持退还定金的。
2、如果是你和开发商因为合同里的条款没有达成一致,合同签订失败,购房定金是要退还的。
另外,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
因不能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方也是应当返还定金的。
有关于购房定金的比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我国法律规定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买房交定金注意事项有:
1、定金条款并不具有强制性,它仅是指导性的,消费者可以依法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定金条款;
2、应当在定金条款中注明不履行合同的具体情况;
3、虽然已订立了定金条款,但只有消费者在交付了定金后,合同才生效;
4、要分清定金和预付款的区别,预付款就是预先支付,但预付款,不能适用定金的罚则。
5、谨防有的开发商利用购房者缺乏相应的购房知识和经验,在某些条款内容上设下陷阱,故意让消费者违约。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六条【定金担保】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
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
购房的定金是否能够退掉
373人看过
-
购房定金是否能够退回?
319人看过
-
购房定金是否能够退还
449人看过
-
购房定金是否能够退呢
277人看过
-
定金违约购房是否能够退款?
163人看过
-
签了购房定金协议后是否能够退房
431人看过
定金是在合同订立房屋租赁定金纠纷或在履行之前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作为担保的担保方式。给付定金的一方称为定金给付方,接受定金的一方称为定金接受方。根据民法的有关理论,定金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1、定金具有从属性。定金随着合同的存在而存在,随着合... 更多>
-
购房的定金是否能够退掉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15根据法律规定,购房定金可以退,但要符合法定情形才可以。 符合退还定金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开发商没有销售资质,法律是支持退还定金的。 2、如果是你和开发商因为合同里的条款没有达成一致,合同签订失败,购房定金是要退还的。 另外,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 因不能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方也是应当返还定金的。
-
购房的定金能否退掉台湾在线咨询 2023-07-20根据法律规定,购房定金可以退,但要符合法定情形才可以。 符合退还定金的情况有以下两种: 1、开发商没有销售资质,法律是支持退还定金的。 2、如果是你和开发商因为合同里的条款没有达成一致,合同签订失败,购房定金是要退还的。 另外,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 因不能归责于当事人双方的事由,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未能订立的,出卖方也是应当返还定金的。
-
购房诚意金是否能够退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30购房诚意金是否能够退还需要看开发商约定的诚意金是属于定金还是订金的性质: 1、如果是定金,在开发商已取得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的前提条件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 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受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担保的,如果因当事人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 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双
-
签了购房定金协议后的是否能够退房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11、签了购房定金协议如果解除协议的是可以退房的; 2、具体方式有: (1)当事人在制定协议时就约定了解除条件,解除条件成就时,定金协议解除; (2)定金协议出现法定解除事由时,向法院请求解除合同; (3)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定金协议的,可以解除。
-
购房人如何能够退掉房子江西在线咨询 2023-04-27购房人可以退掉房子的情况有: 一、开发商逾期交房构成根本违约,即逾期交房达到合同约定的退房日期; 二、开发商手续不全导致合同无效; 三、开发商没有经过购房者的同意擅自变更房屋设计; 四、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误差绝对值超过3%; 五、开发商交付的房屋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或房屋质量严重影响房屋正常使用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