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故意如何认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1 11:00:29 308 人看过

故意犯罪认识内容的标准选择是关乎罪与非罪的重大问题,这对刑法基础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须在理论上予以明确,在实践上规范判断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刑法应有的作用。

法官认定犯罪故意,实际是对他人(犯罪人)心理的猜测、揣度(以法官之心度罪犯之腹)。通常情况下根据常理、常识进行这种揣度,并且没有什么困难。比如甲婚后另结新欢乙,与乙共谋在妻子丙的饮料中投毒,致丙中毒死亡。有喜新厌旧杀妻的动机,有投毒致丙死亡的事实,有甲乙共谋的口供。认定甲乙具有杀人故意没有问题。

但是,因为犯罪故意毕竟是犯罪人的心理,法官或其他司法人员不过是依据常理、事实推断,有时难免会发生分歧和困难。为了方便司法操作、减少争议分歧,司法实践逐渐总结经验,根据一定的客观事实推定犯罪人的心理,并逐渐规则化。除非有证据表明被告人确属被蒙骗足以否定犯罪故意。这种司法推定方式认定故意在实践中的例证逐渐增多,如:

(1)《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02.7.8)指出: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私行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明知“,但有证据证明确属被蒙骗的除外:①逃避海关监管,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进出境的货物、物品的;②用特制的设备或者运输工具走私货物、物品的;③未经海关同意,在非设关的码头、海(河)岸、陆路边境等地点,运输(驳载)、收购或者贩卖非法进出境货物、物品的;④提供虚假的合同、发票、证明等商业单证委托他人办理通关手续的;⑤以明显低于货物正常进(出)口的应缴税额委托他人代理进(出)口业务的;⑥曾因同一种走私行为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的;⑦其他有证据证明的情形。

(2)关于行为人对其走私的具体对象不明确的案件的处理问题:

走私犯罪嫌疑人主观上具有走私犯罪故意,但对其走私的具体对象不明确的,不影响走私犯罪构成,应当根据实际的走私对象定罪处罚。但是,确有证据证明行为人因受蒙骗而对走私对象发生认识错误的,可以从轻处罚”。

(3)《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12月22日起施行)第9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属于刑法第214(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规定的“明知”:

①知道自己销售的商品上的注册商标被涂改、调换或者覆盖的;

②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受到过行政处罚或者承担过民事责任、又销售同一种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

③伪造、涂改商标注册人授权文件或者知道该文件被伪造、涂改的;

④其他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情形。

其他如司法解释对①窝藏收购赃物罪“明知是赃物”、②收购、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中的“明知是盗伐滥伐的林木”、③窝藏、包庇罪中的“明知是犯罪分子”,④强奸罪、嫖宿幼女罪、引诱幼女卖淫罪中的“明知是幼女”,⑤诈骗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等,也采取这样推定的方法。(参见本书有关部分)

(4)这个推定与“严格责任”(或绝对责任)或“客观归罪”的效果可能相同,但法理不同。

这种推定,在实体上还承认构成强奸(奸淫幼女)、嫖宿幼女、窝赃、销赃等犯罪需要明知,即需要有罪过。只是在认定上,根据行为人实施了法律禁止的犯罪行为,如走私、窝藏收购赃物、收购盗伐滥伐的林木、包庇罪犯、与幼女发生性行为等,就认为具有该罪的故意。如果有相反的事实证据足以证明其无辜、可推翻这种推定。而客观归罪则在实体上就排除了对特定犯罪考虑主观罪过问题,认为主观罪过原则存在例外。只要发生了违法事实(与幼女发生性行为等)就予以定罪,对犯罪人主观是否有故意过失在所不问。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8日 20:5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犯罪构成相关文章
  • 侵占罪共犯犯罪故意的认定有何规定
    一、侵占罪共犯犯罪故意的认定有何规定在审理侵占罪共犯案件时,我们需对其犯罪故意进行明确界定。这主要基于行为人是否清晰且明确地知晓并同意参与到侵占行为中来。如果确实如此,那么便可确认该行为人具备了共同犯罪故意。更为具体地说,如果行为人清楚地知道他人有意图侵占他人财产的企图,并且还积极主动地提供协助、教唆或者与之共同实施相关行为,那么就可以被认定为他们之间存在着共同犯罪故意。举例来说,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掩盖事实真相、转移赃物等行为,都有可能揭示出这种故意的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侵占罪共犯的判刑怎么界定对于职务侵占罪共犯之判定基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量:首先,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司、企业或其他组织所拥有的财产权益;其次,客观方面的必要条件即是该犯罪活动至少需要由两位以上的行为者共同完成;再者,行为主体须为已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
    2024-07-15
    488人看过
  • 过失犯罪如何认定与故意犯罪的区别有什么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1)主观方面明显不同;(2)结果在定罪时所起作用有所不同;(3)从处罚方面看,过失犯罪的法定刑明显低于故意犯罪。《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2024-05-03
    313人看过
  •  医疗事故犯罪如何认定?
    本文探讨了医务人员严重不负责任致使病人死亡或严重损害病人身体健康的行为。该行为侵犯了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具体表现为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病人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或死亡的结果。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违章医疗行为的医务人员。主观要件为过失。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医疗单位的工作秩序和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生命健康安全正遭受病魔侵害的病人。所以,倘若救治措施不能客观上起到控制病情发展的作用,则必然由于病情发展而引起人体健康的更大损害,直至导致伤残、功能障碍和死亡结果。2、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工作中有严重不负责任的行为;(2)因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病人严重损害身体健康或
    2023-11-04
    175人看过
  • 如何认定侵犯商标故意行为
    一般地,构成侵权行为必须具备四个要件:(一)有违法行为存在行为的违法性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违反了《商标法》、《商标法实施条例》及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即发生了行为人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擅自在相同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了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或妨碍商标注册人行使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商标违法行为的存在是侵权行为构成的前提条件。(二)有损害事实发生损害事实在商标侵权行为中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条件。至于损害事实,可以是物质损害,也可以是非物质损害。物质损害是造成商标注册人在经济利益上的减少、消灭。非物质损害是因侵犯商标专用权而致使权利人的商品信誉、企业形象被损毁、贬低。非物质的损害是无形的,并且当时是无法计算的,但终归导致权利人财产利益的减损。在实践中,对物质损害的认定应由被侵权人举证,而对于非物质损害的认定,举证却是非常难的,因此无需被侵权人举证。只要有违法行为的存在,便认定为有非物质损害,
    2023-06-01
    234人看过
  • 关于故意伤害罪会如何认定为共同犯罪
    故意伤害罪共同犯罪认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各个共同犯罪人不仅认识到自己在实施某种犯罪,而且还认识到有其他共同犯罪人与自己一道在共同实施该种犯罪。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故意伤害罪中,如果有两个以上的犯罪分子共同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的,就会构成共同犯罪。一、成立共犯的条件共同故意犯罪条件有:(一)犯罪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这里的人一般指的是自然人,但是根据刑法的规定,单位也可以成为某些犯罪的主体,因此,无论是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抑或是两个以上的单位乃至一方是自然人一方是单位均可以构成共同犯罪。(二)犯罪客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共同犯罪人的行为都是指向同一的目标,彼此联系,互相配合,结成一个有机的犯罪行为整体。(三)犯罪主观方面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所谓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彼此之间的意思联络,知道自己是在和他人配合共同
    2023-03-12
    79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的主犯与从犯分别应如何认定
    在故意伤害案件中,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从量刑上来看,从犯的量刑较轻。一、构成共同犯罪的前提是什么构成共同犯罪的前提是要有意义联系的要素。没有这个要素,就没有共同犯罪。无论同时实施同一犯罪的正犯有多少,只要没有意义联系,就没有共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开展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由三人以上共同犯罪组成的相对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按照集团犯的全部罪行处罚。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从犯的,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二、提供犯罪武器算犯罪吗提供犯罪武器属于共犯,构成犯罪。共犯分为一般共犯和特殊共犯即犯罪集团两种,一般共犯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而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是犯罪集团。组织、领导犯
    2023-03-24
    322人看过
  • 如何认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
    一、如何认识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的区别?1、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2、刑法规定“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责任”,“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体现了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特殊的精神。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3、刑法对过失犯罪规定了较故意犯罪轻得多的法定刑。过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则条文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负刑事责任。如果刑法分则条文没有规定的,无论某一过失行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构成犯罪。二、故意犯罪的认定条件有哪些?故意犯罪是犯罪构成中的主观要件之一。即故意心理状态。中国《刑法》
    2023-04-16
    79人看过
  • 特殊主体的共同犯罪中如何认定故意
    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一般主体是否可以与特殊主体一起构成共同犯罪,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根据1988年《关于惩处贪污贿赂的补充规定》,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相互勾结,可以构成贪污罪与受贿罪的共犯。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与前两款所列人员勾结,伙同贪污的,以共犯论处。”但对于受贿罪却未作此特殊规定,故对于非国家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可否构成受贿罪共犯,学界就有肯定与否定的论争。特殊主体与非特殊主体构成共同犯罪的在司法实践中不乏案例,我国对贪污罪就作了明确的注意规定,国外立法中也有明确的一般规定,如《日本改正刑法草案》第31条规定:“对于因身份而构成的犯罪进行加工的人,即使没有这种身份的,也是共犯……”因此,司法实践中,切不能因特别的注意规定而排除拟制规定,一定要考虑犯罪的本质,做到公平公正。笔者认为,特殊主体才能构成的犯罪,这是从单独犯罪的角度而言的。从共同犯
    2023-06-12
    380人看过
  • 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中的主观故意
    一、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中的主观故意主观故意是行为人实施犯罪时的心理状态,包括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行为人主观上对剥夺他人生命的结果具有预见与认知,符合认识因素要求;希望或者放任死亡结果发生,符合意志要素要求,只有同时符合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要求,才能认定具有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故意。实践中,一般综合案发原因、行为发展、犯罪工具、行凶手段、打击部位、打击强度、行凶情节、作案时间、地点、环境、行为人与被害人平时关系、致人死亡及未死亡的原因、行为人一贯表现、归案后态度和供述等综合分析。此外,认定主观故意不能只依据个体心理,还要结合一般人认识因素综合评价。对于长时间勒颈、持利器多次击打要害部位,一般人会认识到可能造成他人死亡的后果。那么,无论是否出现死亡结果,也无论行为人是否否认故意杀人,都不能影响故意杀人的认定。与此相应,行为人并非针对要害部位,但由于空间移动、打击偏差等原因形成致命伤且造成死亡结果的,
    2023-12-25
    311人看过
  • 故意侵犯文物的犯罪认定
    对犯罪故意的理解与认定除了掌握上述种类与特征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将犯罪故意与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相区别。犯罪故意具有社会危害性的特定内容,具体表现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认识与希望或放任态度,而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只是表明行为人有意识地实施某种行为。例如,行为人进行正当防卫时所具有的是一般生活意义上的“故意”,而不是刑法上的故意。2.要将犯罪故意与单纯的认识或者单纯的目的相区别。故意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的统一,因此,既不能用意志因素代替故意,也不能用认识因素代替故意。用“具有……目的”代替犯罪故意时,可能将间接故意排除在故意之外;用“认识到……”代替故意时,可能将过失归入故意。这都是不妥当的。3.要将总则条文规定的“明知”与分则条文规定的“明知”相区别。刑法总则规定犯罪故意的认识因素是“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刑法分则某些条文对犯罪规定了“明知”的
    2023-03-16
    403人看过
  • 如何认定故意损害骨灰罪
    刑法没有故意损害骨灰罪,故意毁坏骨灰构成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侵犯的客体为社会风尚和公共秩序;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行为。主观方面为故意。主体为一般主体。一、毁坏尸体罪怎么处罚量刑?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选择性罪名,盗窃尸体罪,是指秘密窃取尸体,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下之行为。侮辱尸体罪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害尸体的尊严或者伤害有关人员感情的行为。二、盗窃尸体罪既遂量刑标准是如何规定的?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选择性罪名,盗窃尸体罪,是指秘密窃取尸体,置于自己实际支配下之行为。侮辱尸体罪是指以暴露、猥亵、毁损、涂划、践踏等方式损害尸体的尊严或者伤害有关人员感情的行为。三、侮辱尸体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侮辱尸体罪既
    2023-04-03
    132人看过
  • 如何认定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罪的形态
    (一)故意伤害罪的形态故意轻微伤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微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或造成轻微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伤害意图非常明显,且已经着手实行伤害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伤害(未遂)论处。(二)基于他人承诺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许多国家的刑法只是明文规定处罚基于承诺的杀人,并且其法定刑轻于普通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但没有对基于承诺的伤害做出规定。既然刑法只规定了基于承诺的杀人罪,而没有规定基于承诺的伤害罪,就表明基于被害者承诺的伤害一概无罪。(三)伤害胎儿身体的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伤害胎儿身体的,一般不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倘若行为人故意使用药物或者其他器具伤害胎儿,旨在使该胎儿出生后成为严重精神病患者或者造成缺乏四肢等严重残疾,事实上也造成这种伤害的(以下简称胎儿伤害),应当如何处理由于故意伤害罪的对象是他“人”的身体,而胎儿不是人,伤害胎儿的行为不符
    2023-03-15
    314人看过
  • 故意杀人未遂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犯罪未遂量刑标准
    一、故意杀人未遂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犯罪未遂量刑标准1.故意杀人未遂的量刑标准应当是:对行为人比照故意杀人既遂从轻或减轻处罚。2.具体而言,如果故意杀人既遂,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重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3.当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则构成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意味着,对于故意杀人未遂的犯罪者,其刑罚将低于故意杀人既遂的刑罚。二、法律依据探析在法律依据方面,我们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1.根据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2.第二百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了故意杀人的刑罚,包括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以及情节较轻时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第二十三条定义了犯罪未遂,即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
    2024-03-16
    464人看过
  • 在故意伤害犯罪中如何认定轻伤与重伤
    一、在故意伤害犯罪中如何认定轻伤与重伤在故意伤害犯罪中,重伤和轻伤的认定如下:1.重伤是指使人肢体残废、毁人容貌、丧失听觉、丧失视觉、丧失其他器官机能或者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害。其中,肢体残废是指由各种致伤因素致使肢体缺失或者肢体虽然完整但已丧失功能;毁人容貌是指毁损他人面容,致使容貌显著变形、丑陋或者功能障碍;丧失听觉是指损伤后,一耳语音听力减退在91分贝以上,或者两耳语音听力减退在60分贝以上。丧失视觉是指损伤后一眼盲,或者两眼视力低,其中一眼低视力为2级,或者眼损伤或颅脑损伤致使视力缺损(视野半径小于10度);丧失其他器官功能是指丧失听觉、视觉之外的其他器官的功能或者功能严重障碍。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损伤,是指除上述伤害之外的损伤,如严重的烧伤、烫伤等。2.所谓轻伤,是指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各种外界原因作用于人体,造成组织、器官的一定程度的损害或者部分功能障碍,尚未构
    2023-06-28
    213人看过
换一批
#犯罪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犯罪构成
    相关咨询
    • 2022年如何认定贪污罪的犯罪故意
      山西在线咨询 2022-11-15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特定关系人索取、收受他人财物,国家工作人员知道后未退还或者上交的,应当认定国家工作人员具有受贿故意。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六条国家工作人员出于贪污、受贿的故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收受他人财物之后,将赃款赃物用于单位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赠的,不影响贪污罪
    • 认定犯罪故意
      宁夏在线咨询 2023-02-18
      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触犯刑法、危害社会的后果,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故意的成立包含两个因素,认识因素+意志因素。 1、认识因素,是指对所有犯罪事实完全知道,如果没有认识到所有犯罪的客观事实事实,就不可能成立故意。 2、意志因素,表明犯罪行为人对法律感召的态度,分为“希望”和“放任”两种,其实质都是不反对结果发生的。
    • 过失犯罪与故意犯罪到底如何认定与认定的区别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21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并相信可以避免,从而危害社会结果的行为。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 (2)行为必须有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来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比较严重的结果。除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外; (3)必须明确规定处罚此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 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的区别在于: (1)主观方
    •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4-01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如何认定如下:在故意杀人未遂造成伤害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两种情况时,二罪易混淆。要把握二罪的主要区别在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剥夺他人生命为故意内容。如果行为人无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而只有伤害他人健康的故意,即使客观上行为导致了他人的死亡,也只能以故意伤害罪致死认定;如果行为人有非法剥夺他
    • 如何认定走私犯罪的主观故意与主观故意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22
      主观的故意需要判断: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海关总署《关于办理走私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 关于走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主观故意的认定问题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逃避海关监管,偷逃进出境货物、物品的应缴税额,或者逃避国家有关进出境的禁止性管理,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应认定为具有走私的主观故意。 走私主观故意中的“明知”是指行为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所从事的行为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