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发生事故后,投保人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而保险公司认为发生事故时损失是因吊车作业时重心不稳造成的,依据双方保险条款约定不予赔偿。近日,江西省弋阳县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财产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法院一审判令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弋阳支公司赔付原告叶水平、晏文红车辆损失及相关费用175000元,
2007年4月19日,两原告合伙购买了一辆吊车,并向被告保险公司投保,保额为81万元,保险费为7495.90元,保险期为一年,两原告交纳保险费后,被告出具了发票,但未出示相关的保险条款、投保单和签收单给两原告签字,也未对免责条款进行说明。2007年5月19日,被投保的车辆发生事故。5月23日,在原告晏文红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告业务部人员通知原告晏文红的哥哥晏文进,代其在投保单和签收单上签名。5月25日被告公司派人到湖南衡山,让原告叶水平在投保单和签收单补充签名。被告于5月31日向两原告发送了拒赔通知书,说明该车发生的事故不属于保险责任赔偿范围。两原告认为,被告在两原告投保时未明确向两原告说明免责条款。原告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赔付两原告的车辆损失及相关费用293760元。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之间就保险事项达成协议,保险合同依法成立。被告作为保险人,应当对其向被保险人提供的保险合同的格式条款中免责条款的概念、内容及其法律后果等加以明确说明。被告未就免责条款作出明确说明,该条款对原告不产生效力,故原告要求被告赔付车辆损失及相关费用的请求理由成立。被告是按原告提供的保单范本及要求的金额承保,且原告未能完全提供正式发票来证明其车辆损失及相关费用,对此,原告也应负一定过错责任。据此,法院依法作出如上判决。
-
保险公司未尽说明义务发生纠纷免责条款无效
463人看过
-
未尽提示和说明义务保险免责条款属无效
343人看过
-
未尽明确说明义务“免赔率”条款无效
344人看过
-
免责条款未“明说”拒赔无理
207人看过
-
保险人未尽说明义务相关保险条款无效
398人看过
-
保险公司对免责条款未尽告知义务出险需理赔
114人看过
保险公司是根据公司法、保险法及国家法律法规依法成立的公司法人,通过收取保费针对不同业务范围对不同群体提供保险保障业务的实体公司。保险公司的主要职能便是分散被保险人风险,给予经济补偿,同时通过收取保险费进行相关营利。... 更多>
-
未尽说XX义务免责条款无效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0未尽说明义务免责条款无效王先生为自家车投保,在保险期间车辆发生一次自燃,之后不久车辆被盗。王先生向保险公司索赔遭拒,对方给出的理由是王先生遇到的情况在保险合同的免责范围之内。为此王先生向法院起诉向保险公司索赔2.4万元。今天上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终审支持了王先生的诉讼请求。2007年9月,王先生在保险公司为其名下的桑塔纳投保了机动车保险。保险期内该车发生自燃,消防支队认定,火灾属于该车仪表台
-
未尽警示说明义务要赔钱嘛?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1-262016年1月10日,陈某向新宏达公司购买了“3M前置反冲过滤器、3M净水器”一套,后新宏达公司派人前往陈某家中进行了安装。2016年1月29日,由于案涉房屋内净水器、水龙头、花洒等损坏导致漏水,致使陈某家中地板等物品损坏,因损失赔偿协商未果,陈某诉至法院,请求赔偿各项损失80972元。一审中,评估机构对陈某因漏水产生的损失进行评估,评估损失金额计45772元。法院综合认定房屋漏水造成的全部损失为
-
保险公司对免责条款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后是否免责山东在线咨询 2023-10-30保险合同中的负责条款一般是格式条款,保险公司对保险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履行说明和提示义务后,发现免赔的事故后,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关于保险公司对免责条款履行提示和明确说明义务后是否免责的问题,还可以点击在线律师咨询,我们帮你更快更有效的解答。。
-
保险未尽职责致免赔情形出现能否拒赔?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此种情况保险公司应当理赔。我国《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本案中,保险公司“书面询问”并未询问被保险人有无患此免赔疾病情况,且当A妻子投保时口头告知A患病情况时,保险公司就应当及时履行审查职责,及时作提高保费或不予保险的意思表示,但保险公司怠于履行职责,应视为放弃要求投保人履
-
投保时,保险公司未尽到告知义务山东在线咨询 2022-05-01保险公司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未履行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义务,在很多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的争议焦点都是免责条款的效力问题,如果保险公司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其已就免责条款向投保人履行了提示与明确告知义务,那么免责条款不产生效力,这将直接导致保险公司的败诉。 其次是保险合同中多为格式条款。保险公司作为格式合同的的制订者,在掌握订立合同主动权的同时,也依据法律规定承担着相应的被动义务。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