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否存在骂人行为构成犯罪
存在骂人行为构成犯罪,具体如下:
1.如果不是在公共场合公然用言语侮辱他人,且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则只是简单民事侵权。由行政处罚法给予行政处罚,警告。
2.如果在公共场合,公然侮辱他人,造成严重后果,则是触犯了刑法规定的侮辱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
(一)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法威胁他人人身安全的;
(二)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
(三)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企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或者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
(四)对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的;
(五)多次发送淫秽、侮辱、恐吓或者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
(六)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
二、对于起诉侮辱罪要什么证据材料
对于起诉侮辱罪要的证据材料是:凡是能够证明侮辱行为事实存在的依据都可以作为证据。但是证据需要形成证据链条,能够充足表明对方行为的严重性已经涉嫌犯罪。人证、物证、网络上的图片或文字,等等都可以成为证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四十八条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
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三、侮辱罪的构成要件
符合下列要件认定构成侮辱罪:
1.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
2.在客观方面表现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章 辩护与代理 第四十八条 辩护律师对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委托人的有关情况和信息,有权予以保密。但是,辩护律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委托人或者其他人,准备或者正在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的,应当及时告知司法机关。
-
是否辱骂行为构成违法行为?
248人看过
-
存在违约行为是否构成诈骗行为
91人看过
-
因为被逼急了骂人自杀是否构成犯罪
261人看过
-
打骂退役军人是否构成犯罪?
132人看过
-
共犯行为中是否存在犯罪中止
267人看过
-
骂教师是否构成侮辱行为
86人看过
-
两人互相辱骂是否构成犯罪?两人之间的短信辱骂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2-13首先,《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已经在《治安管理处罚法》施行时已经废止。其次,两人之间使用短信互相谩骂的行为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但违反道德。《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中第一项规定的公然侮辱他人中,所谓“公然”是指当众或者利用能够使多人听到或看到的方式,对他人进行侮辱。《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
-
微信骂人是否构成违法行为?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4-11-08侵犯他人权益的言论及行为,如口头语言上的恶意攻击和人身伤害等,都是违法行为。如果情节严重,则可能触犯刑事法律,构成犯罪。对于情节相对轻微的情况,虽不至于构成犯罪,但还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五日以下的拘留或五百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若情节较为严重,则将被处以五日以上至十日以下的拘留,并向政府缴纳五百元人民币以下的罚款。 如果此类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则可能被认定为侮辱罪或诽谤罪,并面临更为严厉的
-
在网络辱骂别人一个人是否构成犯罪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3辱骂他人是否构成犯罪要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来看,情节轻微的,是属于侵犯他人的名誉权的侵权行为,受害人是有权要求行为人停止侵权、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或者是赔偿损失的。 但是情节严重的有可能涉嫌侮辱、诽谤罪,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是剥夺其政治权利。
-
辱骂威胁行为算构成犯罪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1-11-22侮辱威胁他人犯法是治安违法行为,甚至涉嫌侮辱诽谤。 1、写恐吓信或者以其他方式威胁他人人身安全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2、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微信一对一骂人是否构成犯罪?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27在这种情况下,并不存在违法行为。如果骂人者仅通过私人信件、留言和评论等非公开方式对受害者进行侮辱和谩骂,而受害者处于无知状态时,司法机关和法院很少会启动刑事调查程序。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骂人者对受害者的尊严和社会声誉造成的实质损害较小。 相反,如果骂人者跨越了社会公德的底线,在微信群、朋友圈等公共场合公开发布针对受害者的侮辱性言论,那么受害者有权要求司法机关介入。对于性质恶劣的辱骂行为,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