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仲裁时效
关于仲裁时效我国有的特别规定是仲裁时效分为普通仲裁时效和特殊仲裁时效。按照法律规定,普通仲裁时效期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则不予保护。
特殊仲裁时效是指普通仲裁时效以外的特定仲裁时效。例如: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出口合同争议申请仲裁的期限为4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八条,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二、申请仲裁立案需要哪些材料
1.仲裁申请书
(1)个人应当签名。
(2)法人或其他组织应当加盖公章。
2.仲裁协议或附有仲裁条款的合同
携带原件供核对。
3.身份证明文件
(1)个人提供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文件。
(2)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企事业证照或批件,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证明书。
4.授权委托书
须列明委托事项和具体代理权限,有授权者的签字或盖章,并注明授权日期。
5.证据材料
应当附证据材料清单;所有证据材料应当编好页码及证据序号。
6.当事人自己认为需要提交的其它材料。
三、仲裁申请多久受理
仲裁申请需要5日内受理,5日内仲裁委员会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第二十四条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修正):第四章 仲裁程序 第一节 申请和受理 第二十四条 仲裁委员会收到仲裁申请书之日起五日内,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受理,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
行政仲裁的效力在我国法律中的规定
247人看过
-
我国法律对外国仲裁裁决的属性是怎样规定的
149人看过
-
我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或条款的法律效力的规定
214人看过
-
我国《仲裁法》对仲裁员资格的规定
178人看过
-
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哪些可以仲裁?
431人看过
-
遗失物的时效我国法律是怎样规定的
177人看过
-
劳动仲裁仲裁时效规定出了仲裁时效还有效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3-02-09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也就是说,当事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1年未申请劳动仲裁的,一旦对方当事人提出时效抗辩的,其仲裁请求将无法得到仲裁委员会的支持。 在一定条件下,超出仲裁时效仍然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具体情况如下: 1.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之内,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
-
工伤仲裁时效的起点如何计算,在我国法律上是怎样规定的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21工伤仲裁时效的起点如何计算,在我国有具体的法律规定:《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仲裁时效和仲裁时效是什么样的云南在线咨询 2022-02-0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
-
我国法律对诉讼时效中的效力作了什么规定河北在线咨询 2022-11-05《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我国《仲裁法》如何规定仲裁适用范围?仲裁的适用范围是怎样规定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6我国仲裁适用范围是怎样的?所谓仲裁的适用范围,指的是仲裁作为解决纠纷的一种方式可以解决哪些纠纷,不能解决那些纠纷,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争议的可仲裁性”。 我国《仲裁法》是依照仲裁的性质,参照了国际上的通行作法,并针对仲裁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如下原则规定的: 一、发生纠纷的双方应当是属于平等主体的当事人。 二、仲裁的争议事项应当是当事人可以自由处分的。 三、从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国际上的通行作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