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生交通事故后,致使当事人受伤,这就必然会影响当事人的日常工作,产生了误工费等相关费用,在这一问题上交通律师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北京时开律师事务所的张*董作义交通事故赔偿团队,具有多年丰富经验并集结了大批专业化的交通事故专业律师,在多年来的代理案件中,不少当事人都因为误工费用相关问题不是很清楚。
误工费包括:工资、资金、津贴、课酬等。误工费包含全日制工作收入和兼职工作收入。须以“实际减少”的收入赔偿依据(差额赔偿原则)。关于“误工收入”的确定。因受害人工作情况的不同,收入的确定,又分成2种情况:一种是在有固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另一种是在无固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其收入以及因误工而减少的收入。关于“误工时间”的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的前一天收入。
误工费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误工时间,一个是收入状况。对于误工时间的证据是医疗机构关于治疗情况的证明,比如出院小结,能证明住院多久,住院时间就是误工时间,或者医嘱确定的休息时间也是误工时间。另一个是收入状况。在实践中,关于误工费的证明之所以比较困难甚至混乱,根本原因是我国的个人财产申报和管理制度尚未健全,收入来源的渠道很多而且往往不受有效监控。对那些能够提供合理证明,符合社会实际情况并且有证据证明的情况,即使法官相信确实该收入存在,也不会认定为实际收入。
-
如何准备误工费所需的证据
347人看过
-
月薪6000误工费怎么计算,误工费证明需要哪些证据
244人看过
-
计算误工费的证据有哪些,误工费周六日要计算吗
174人看过
-
开具护理费误工费证据需要什么?
221人看过
-
误工费需要哪些证书以及如何编写误工证书
121人看过
-
误工赔偿需要哪些证明材料,如何计算误工额
256人看过
误工费是指赔偿义务人应当向赔偿权利人支付的受害人从遭受伤害到完全治愈这一期间(误工时间)内,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而实际减少的收入。 误工费是由肇事方承担。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 更多>
-
误工费有哪些证据,误工费如何计算山西在线咨询 2021-09-281、收入状况证据内容可以包括: (1)具体的收入水平数据; (2)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 (3)没有固定收入的还可以提供所从事行业的证明材料。 2、误工时间的证据内容包括: (1)正常情况下,根据医疗机构的医嘱。即医疗机构应当签发医嘱,提出休息时间、需要营养和护理的时间建议; (2)工作单位可出具受伤人员误工时间的证明; (3)可申请司法鉴定机构对误工期长短进行鉴定
-
交通事故索赔需要准备哪些误工费赔偿证据,误工费赔偿需要哪些证据江西在线咨询 2022-03-28需要提供误工费损失的证据,否则,无法主张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
-
具备哪些证据可以索赔误工费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1-19通常来说,索赔误工费要收集以下证明材料: 1、收入证明或收入状况的证据。 有固定收入的,有单位开具有公章的书面证明,内容包括受害人在单位的工作时间、职务和最近一年平均的月工资等。 没有固定收入的可以提供一段时间(前三年)收入状况证明,可到当地的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开具。内容包括从事的行业、工作所在地、工作内容,并提供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如均无法提供的,受理法院会根据当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
-
交通事故索赔需要准备的误工费证据和护理费证据有哪些,该如何计算江西在线咨询 2022-01-081、需要提供存在误工损失的证明。 2、如有医院开具的需要护理证明,可以要求。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3、如医院开具需要加强营养证明或构成伤残,可以主张营养费。营养
-
如何准备证据啊?需要准备哪些证据呢?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20确认劳动关系争议。申请人应当具备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参保记录和工资发放记录三种主要证据之一,仅凭工作证(牌)、出入证、工作服及证人证言等辅助证据,可能会承担不利后果。 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争议。申请人应当特别注意申请时效期间和二倍工资期限。从未签订过劳动合同的,申请人应当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进入用人单位工作时间;前期劳动合同期满后没有续签的,申请人应当提供前期劳动合同和目前劳动关系存续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