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约金是指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者由法律规定的,一方违约时向对方支付的一定数额的货币,是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一种主要形式。只在两种条件下才能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
《劳动合同法》第25条规定:“除本法第22条和第23条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与劳动者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即只有在规定约定服务期和竞业禁止的条件下才能约定由劳动者承担违约金。这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上比较明确规定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适用情况。
关于违约金的标准,首先,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可以约定违约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2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约定违反服务期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违约时,劳动者所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其次,劳动者违反规定的,可以约定违约金。但是劳动者同法对于违反竞业限制应当承担违约金的数额并没有具体规定,这说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可以协商约定,但是违反竞业限制的违约金也不能违反相关法律的规定和公平原则。
一、违约金与经济补偿金的区别
1.构成要件不同。依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除了由于劳动者的过错造成的以外,不论用人单位是否有过错,其均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且劳动者因用人单位的过错而迫使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也需支付经济补偿金。而违约金则需一方违约。
2.计算基点不同。违约金的具体数额应以具体损失为平衡的基点。而经济补偿的计算基点并不是劳动者因劳动合同的解除而受到的损失,而是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已作出的贡献。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工作的时间越长,其离职时的经济补偿金就越多;反之,工作时间越短,经济补偿金就越少。
3.功能不同。违约金的功能主要在于赔偿守约方因对方违约而遭受到的损失,而经济补偿金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具有赔偿性质,另一方面在不可归责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当事人之事由时,经济补偿金是用人单位照顾义务效力而衍生的一种义务,其法律性质为对被雇劳动者的离职补贴。
-
我想了解劳动合同违约金约定的相关问题
472人看过
-
关于劳动合同违约金的问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吗
292人看过
-
关于员工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问题
232人看过
-
合同解除后违约金问题相关规定是什么?
394人看过
-
询问关于公司违约解除劳动合同理赔的解决方法
186人看过
-
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支付违约金,解除劳动合同违约金怎么赔偿
153人看过
劳动者可以通过下列方式终止劳动合同:与用人单位协商终止劳动合同;提前30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试用期内提前3天通知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 如果单位未缴纳社保,没有签订合同,可以随时辞职。... 更多>
-
关于劳动关系处理的问题怎样解除劳动合同浙江在线咨询 2022-07-18解除劳动合同的具体办法:劳动者存在过失性辞退情形,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其他。
-
关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算违法解除劳动合同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4-0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同时,根据第四十六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
-
关于劳动合同问题解除劳动关系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8-301、协商解除。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完全自愿的情况下,互相协商,在彼此达成一致意见的基础上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效力。 2、劳动者单方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关于合同解除后是否可以要求违约金的问题湖南在线咨询 2024-12-31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解除后,如果其中一方存在违约行为,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同时,民法典第五百六十六条也明确规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
在合同解除后,关于违约责任的问题辽宁在线咨询 2024-11-29在合同被解除后,仍然可以追究违约方相应的责任。 合同解除后,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将消灭。但是,关于违约责任的条款仍然有效,违约方需要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七条明确规定,合同的权利义务关系终止后,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