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孩仍可享受待遇
按照有关规定,按标准缴费的用人单位参保人员,连续缴费满10个月生育的,享受生育津贴待遇。也就是说,只要参保人员符合生二胎的政策,就可以再次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需要注意的是,持第二个子女生育证的职工在办理生育保险待遇申报手续时,还需提供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的《再生育子女诚信申请审批表》复印件。
男职工这样享受生育保险
生育保险待遇不是一次性的,除了包括生育时的医疗费和生育津贴外,还包括生育并发症、计划生育手术等发生的医疗费用,以及计划生育手术休假、流产产假期间的津贴。甚至参保女职工退休后,仍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包括取出宫内节育器、流产手术发生的医疗费用等。
石家庄市区所有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用人单位在职职工、退休退职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未就业且生育保险制度未覆盖的配偶,均列为本市市区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的实施对象。也就是说,参保男职工的配偶可以享受生育保险报销待遇,如生育和计划生育费用报销;也可以是参保女职工配偶享受待遇,如计划生育费用报销等。
女职工及男职工配偶生育的,用人单位及时凭诊断证明书、住院医疗费收据等,每月10日前到市医保中心办理生育保险待遇申报手续。
生育保险可异地报销
常驻外地女职工生育及职工计划生育手术,应到本人驻地选择一所有产科的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就医,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治疗终结后,由用人单位为其办理医疗费申报手续。职工配偶生育或计划生育手术应在当地乡镇及以上医院就医,医疗费先由个人垫付,治疗终结后,由职工所在单位为其办理医疗费申报手续。
女职工因特殊原因需到非统筹区生育的,应凭单位申请和相关证件于生育前一个月通过用人单位向市医保中心填报《石家庄市市区职工生育保险易地生育备案表》,办理备案手续;女职工因急诊在非定点医疗机构生育的,可就近就医,但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凭单位申请和相关证件向市医保中心填报《石家庄市市区职工生育保险易地生育备案表》,办理备案手续。
生育保险待遇还包括产假
按照《关于调整河北省城镇职工生育保险相关政策的通知》规定,女职工生育还可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施行节育措施的职工,也可享受节育假:放置、取出宫内节育器的,自手术之日起休息2天;放置、取出皮下埋植剂的,休息3天;施行输精管结扎的,休息7天;施行输卵管结扎的,休息21天。
-
石家庄大学生能享受哪些医疗保险待遇
160人看过
-
石家庄申报生育保险待遇需提供的资料有哪些?
93人看过
-
石家庄职工申报生育保险待遇指南
197人看过
-
石家庄生育保险待遇是如何规定的
175人看过
-
石家庄怎么申领失业保险待遇
164人看过
-
石家庄工伤保险待遇申报条件
187人看过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
石家庄市工伤待遇计算方法山东在线咨询 2024-12-11七至十级伤残的职工,若被鉴定,将享受以下工伤保险待遇: 1. 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七级伤残的补助金标准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的补助金标准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的补助金标准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的补助金标准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 若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工伤保险基金将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用人单位将支付一
-
石家庄市中学教师退休工资待遇新疆在线咨询 2022-07-07教师退休工资(退休前的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对应的比例。 教师属于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退休费按照本人退休前的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计发:工作年限满35年的,按90计发;满30年不满35年的,按85计发;满20年不满30年的,按80计发。在此基础上,中小学教师有10的比例提高作为奖励。另外,还有一项优惠政策:教龄满30年的教师,都是100计发。(有些地方女教师只要教龄满25年即可100计发,
-
-
石家庄北二环哪些不限号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0-15以下机动车不受限行措施限制: 1、公共汽车、出租车、长途客运车(含旅游客车)、残疾人专用车、经公安交管部门核定的学校校车以及持公安交管部门核发《班车通行证》的通勤班车; 2、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军车、车身喷涂统一标识并执行执法任务的行政执法车; 3、环卫、园林、道路养护的专项作业车辆以及殡葬专用车辆、邮政专用车辆、专用清障车、持公安交管部门核发《抢修通行证》的抢险车; 4、悬挂合法号牌
-
“单独二孩”生育能享受哪些待遇?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6-11国家层面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并授权各地方政府制定本地区相关法规及规定[1]后,近一年来,“单独二孩”一直是社会热议问题,而用人单位及职工更是对相关人事福利待遇如何保障以及如何应对非常关注。本所特撰写本期速递,就热议问题进行解答并解析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以飨读者。1“单独二孩”如何界定?按照现有政策,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该政策的前提是: 1、夫妇双方有一方是独生子女; 2、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