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妻离婚以后,监护权一定归属父亲吗?
对子女监护权的归属,是以未成年子女的最佳利益做考虑,不再想当然尔归给父亲,法官在衡量未成年子女监护权归属,主要是根据子女的年龄、性别、健康情况、子女意愿与人格发展需要,以及父母的年龄、品行、经济能力、职业、父母保护教养子女的意愿及态度、对子女的教养计划、与子女的互动与感情状况等种种因素,作为判断子女监护权的依据。
2、丈夫的收入比妻子多,就一定会获得监护权吗?
在法律上,父母亲的经济条件并不是评断监护权适当与否的唯一标准,还是以真正能对子女负起照顾责任的一方才会获得监护权,不过父母还是要有最低的经济能力,足以让子女维持温饱,才能负起监护责任。
3、监护权归属对方,以后就看不到孩子了吗?
监护权归属对方后,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仍然享有与未成年子女见面接触的权利,也就是所谓「探视权」,如何与子女面会交往?时间如何?方式如何?地点如何?都可以由父母亲加以协议,当然,如果父母协议不成也可以要求法院来处理。
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取得监护权的一方,会用手段妨害他方探视的权利,许多人遇到这种情形会相当沮丧难过,请特别记住,当有监护权一方蓄意刁难探视时,可以依法强制执行。
4、如果我得到监护权,对方就不用负担子女生活费用吗?
一般人经常有的观念:“既然已经失去子女监护权,自当不必负担生活费用!”事实上这个想法是绝对错误的,我们必须要提醒所有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亲属关系与扶养义务,不因离婚与丧失监护权而消灭,所以当监护权归属对方后,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仍要负担未成年子女的抚养费用,直到子女成年为止,如果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拒绝负担扶养费用,可以通过向人民法院诉讼的方式主张,称为“给付抚养费之诉”。
由法院在审理抚养费用时候,通常法院会参考每人每月经常性消费支出及抚养费支付义务人收入数额作为标准,判决或调解支付抚养费的数额。
5、监护权判给对方,如果对方不照顾孩子,该怎么办?
监护权归属一方后,就应该对未成年子女负起教养责任,如果行使监护权之一方未尽保护教养之义务,或对未成年子女有不利之情事时,未享有监护权之一方、未成年子女,可以请求法院变更监护权。
-
争取抚养权必须知道哪几个法律常识?
422人看过
-
争取监护权必知的法律要点
243人看过
-
争取监护权的父母不可不知的法律常识
384人看过
-
结婚必须了解的11个法律常识
477人看过
-
要一起做生意,你必须了解这些法律常识
197人看过
-
邵阳市持有护照必须要了解护照的基本常识
483人看过
监护,是指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民事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履行监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受到监督和保护的人是被监护人。 早在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里就有关于为浪费人和精神病人设置监护的规定。但当... 更多>
-
女方要求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必须提供哪些证据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19争取监护权需要收集以下证据:1。证明自己工资收入或经济条件的优势,如工资条、单位出具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等。证明自己在受教育程度、居住环境等方面的优势,如房屋产权证、社区治安较好,能保证孩子的安全,社区环境安静,能保证孩子的休息等。3、证明自己及自己父母能给予孩子陪伴和照顾。比如证明父母在陪伴时间、教育程度、身体状况等方面优于对方,或者证明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比对
-
如何争取子女的监护权,具体规定有哪些台湾在线咨询 2023-02-01子女的监护权无需争取,只要父母不存在法定撤销情形,即依法享有,不得私自撤销、变更。能争取的是子女抚养权,具体方式为:当事人提供证据证明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事实,确认自己具有扶养优势,对方不宜扶养,当事人即可依法优先取得抚养权。
-
争取监护权的父母知道的有什么,争取监护权需要了解的是什么?甘肃在线咨询 2023-06-121、子女抚养权归谁,按照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确定。 2、并不是收入高于对方就一定能获得抚养权,真正能对子女负起照顾责任的一方才会获得监护权。 3、没有获得子女的抚养权,要支付子女抚养费。
-
争取监护权需要了解的是什么?浙江在线咨询 2023-06-111、子女抚养权归谁,按照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确定。 2、并不是收入高于对方就一定能获得抚养权,真正能对子女负起照顾责任的一方才会获得监护权。 3、没有获得子女的抚养权,要支付子女抚养费。
-
争取抚养权女方必须要出法庭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12对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予优先考虑:(1)已做绝育手术或因其他原因丧失能力的;(2)子女随其生活时间较长,改变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明显不利的;(3)无其他子女,而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4)子女随其生活,对子女成长有利,而另一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或者有其他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不宜与子女共同生活的。4、父方与母方抚养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