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后,可通过哪些程序解决?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9 20:10:55 223 人看过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按照以下几个程序解决:

(1)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协商,达成协议。

(2)调解程序。不愿双方自行协商或达不成协议的,双方可自愿申请企业调解委员会调解,对调解达成的协议自觉履行。调解不成的可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直接申请仲裁。

(3)仲裁程序。当事人一方或双方都可以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生效的仲裁调解书或裁决书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该程序是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也就是说,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没有经过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

(4)法院审判程序。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在规定的期限内,可以向基层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实行两审终审制。法院审判程序是劳动争议处理的最终程序。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07日 20:0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用人单位相关文章
  • 劳动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解决劳动争议
    1.依法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2.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3.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4.当事人自行和解。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不是必经程序,当事人一方不愿调解,或双方调解不成,即向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未经仲裁机构做出处理的劳动争议,人民法院不能直接受理。《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第七十八条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七十九条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3-04-21
    198人看过
  • 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年休假发生劳动争议解决途径?
    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年休假发生劳动争议的,可按规定申请劳动仲裁,也可向有关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用人单位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用人单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外,用人单位还应当按照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此外职工与用人单位因年休假发生争议,属劳动争议,可按下列途径解决劳动争议:1、到所在单位要求工会或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协助解决;2、到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申诉(劳动行政部门受理不收费用);3、不服劳动部门裁定,可在收到裁制书15天内向所在地法院提出诉讼;4、不服法院判决,可在收到判决书15天内向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2023-05-03
    338人看过
  • 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该如何解决呢?
    1、未领取就业许可证的外国人与用人单位之间争议的受理问题不具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就业的,应依法取得《外国人就业许可证》或《外国专家证》等相关证件,才有资格在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就业。未领取就业许可证或《外国专家证》等相关证件的外国人不符合法定的就业条件,在我国境内不具有建立劳动关系的主体资格,其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仲裁的受理范围,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外国人在我国非法就业及用人单位非法招用外国人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公安部门依法处理。2、保险代理人与保险公司之间的争议的受理问题。《保险法》第125条规定,保险代理人是指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代理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保险代理人作为自然人时,具有保险代理人资格,是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与保险公司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双方签订的代理合同不具有劳动权利义务的内容,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代
    2023-03-26
    257人看过
  • 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可以直接起诉吗
    一、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可以直接起诉吗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一般不可以直接起诉。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是不能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而是应该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不服才能起诉。我国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实行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处理机制,而且劳动争议仲裁具有强制性,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诉讼的必经程序。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申请劳动仲裁需要什么条件1.申请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2.申请仲裁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3.该劳动争议属于该仲裁委员会管辖;4.申请书及有关材料齐备;5.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三、劳
    2023-04-25
    100人看过
  • 与雇主的劳动争议可以通过三个程序解决
    根据规定,工人和雇主之间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按照以下程序解决:1。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调解程序。双方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自愿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并自觉履行调解达成的协议。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双方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仲裁程序。任何一方或双方均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已经生效的仲裁调解书或者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本程序是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即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未经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法庭审判程序。当事人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对方为被告。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进行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法庭审判程序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2023-05-07
    231人看过
  •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问题
    一、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通过哪些方式解决问题第一、劳动争议调解。调解是处理企业劳动争议的基本办法或途径之一。事实上,调解可以贯穿着整个劳动争议的解决过程。它既指在企业劳动争议进入仲裁或诉讼后由仲裁委员会或法院所做的调解工作,也指企业调解委员会对企业劳动争议所做的调解活动。这里所说的调解指的是后者。企业调解委员会所做的调解活动主要是指,调解委员会在接受争议双方当事人调解申请后,首先要查清事实、明确责任,在此基础上根据有关法律和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的规定,通过自己的说服、诱导,最终促使双方当事人在相互让步的前提下自愿达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协议。第二、劳动争议仲裁。仲裁也称公断,仲裁作为企业劳动争议的处理办法之一,是指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依法对争议双方当事人的争议案件进行居中公断的执法行为。第三、劳动争议诉讼。劳动争议诉讼是人民法院按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程序,以劳动法规为依据,按照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审理的活
    2023-05-22
    361人看过
  • 离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争议的解决程序
    离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之间争议的解决程序《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中力发[2005]9号第4条明确规定: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受聘工作期间,因工作发生职业伤害的,应由聘用单位参照工伤保险的相关待遇标准妥善处理;因工作发生职业伤害与聘用单位发生争议的,可通过民事诉讼处理;与聘用单位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可通过人事或劳动争议渠道解决。据此,离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的处理,也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离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工资待遇争议,属于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案范围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予受理。离退休人员与用人单位发生解除协议的争议,可以依一般民事争议处理。离退休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遭受伤害事故而发生的损害赔偿争议,应当作为普通民事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案例分析李女士1952年4月出生,一直是北京某国有大企业的干部,高级经济师,1999年与该国企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2023-04-22
    328人看过
  • 常见的劳动纠纷有哪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纠纷后该怎么办?
    常见的劳动争议类型有哪些?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选择以下方式解决: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设立的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的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申请调解的可以口头形式,也可书面形式,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必须履行。3、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县(区)市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
    2023-06-17
    115人看过
  •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争议如何应对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发生争议的,劳动者可以先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干活没给钱报警有用吗?干活不给钱可以报警,但不给工资属于劳动纠纷,不归警察管。劳动者可以先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二、竞业限制是劳动仲裁还是诉讼2022年竞业限制是劳动仲裁或是诉讼都可以。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因此,劳动争议案件应当遵守仲裁前置原则,
    2023-02-21
    228人看过
  • 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怎么解决
    和公司协商解决。根据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可以不签订劳动合同。”这就表明在校学习的学生不具有劳动主体资格,其勤工助学期间与用人单位不存在劳动关系。因而,他们之间发生的争议不属劳动争议,不能适用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能受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应做好以下工作:1.固定证据。保存好劳动合同,特别是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应收集并保留工资支付凭证、社会保险缴费记录、考勤记录、厂牌、工卡等;如前述资料都没有,应及时向劳动部门投诉,以便固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2.协商调解。劳动者不论与用人单位发生什么性质的劳动争议,都应当首先选择与用人单位协商或调解的方式解决,这样处理劳动争议的成本最低,最有利于劳动者。3.仲裁诉讼。如果用人单位不同意与劳动者协商调解,
    2023-04-21
    107人看过
  • 关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申请劳动仲裁的说法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申请仲裁,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以书面形式申请,同时须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申诉时效问题。(2)申请形式上要采取书面形式,按规定式样提交申诉书,并且要按照被诉人数,提交副本;(3)要向有管辖权的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不能自己选择仲裁委员会;(4)申请仲裁,应当按规定交纳仲裁费。一、工伤劳动仲裁程序私人公司是什么工伤劳动仲裁程序:申请仲裁委员会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必须有当事人的申请,否则,仲裁委员会无权仲裁该案件。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当受理。当事人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必须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写明:申诉人姓名、
    2023-03-05
    166人看过
  • 解决劳动争议可以采取哪些程序
    根据《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按以下程序结算:(1)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应在自愿的基础上协商并达成协议(2)调解程序。双方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自愿向企业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并自觉履行调解达成的协议。调解不成的,可以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申请仲裁(3)仲裁程序。任何一方或双方均可向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应先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作出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已经生效的仲裁、调解或者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本程序是人民法院处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即人民法院不直接受理未经仲裁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一方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控告对方为被告。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进行审理,实行二审、终审制度。法院审判程序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2023-05-07
    436人看过
  • 发生劳动争议哪些事项由用人单位举证
    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应当对以下几种情形承担举证责任:(1)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2)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等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3)劳动者无法提供的由用人单位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其他证据。一、无劳动合同怎么确认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2023-06-20
    113人看过
  • 常见的劳动争议有哪些?如何处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3。退市、辞退、辞职、辞职引起的争议;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等发生的争议;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发生的争议。员工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选择下列方式解决:1。协商:发生劳动争议,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由工会或者第三方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解决协议。2。调解:发生劳动争议的,可以提交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立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乡镇、街道设立具有劳动争议调解职能的组织。调解申请可以口头或者书面提出。调解协议达成后,双方必须履行。3。仲裁: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调解协议达成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县(区)、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工人必须注意及时申请,否则申请将
    2023-05-02
    489人看过
换一批
#劳动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消之时消灭。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 更多>

    #用人单位
    相关咨询
    • 通过哪些途径解决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1-02
      劳动者一旦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后,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处理: 1、协议。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平等、公平、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 2、申请调解。劳动者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仲裁。如果没有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劳动者拒绝调解而要求仲裁的,可以申请仲裁。如果劳动者不愿意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或者本单位没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劳动者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存在劳动争议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解决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4-13
      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企业与职工之间的下列劳动争议: (1)因开除、除名、辞退劳动者及劳动者辞职、自动离职生的纠纷。职工对企业给予的开除、除名、辞退的处理或处分决定不服而引起的争议,以及因职工辞职、自动离职等与企业发生的争议,可以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社会保险和福利、职业培训、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等的规定发生
    • 劳资纠纷处理程序是怎样的,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怎么解决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2-05
      【法律意见】劳资纠纷处理程序具体如下:一、和解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劳动争议在仲裁或诉讼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也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协议达成的,可以撤回仲裁申请或诉讼。二、调解劳动争议调解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调解:(一)劳动争议发生后的调解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
    • 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应当采取哪些措施解决
      重庆在线咨询 2022-03-26
      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此外,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
    •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哪些劳动争议可以适用劳动合同法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9-29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可以适用: (1)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2)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3)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4)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5)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