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收集相关证据,报警处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贷款诈骗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贷款遇到诈骗签了合同有效吗?
贷款时签订的借款合同存在诈骗行为的,该借款合同是无效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可以不履行。
法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因诈骗行为签订的合同属于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应属无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
遇到网络骗局后应该采取何种措施报警
411人看过
-
遇到网络诈骗时该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124人看过
-
诈骗犯罪应该对其采取何种措施
55人看过
-
应对担保人被骗:如何采取措施?
133人看过
-
遇到贷款中介乱收费,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140人看过
-
网贷还款逾期应该采取何种措施
192人看过
贷款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更多>
-
遇到被骗事件后,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湖南在线咨询 2024-11-06在遭受诈骗后,请立即致电110报警。无论被骗财产能否成功挽回,我们都应该毫不犹豫地报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利益。受害者应全力配合警方,提供尽可能多的与案件相关的详细信息甚至线索,协助警方进行有效的侦查破案工作,有利于尽早追回被骗取的财物。当警察成功侦破案件并将涉嫌诈骗的罪犯抓捕归案时,依据法律规定,涉案赃款将如数退还给受害者。如果赃款已被罪犯挥霍一空,受害者可以依法请求罪犯进行赔偿。 根据《最
-
遇到合同诈骗时,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属于合同诈骗。具体情形如下: 1. 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 2. 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 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 4. 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
-
丢失汽车后,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河南在线咨询 2024-11-16车辆保全通常仅涉及车管所的登记查封。车管所的登记查封限制的是车辆的过户交易权和年检上路权,但并未对所有权产生实质限制。因此,若要进行进一步的查封拍卖,当事人需要先找到实际的车辆。当事人找到车辆后,可以通知法院扣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可能因当事人一方的行为或其他原因,使判决难以执行或造成当事人其他损害的案件,根据对方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对其财产进行
-
诈骗罪如何判断并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河北在线咨询 2024-11-14取保候审是一种侦查措施,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并随传随到。以下是诈骗案件中取保候审的办理流程: 1.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 2.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是否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取保候审。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情况的犯罪嫌
-
在面对网络诈骗的情况下,应该如何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甘肃在线咨询 2024-11-19在面对网络诈骗时,我们应当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确定损失后,我们应当尽快报警,切忌联系网络诈骗者,以防止二次受骗。此外,受害者可以尝试采取措施进行止损,例如尽快联系银行或快递公司等。为了搜集证据并妥善保存,受害者应当保存所有相关证据。在选择报案地点时,被骗人可以向案发地、诈骗行为实施地或嫌疑人住所地报案,也可以选择在当地报案。 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