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存在劳动合同欺诈,任意一方可以反馈到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我国《劳动法》第十八条对采取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规定为无效的劳动合同,并将确认合同效力的权力赋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法院。《劳动法》九十七条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合同的无效是由于劳动者的原因所导致,劳动者该如何对用人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劳动法》及司法解释并未作出规定。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六条规定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在劳动合同订立时,劳动者如对用人单位欺诈,损失的仅仅是欺诈被识破后的剩余劳动合同期限履行利益;而用人单位的欺诈,其后果也就是合同不再履行,向劳动者按照同工同酬原则支付劳动报酬,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再支付数额有限的经济补偿金作为赔偿而已。如此立法,欺诈几成必然。
一、用人单位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分析
对于用人单位隐瞒或捏造了本单位的相关信息,使求职者误认为是劳动法的适格主体而与之订立了劳动合同的情形,《劳动法》立法以当事人的身份作为判定劳动合同效力的根据,增加了法律对社会关系调整的复杂性,《劳动合同法》则把无效的劳动合同按照有效进行处理。
对于用人单位未主动将其生产经营状况已陷入窘境的情况告知劳动者的情形,如果认定劳动合同无效,未免对用人单位过于苛刻,因为即使是运营良好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也随时会面临不可预测的风险,导致发生破产、倒闭或支付困难等情形,从而影响劳动者劳动报酬权的实现。
劳动合同订立时,很难产生仅仅因为用人单位的欺诈而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对于用人单位的欺诈,赋予劳动者撤销或变更劳动合同的权利可能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为有利。
二、劳动者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法律问题探讨
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明显的供需失衡,劳动者存在欺诈的可能性比用人单位大。我国法律对就业歧视情形下,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承担民事责任缺乏具体规定。
与应聘工作岗位、职责存在直接、实质的关联性时,求职者应主动告知,不得隐瞒,否则影响劳动合同效力。求职者为避免遭受歧视而进行的“欺诈”陈述不影响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效力。劳动者采用欺诈的手段恶意订立的劳动合同,如隐瞒或编造了没有取得特种行业从业资格证书的事实而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因此而遭受重大损失的,应承担恶意侵权责任乃至刑事责任。
-
无效劳动合同争议――采取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
148人看过
-
单位欺诈导致合同无效,劳动者可以辞职吗?
441人看过
-
劳动合同无效可以要求赔偿吗,补签劳动合同是否违法呢
477人看过
-
劳动者欺诈劳动者,是否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04人看过
-
劳动合同以欺诈手段签订有效吗
172人看过
-
无效劳动合同争议――劳动合同部分无效,解除劳动合同
497人看过
合同欺诈的构成要件有: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 因欺诈订立的合同,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撤销或者变更。... 更多>
-
可以要求无企业劳动合同期限劳动合同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5-17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中,我们可以与用人的单位协议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是固定期限的也可以是无固定期限的,主要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处理。但是一旦签订三次固定期限,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
-
劳动合同法, 无效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管辖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1-11-18劳动合同纠纷不适用约定管辖,劳动争议管辖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仲裁阶段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诉讼阶段,由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
-
可以以欺诈手段解除劳动合同吗澳门在线咨询 2023-07-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
劳动合同不合理,要求公司签劳动合同可以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10公司的劳动合同不合理可以不签字,劳动合同必须在自愿、平等、公平的基础上订立。劳动合同有欺诈、胁迫、免除用人单位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