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北京市旅游局《关于北京市173家开放旅游景区全部对残疾人免收门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后,各景区陆续开始执行这一政策(本报7月31日曾做相关报道),同时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往。但问题随之而来,近日有游客向本报反映,173家景区中的某些景区对免票设置了种种限制,让残疾人游览受阻。而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景区要真正实现对老弱、残障等人士的贴心服务还有许多路要走。
部分景区免票设限
为了体现对残疾人群体的关爱和照顾,7月下旬,北京市旅游局曾下发《通知》,宣布全市173家景区将对来自全国的残疾人均免收门票,只要出示残疾证便可入景区游玩。政策的出台着实让残疾人温暖了一把,然而,近日一些残疾人朋友前往承诺免票的景区游览时,却被挡在了门外。
记者近日接到游客牛先生反映称,今年7月28日,他陪同母亲前去173家残疾人免门票景点之一——北京海洋馆参观。母亲持有残疾证,但却被北京海洋馆工作人员告知,海洋馆只有每周一上午才免费接待残疾人,且人数限定在50人。牛先生对此感到纳闷:173家免票景点都是曾经公布了的,怎么说变就变呢?
与牛先生有相同遭遇的还有残疾游客张先生,不久前他持残疾证前往中华民族园参观,却被验票员拦下,要求他必须有一名正常人陪同才可免费进入,而陪同者需收取全价门票。张先生不解:报纸上明明写着残疾人游北京市A级景区凭残疾证可免票参观,并没有规定必须有人陪同啊!
据记者了解,近段时间以来,类似的游客投诉不断。自《通知》下发以来,许多残疾游客多是兴冲冲前往,到了一些承诺免票的景区门口才知道,免票还附加了种种限制,这引发了游客对这些景区的抱怨。
免票细则有待完善
为什么承诺中全免票难以兑现?记者了解到,在173家免票景区中,分为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价两类景区。其中执行政府定价的有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等150家景区,而北京欢乐谷、中华民族园、北京海洋馆等23家景区则执行的是市场调节价。国家发改委曾规定要求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旅游景区对残疾人免收门票,而北京市将免票范围扩大到执行市场调节价的景区,在政策出台之初,一度曾获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但是政策实施以来游客的一些投诉却反映出免票过程中的一些细则还有待完善。
问题的焦点集中在23家执行市场调节价的景区身上,在市场经济前提下,想要快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事实证明没那么容易。景区在经营效益、安全责任、人力设施等方面是否具备接纳残疾人参观的条件呢?
按照北京海洋馆相关负责人的解释,由于海洋馆内多为仿真景观,很多道路凹凸不平,光线也较暗,为保证残障游客的参观安全和其他游客的参观质量,他们综合考虑后将残障游客的免费接待人数定为50名,且安排在游客相对较少的周一上午。
类似的隐衷其他景区也多有提及,因为安全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目前还无力敞开接待所有残疾游客。北京市在《通知》中也曾提到,为残疾人免收门票后,有些参与性活动项目因互动性、冒险性强,不适宜残疾人(游览参观)要督导各景区加强安全设备设施的维修检查和改造,改善游览环境,加强对残疾人的提示和引导,确保残疾人在游览景区时的安全。例如北京欢乐谷和石景山游乐园的许多项目大都具有危险性和刺激性,不仅会限制残疾人参与,对儿童、病患者等人群也有诸多限制。如果这类景区加入免票之后,没有针对残疾人的相应配套保障措施,景区仓促参与免票承诺对残疾人来说恐怕也不是件好事。
一位法律界人士告诉记者,一旦残疾人进入景区的话,在法律上就与景区构成合同关系。景区有责任为其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和设施,责任非常明晰,景区在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是无力承担相应的责任的。
记者也了解到,执行政府定价的150家A级景区每年可以得到政府财政补贴,而23家执行市场调节价的景区则没有纳入财政补贴范围。在旅游市场景气指数不高的情况下,景区高调参与残疾人免票的统一活动为的是吸引眼球,但经营的压力却使得执行免票政策缺乏动力,这恐怕是免票设限的重要原因。
对残疾人免票是方向
残疾人游景区免票设限引来公众的广泛质疑。一些专家呼吁,应从细节上完善相关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让好政策惠民到底,让残疾人得到真正的关爱。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是一项基本权利,不管何种性质的景区资源从根本上说都是公共资源,所有景区对弱势人群免费开放应该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刘德谦教授认为,对残疾人免票是社会文明的一种体现,政府对此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财政上给景区适当的补贴,提高景区免票的执行力度。在市场经济时代,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矛盾,而这二者之间缝隙的弥合体现的正是社会的进步,一项惠民政策的推广应该由社会各部门携手、结合实际情况逐步实现。
北京市旅游局促进处负责人告诉记者,政策的落实需要时间,目前北京欢乐谷已经对残疾人免票之后接待的有关问题引起重视,在接待人员训练和提醒标示、语音导引等方面做了改进,其他景区的相关服务细节也正在完善之中,于实践中形成的细则可能更具备操作性。
-
北京景点老年人免门票政策
70人看过
-
山西一游客景区游玩时坠亡,游客意外死亡景区如何赔偿
169人看过
-
游客在景区受伤,景区有赔偿责任吗
161人看过
-
一块“烂猪肚”扫了做客兴致
440人看过
-
游客在景区受伤,由谁担责
298人看过
-
游客擅入景区未开放景点导致受伤,景区要担责吗?
231人看过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 (2)承诺须向要约人作出; (3)承诺的内容须与要约保持一致; (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内作出。... 更多>
-
游客未购票私玩景区设施意外受伤谁担责浙江在线咨询 2022-10-13旅游公司经营水上娱乐项目针对不特定消费者收取费用,其经营场所可以认定为公共娱乐场所。于某与旅游公司形成游玩竹筏的娱乐服务合同关系,于某在没有购买滚圆门票,也没有管理服务人员在场的情况下,私自去游玩滚圆项目,超出了原有门票约定范围。但滚圆与竹筏在一个游园内,旅游公司作为公共娱乐服务场所及水上滚圆设施的所有者及经营管理者,应对所有进入场所内的游客尽到安全保障管理责任。而于某在水上滚圆项目娱乐时,旅游公
-
游客在旅游景区受伤,景区要担责吗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291、如果景区未尽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致使游客遭受人身损害,则景区需要承担赔偿责任。 2、如果景区尽到了安全保障义务的,则游客受伤,景区不需要进行赔偿。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 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
-
如何处理旅游景区内游客的争议青海在线咨询 2022-11-11户外旅游景区与游客纠纷的处理方式如下: 1、双方协商; 2、向消费者协会、旅游投诉受理机构或者有关调解组织申请调解; 3、根据与旅游经营者达成地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4、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消费者和经营者发生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 (一)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二)请求消费者协会或者依法成立的其他调解组织调解; (三)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
-
游客摔伤景区赔偿标准宁夏在线咨询 2021-12-28确定景区的赔偿标准,首先要确定景区是否有赔偿义务。如果景区没有尽到自己的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从而致使游客摔伤的,是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的。
-
申请北京石景山区限房政策浙江在线咨询 2022-06-241、人均住房面积在15㎡及以下; 2、3人及以下家庭成员家庭年收入在8.8万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在57万元及以下; 3、4人及以上家庭成员庭年收入在11.6万元及以下,家庭总资产在76万元及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