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在医疗过失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28 15:58:47 365 人看过

一、医疗机构在医疗过失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医疗机构在医疗过失发生后的应对措施是:

及时收集证据,复印相关材料,还要安抚患者情绪,并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果当事人选择协商的,应及时和对方协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三条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事故、可能引起医疗事故的医疗过失行为或者发生医疗事故争议的,应当立即向所在科室负责人报告,科室负责人应当及时向本医疗机构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报告;负责医疗服务质量监控的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本医疗机构的负责人报告,并向患者通报、解释。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

(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医疗机构在医疗过失发生后的赔偿项目

医疗过失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三、医疗机构在医疗过失发生后的赔偿金是共同财产吗

医疗机构在医疗过失发生后的赔偿金不是共同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章 医疗事故的预防与处置 第十四条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n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n(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n(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n(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1月29日 06:4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医疗机构过失医疗的赔偿问题
    医疗机构应对医疗行为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包括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实际支出,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若是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医疗机构应对医疗行为的过错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因此受到损失,医疗机构应承担赔偿责任。这些损失包括治疗和康复所需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实际支出,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如果是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医 疗 机 构 过 错 医 疗 赔 偿 标 准 是 什 么 ?医疗机构过错医疗赔偿标准是指在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处理办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患者在诊疗过程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医疗事故赔
    2023-09-12
    102人看过
  • 发生医疗纠纷医疗机构应告知事项
    依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应该告知当事人的事项包括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一条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将患者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患者,及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患者产生不利后果。第十六条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第十七条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
    2023-06-01
    460人看过
  • 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该如何处理
    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有哪几类?1、导致患者死亡或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2、导致了3人以上人身损害的后果;3、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二、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如何处理?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及办法如下: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时,医疗机构必须在过失行为发生后的12小时以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1、当事人协商解决中,医方是解决后7日内履行报告义务,需鉴定的由双方共同委托鉴定。鉴定费由双方协商预交和承担。争议解决前,卫生行政部门并无职责主动处理。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医方应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调查,并应当进行医疗事故判定或移交医学会鉴定、鉴定费由医方负担。可见,准许当事人对重大医疗过失事件的民事责任之外的事宜自行协调解决,否定了医疗卫生行政部门的法定职责,有悖法意。2、尽管当事人可以据此申请处理,但申请后应适用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处理程序。当事人
    2023-03-20
    243人看过
  • 医疗卫生机构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的根据是什么
    医务人员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一、走私废品罪的构成情况是如何的走私废品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海关监管制度和国家禁止固体废物、液态废物和气态废物进境的制度。二、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逃避海关监管,将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运输进境的行为。三、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的主体。四、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即明知是境外的固体废物、液态废物、气态废物,却逃避海关监管,将其偷运入境。二、医疗废物三不准三禁止分别指什么?医疗废物三不准三禁止:三不准:不准混合放置医疗废物;不准取出已放入容器中的医疗废物;不准运出未达包装要求的医疗废物。三禁止:禁止买卖医疗废物;禁止在非存放地点倾倒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生活垃圾。三、走私废物罪处罚标准是如何规定的走私废物罪的处罚标准如下:情节严重
    2023-06-25
    98人看过
  • 对医疗机构或是医生的风险
    1、因违反《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被认定违法;2、可能会涉及更多的法律纠纷;遭到保险公司拒赔以及向药品经销企业追偿困难;3、会进一步轻视药品说明书;4、监管部门无法控制医药市场;5、制药公司也不知道他们的药发生了什么。一、哪些情况不可以报销1、非区内定点医院门诊医疗费用(特殊病种门诊治疗费用除外)、未按规定就医、自购药品所产生的费用。2、计划生育措施所需的费用,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医疗费用。3、镶牙、口腔正畸、验光配镜、助听器、人工器官、美容治疗、整容和矫形手术、康复性医疗以及各类陪客费、就诊交通费、出诊费、住院期间的其他杂费等费用。4、存在第三方责任的情况下,发生人身伤害产生的医药费依法由第三责任方承担,如交通事故、医疗事故、工伤等。5、因自杀、自残、服毒、吸毒、打架斗殴等违法行为以及其家属的故意行为造成伤害所产生的医药费。6、出国或在港、澳、台地区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7、城镇职工
    2023-02-04
    150人看过
  •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怎么处理
    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发生下列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一)导致患者死亡或者可能为二级以上的医疗事故;(二)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一、医疗事故导致婴儿死亡怎么讨回公道医疗事故导致婴儿死亡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医患双方可以先协议处理,医疗机构一般会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并附具协议书。当事人也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协议不成的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发生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二、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怎么分级医疗事故鉴定机构根据对患者人身造成的损害程度将医疗事故分为四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的;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
    2023-04-03
    330人看过
  •  医生在医疗事故中的处罚措施
    医疗事故处理中,医生可能会受到三种处罚。第一种是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并进行赔偿;第二种是卫生行政部门要求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执业活动;第三种是如果医生行为严重,可能会被吊销执业证书。如果医生行为构成犯罪,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在医疗事故处理中,医生可能会受到以下三种处罚:首先,医生需要承担连带民事责任并进行赔偿;其次,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医生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的执业活动;如果医生行为严重,可能会被吊销执业证书。如果医生行为构成犯罪,还将追究其刑事责任。1. 医疗事故处理:医生处罚措施有哪些?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对于医生处罚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停止执业活动:对于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生,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吊销其执业证书,暂停其执业活动,直到医疗事故处理
    2023-08-18
    464人看过
  • 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措施
    1、增强防范意识增强防范意识的措施有:①医务人员要有防范差错事故的意识,要真正认识到一旦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给患者及其家属造成的不幸和经济负担;也给自己造成心理压力;同时导致医院经济上的损失,影响医院的社会形象,甚至扰乱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如果处理不当,还会带来极其恶劣的后果。②医务人员要消除医疗纠纷与自己无关的错误观念,充分认识到防范纠纷的发生不是医务科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院员工共同的责任。2、加强责任心,提高技术水平医务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一切为病人着想,事事考虑周全,而不能把病人当作一个简单的治疗对象。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诊疗水平和医疗质量,切实加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训练。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医疗技术是避免医疗差错事故的重要保障。3、严格执行规章制度,遵守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工作做到系统化、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项工
    2023-03-10
    328人看过
  • 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如何认定?发生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机构如何处理?
    有时候在医院治疗的时候,会因为医生的一些过失导致患者病情加重甚至导致病人的死亡,这类的过失行为称为重大的医疗过失行为,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当然重大的医疗过失行为需要一定的标准去认定。一、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认定1、医疗过失行为是指医务人员在医务活动中因违反了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不是主观故意而是客观上有过失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行为。2、认定医疗行为是否有过失的关键在于医疗行为是否违反了有关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和是否存在主观故意。衡量医疗行为主体是否有过失,不能凭主观推断,而要靠认真、科学地判定。3、医疗过失行为可以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后果,无论这一损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如何,都已经损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而这一损害是患者到医疗机构寻求治疗时由医疗机构附加给患者的。因此,医疗机构有责任采取及时有效的
    2023-06-08
    83人看过
  • 发生医疗事故,医疗机构应保存哪些证据
    1、门诊及住院病历。门诊病历是患者到医院接受治疗最原始的证据材料之一,上面记载了患者的情况以及医生的意见。住院病历包括病程记录、死亡病历讨论记录、会诊意见、上级医师查房记录、抢救结束后补计的病历资料等。这些资料都记载着医生对患者治疗的全过程,也是认定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失的证据。2、化验单以及各类检查结果。化验单、心电图、B超、X光片是医生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对认定是否为医疗事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3、手术中切除组织。在某些情况,医生做手术时未能准确切除组织或者未清理干净导致手术失败,是产生医疗事故的重要原因。如有条件,应尽量保存手术中切除的组织,这样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4、死者的尸体。对于导致患者死亡的医疗事故而言,死者的尸体是最有利的证据。对于一些死因不明的事件,应尽量与家属沟通,达成一致进行尸检,以查清院方对死者的死亡是否有关。医疗事故的举证责任倒置。虽说院方要承担证明自己无
    2023-06-08
    208人看过
  • 预防医疗过失的措施有哪些
    一、预防医疗过失的措施有哪些预防医疗过失的措施有:1.医疗机构对其行医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强化安全医疗教育;2.指定相关的监督制度,加强服务质量,例如,实行定期检查、考核等;3.避免医疗过失的其他方式。二、医疗过失行为的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构成在法理上必须要满足以下4个要件:1.行为人有法定的注意义务。医务人员之所以能成为救死扶伤的职业人,就是因为其具备了从事医务工作的必要条件,政府通过法律在允许其执业的同时也赋予其相应的执业义务,以此来保护患者的利益。2.行为人具有履行注意义务的能力。法律只能要求那些有能力履行义务的人履行义务,所以行为人违反的这种注意义务必须是在当事人已经具有了相应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也就是当事人的职务身份具有了履行相应注意义务的能力。3.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履行注意义务。负有注意义务的行为人除了具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外,还要是行为人在客观上能够履行他负有的义务才可能成为有过失的行为
    2023-05-18
    460人看过
  • 医疗机构如何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
    (一)医疗机构要加强门诊医疗的透明度。加强医护、患、媒体三方面的沟通,是增强透明度的方法和手段,向患者明示各项诊疗收费标准,各科室专业技术情况,专家出门诊的时间,检查地点、时间、注意事项以及作息时间、联系电话等,均应让患者清楚(二)严格门诊规章制度的管理。医疗活动是在各种规章制度控制下有序运行的,如消毒隔离、操作规范、病历书写、文明用语等,不能只流于书面或形式,要求门诊全体医护人员都必须认真履行,规章制度是医疗安全的保障。(三)提高门诊医疗质量是预防纠纷的关键。医疗过错司法鉴定.《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其中规定“在诉讼中,对第二条所规定的鉴定事项发生争议,需要鉴定的,应当委托列入鉴定人名册的鉴定人进行鉴定。鉴定人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由所在的鉴定机构统一接受委托。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应当在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名册注明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同时也明确了鉴定人依法回避和出庭作证制度。国务院司法行政部
    2023-04-17
    120人看过
  • 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吗?
    一、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吗?发生医疗过失行为应当申请医疗鉴定。在构成医疗事故之后,受害人(患者或其法定代理人)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在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中,受害人应当就自己受损害的事实和接受过医疗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损害包括病员生命和健康的损害,患者本人及其亲属的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接受医疗的事实可以通过挂号、交费等诊疗手续来证明。二、医疗事故鉴定申请的程序是什么?(一)申办范围患者及家属认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均可向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申请医疗事故鉴定。(二)提交材料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时,应提交医疗事故鉴定申请书和身份证明,以及鉴定过程中所需的其它材料。(三)申办程序1、患者及家属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申请医疗事故鉴定;2、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
    2024-01-25
    320人看过
  •  医疗机构针对老年人的就诊指导措施
    在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随时准备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预约、引导等服务。工作时间供应冷热水,方便患者饮用。设立志愿服务岗随时为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咨询等服务。在工作时间,工作人员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随时准备回答他们的问题,并为他们提供预约、引导等服务。二、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轮椅及平车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实行全程导诊。三、工作时间供应冷热水,方便患者饮用。四、设立志愿服务岗随时为老年患者进行健康咨询等服务。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职称等选择合适的尊称,禁止直呼姓名。六、与老年患者交谈时,语言要文明、语气要亲切,自觉使用服务用语,严格做到不训斥、不埋怨、不吵架。七、实行首问负责制,明确安全责任,突出老年患者。八、禁态度冷硬,禁作风推诿,禁诊疗粗心。 维 度 二 : 关 于 老 年 患 者 的 服 务 需 求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各级政府都应当根据老
    2023-09-22
    34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发生医疗事故后医疗机构对你有什么处罚?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6-12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 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需要做什么呢
      北京在线咨询 2022-11-13
      医疗机构在执业过程中发生或者发现医疗过失行为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者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
    • 医生在处理医疗事故时的法律应对措施
      广东在线咨询 2024-12-19
      在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情况下,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卫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医疗事故的等级和情节,对医疗机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还可以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原发证部门吊销其执业许可证。对于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除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外,卫生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其暂停6个月以上的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还可以吊销其执业证书。
    • 遇到医疗事故的应对措施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4-11-16
      在我国,发生医疗纠纷有三种解决方式:和解、调解和诉讼。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医患双方可以协商解决即和解。不愿意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调解申请,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因此,在我国,发生医疗纠纷有三种解决方式:和解、调解和诉讼。 和解是指在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医院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
    • 医疗机构如何应对医疗纠纷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5-12
      发生医疗纠纷时,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下列事项: (一)解决医疗纠纷的合法途径; (二)有关病历资料、现场实物封存和启封的规定; (三)有关病历资料查阅、复制的规定。患者死亡的,还应当告知其近亲属有关尸检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