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犯罪一般有什么情况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2-07 02:27:25 342 人看过

一、过失犯罪一般有什么情况

过失犯罪有以下两种情况:

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

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二、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有什么

过失犯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犯罪主体,是主观上有罪过的、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实施了犯罪行为、发生了犯罪结果的自然人或者单位。

2、犯罪行为,是犯罪主体在主观罪过支配下实施了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

3、犯罪结果,是犯罪主体实施的犯罪行为所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犯罪结果。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三、犯罪的过失是什么

犯罪过失是“犯罪故意”的对称。刑法上行为人在犯罪时的一种心理状态。犯罪过失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一种心理态度。可以分为疏忽大意过失和过于自信过失两种。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行为人才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二章 犯罪 第一节 犯罪和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n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7日 12:20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过失犯罪一般定罪几年
    过失犯罪一般定罪几年过失犯罪定罪几年要结合具体罪名、犯罪事实、犯罪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而定,比如过失致人死亡罪,要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过失致人重伤罪则不同,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最新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最新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过失犯罪均以发生危害结果为要件,而故意犯罪并非一概要求发生危害结果。过失犯罪情况下,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或已经预见却轻信能够避免,主观上根本反对发生这种危害结果,因而主观恶性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过失犯罪的两种形式如下: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
    2023-04-04
    281人看过
  • 一般情况下什么叫做累犯
    所谓累犯,是指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被判处一定的刑罚之罪的罪犯。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1、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2、特别累犯:是指因犯特定之罪而受过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又犯该特定之罪的犯罪分子。包括两种: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累犯和普通累犯。对于前者,只要曾犯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任何时候再犯以上相同之罪的,都视为累犯。对于后者,必须同时满足:1、前后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2、前后都是故意犯罪;3、前罪实施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以内再犯新罪;4、前罪实施时已满18周岁。一、我国刑法中的惯犯是什么指以某种犯罪为常业,或者以犯罪所得为其生活或者生活来源,或者犯罪已成习性,在较长时间
    2023-02-21
    190人看过
  • 帮信罪一般情况是什么?
    一、帮信罪一般情况是什么?帮信罪一般情况是为他人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满足帮信罪的主观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客体要件,那么就会构成帮信罪。1、犯罪主体方面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包括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也可成为本罪的主体。2、犯罪的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即明知自己为他人实施的信息网络犯罪提供帮助的行为,会给国家的信息网络管理秩序造成损害,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此外,本罪还要求行为人必须明知他人在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既包括行为人明确知道,也应包括行为人应当知道。3、犯罪客体方面本罪所侵犯的客体为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行为当然破坏了稳定、健康、有序的信息网络环境。严重侵害了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而为这些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提供帮助的行为,同样也破坏了国家对正常信息网络环境的管理秩序。4
    2024-01-06
    283人看过
  • 属于过失犯罪的具体情况
    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一、间接故意和故意过失的区别在预见到危害结果可能发生,采取的态度是放任,对危害结果的发生漠然,认为发生危害结果也无所谓,采取这种放任的态度,漠视危害结果的发生,就是间接故意,并没有积极追求后果的发生。过失是指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危害后果,但却轻信能够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过失包括疏忽大意和过于自信两种情况。两者的不同点有:第一,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不同:间接故意对危害结果的发生在主观.上是放任态度的,而过失在主观.上是不希望危害结果发生的第二,在量刑上也会有不同。对于间接故意的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于过失犯罪,刑法第十五条规定应当预见自
    2023-04-06
    265人看过
  • 过失犯罪包括哪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如某汽车驾驶员,在倒车时违反操作规程,不事先鸣笛,也不注意观察,结果将在车后玩耍的小孩轧死。作为驾驶人员,其职责要求在倒车时必须先认真观察,而该驾驶员由于疏忽大意,既不鸣笛,也没有认真观察,致使危害结果发生,应当负交通肇事罪的责任。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这种过失,
    2023-06-12
    496人看过
  • 哪些情况下属于过失犯罪
    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一、什么样属于过失犯罪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属于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第二种情况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社会的结果,从而构成犯罪。二、过失犯罪和故意犯罪是什么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2023-02-27
    370人看过
  • 过失犯罪一般是指哪些?
    过失犯罪是指过失实施的犯罪。犯罪过失,则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过失犯罪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也就是说,过失犯罪只有当行为已经给社会造成危害结果的情况下,才能构成犯罪。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就不存在过失犯罪。《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4-05-03
    106人看过
  • 一般过失犯罪判多少年
    过失犯罪有很多种,主要是指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为过失的犯罪,比如过失杀人罪、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等都属于过失犯罪,至于量刑的问题要结合罪名及犯罪的具体情况判断。相关法律知识:过失犯罪的构成依据1.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失心理2.行为必须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从刑法分则的规定看,这些结果一般都是较为严重的结果。刑法第330条和第332条除外3.必须有处罚该类过失犯罪的分则性明确规定。过失犯罪负刑事责任的根据行为人本来应该也能够正确地认识一定的行为与危害社会的结果之间的联系,进而正确选择自己的行为,避免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发生,但他却在自己自由意志的支配下,对国家、社会和人民的利益采取了极不负责的态度,从而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国家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过失犯罪的行为人对自己严重不负责任的态度支配之下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2023-06-01
    120人看过
  • 一般什么情况下有案底
    违法犯罪行为。只要涉及到的案件被最终确认违法犯罪属实就会留下案底,无论是否受到实际处罚都会有案底的。只要承担刑事责任,都会留案底。承担行政责任,处理的公安机关也会在处理地公安机关内部留笔录等记录,但是,一般情况下不进入个人档案。一、留案底本人会知道吗不会,如果是行政拘留是没有案底的,但是如果涉黄犯案严重,刑事拘留就会留案底。被公安局行政拘留会留下违法记录,但不是犯罪记录。违法记录非司法机关是不可以查询的,一般不会影响当事人今后生活。如果是刑事拘留就会留下犯罪记录,会影响当事人今后的入学或招工了。案底是宽泛的说法,你报案也会留存底子,或者你是受害人也会被录入系统,这些是不会通知你的。狭义的案底是指违法犯罪记录,也就是说受到行政或刑事处罚,这些也不仅仅只有公安局可以作出。如果是公安机关作出的处罚,必须告知处罚内容并由被处罚人签字,相关全部内容必须录入系统,一般不能删除,这些不用告知被处罚人,而
    2023-06-29
    194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一般会丧失继承权
    丧失继承权的情况大致如下:第一个就是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第二个就是为了争夺遗产,然后去杀害其他继承人;第三个就是生前虐待、遗弃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第四个是篡改遗嘱、销毁遗嘱等情节严重的;第五个是遗失,情节严重,也是丧失继承权。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是什么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是:(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三)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设立、变更或者撤回遗嘱,情节严重。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条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三)遗弃被继承人,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四)伪造、篡改、隐匿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五)以欺诈、胁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碍被继承人
    2023-07-24
    473人看过
  • 后罪是过失犯罪是否成立累犯,过失犯罪包括哪些情况
    一、后罪是过失犯罪是否成立累犯后罪是过失犯罪不构成累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五条【一般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对于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从假释期满之日起计算。二、过失犯罪包括哪些情况1、是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从而构成犯罪。所谓应当预见是指行为人对其行为可能发生结果的认识能力而言。应当预见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认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是否有能力作出判断,包括根据行为人的年龄、工作职责、文化程度、知识水平、工作经验、生活经验等因素。疏忽大意就是通常所说粗心大意、忽略、忘记、没想到等。2、是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即行为
    2023-06-17
    167人看过
  • 管辖权异议一般什么情况通过
    仅有与案件有关联的当事人有权提出管辖权异议,至于其他诉讼参与者则不能就管辖事宜向法院表达个人观点,亦不得借此理由拒绝参与诉讼程序。提出异议的当事人通常涵盖被告以及具备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作为提起诉讼的主体,原告并无权限对管辖权进行质疑;然而,当出现移送管辖情况时,原告则获得向接受移送的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权利。至于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因其在整个诉讼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是支持其中一方当事人的辅助角色,所以没有提出异议的权利。《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四条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二)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三)仲裁
    2024-05-16
    431人看过
  • 一般情况下什么是袭警罪?
    我国是没有袭警罪的,袭警会被认定为妨害公务罪。袭警是指用暴力手段对正在执行警务的人民警察或辅警进行突然人身攻击,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等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三十五条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追捕、搜查、救险等任务进入有关住所、场所的;(四)对执行救人、救险、追捕、警卫等紧急任务的警车故意设置障碍的;(五)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七条第一款、第四款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故意阻碍国家安全机关、公安机关依法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未使用暴力、威胁方法,造成严
    2023-06-17
    127人看过
  • 一般什么情况下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的情况有以下的三种情况:1、判决宣告以前,一个人犯有数罪的;2、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新罪的。法律依据:《刑法》第六十九条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一、漏罪进行并罚的注意事项1、缓刑期间发现漏罪的并罚。我国《刑法
    2023-02-18
    18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2022年什么情况是过失犯罪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1-29
      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在过失的心理状态下实施的犯罪,是犯罪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的一种心理状态。根据法律规定,过失犯罪有两种情况: (1)疏忽大意的过失,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的。 (2)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预见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轻信能够避免,实际上又未能避免的。
    • 什么情况下做死缓的过失犯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29
      犯罪停止形态按停止的原因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这些情形只有在故意犯罪中才存在,过失犯罪是按结果定罪的,达到法定的结果才定罪,换言之过失犯罪没有造成法定的危害结果就不构成犯罪,当然也不存在犯罪停止之说。
    • 什么情况下是故意或过失犯罪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2-27
      1、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 请问一下过失犯罪都有怎样的情况
      辽宁在线咨询 2024-09-30
      过失犯罪有下列两种情况: 一、出于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即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二、出于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也就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 一般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什么情况下判刑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7-02
      一般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既遂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具体判刑要根据情节严重性以及悔罪表现等综合考量。《刑法》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