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失业妇女生育津贴领取标准
一、上海失业妇女生育津贴领取标准
生育生活津贴=月生育生活津贴÷30天*产假天数
生育医疗费补贴则按照妊娠时间领取:
1.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生产或者妊娠不满7个月早产的,生育医疗费补贴为3000元;
2.妊娠3个月(含3个月)以上、7个月以下自然流产的,生育医疗费补贴为500元;
3.妊娠3个月以下自然流产的,生育医疗费补贴为300元。
二、合肥失业妇女生育津贴领取标准
1.累计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年不足5年的,可报销50%;
2.累计缴费满5年不足10年的,可报销60%;
3.累计缴费10年以上的,可报销70%。
三、广东失业妇女生育津贴领取标准
可申请一次性失业保险金,是当月本人失业保险金的三倍。
没有工作领取生育津贴所需条件
各地条件不一样,以上海为例,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上海市户口;
2.已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并建立了个人账户;
3.符合计划生育;
4.在定点医院就诊。
没工作有可以用老公的生育保险领取生育津贴吗?
生育险基金的支付范围包括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用、计划生育手术医疗费用、一次性生育补助金、国家和本省规定与生育保险有关的其他费用。所以在老婆没有生育险的情况下,老公的生育险是可以报销你的。;女方没生育保险男方能报销吗?
没工作生育医保可以报销吗?
对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孕产妇发生的费用,给予每人100元产前检查、400元住院分娩定额补助。对参加居民医保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且具备剖宫产指征的孕产妇,在执行单病种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剖宫产,按照《重庆市医疗保险单病种结算暂行办法》(渝人社发〔〕167号)规定实行单病种定额结算。
-
失业妇女生育津贴的申领流程
186人看过
-
上海生育保险金领取标准生育津贴能领多少钱
253人看过
-
生育津贴:怀孕产妇能领多少?
88人看过
-
全国各地生育津贴标准是什么
205人看过
-
最少能领取多少生育津贴钱?
99人看过
-
从业妇女享受生育生活津贴的计发标准
131人看过
计划生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即按人口政策有计划的生育。1982年9月被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主要内容及目的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 更多>
-
女方失业男方是不是可以领取生育津贴澳门在线咨询 2022-11-071、女方没有工作,男方可以领取生育津贴,但是只能领取一个月的。生育津贴的规定如下:生育保险一旦停止缴费,就不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了。没有工作单位,个人也无法缴纳生育保险。还有一种情况可以享受,就是失业后,在领取失业金期间生育的,可以按规定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备注:生育津贴: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
-
职业妇女生育津贴的支付标准是什么?生育津贴的发放标准是怎么样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01-23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我国生育津贴的支付方式和支付标准分两种情况: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0天;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0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
-
漯河失业女工生育津贴的领取条件是哪些呢广西在线咨询 2022-08-19一是,在实行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支付标准按本企业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支付,期限不少于98天; 二是,在没有开展生育保险社会统筹的地区,生育津贴由本企业或单位支付,标准为女职工生育之前的基本工资和物价补贴,期限一般为98天。部分地区对晚婚、晚育的职业妇女实行适当延长生育津贴支付期限的鼓励政策。还有的地区对参加生育保险的企业中男职工的配偶,给予一次性津贴补助。
-
武汉失业生育津贴女要交多少钱,有哪些标准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04职工符合规定的门诊产前检查费用由生育保险基金实行限额支付,其中,在规定限额以内(含限额)的部分,由生育保险基金按照实际费用支付;超过限额的部份由个人自负,定点医疗机构可直接向个人收取。文件规定:生育医疗费有: (一)门诊产前检查医疗费用限额,标准为500元,其中,首次产检费用定额185元。 (二)分娩和流(引)产医疗费用定额标准: 1、顺产:三级医院1500元、二级医院1200元、一级医院980元
-
合肥生育津贴领取金额是多少北京在线咨询 2022-06-27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对职业妇女因生育而离开工作岗位期间,给予的生活费用。有的国家又叫生育现金补助。那么合肥生育津贴领取金额是如何规定的呢?具体可参考生育津贴计算公式: 生育津贴=职工所在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30*产假天数;用人单位月缴费平均工资按照上一年月平均工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