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劳动法学专家看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一系列具体规定,针对了劳动争议仲裁组织体系不完善、劳动争议仲裁人员专业化程度低等实际情况,作出尽可能合理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减轻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维权负担的立法宗旨。
在现行一调一裁两审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劳动争议仲裁由于是强制的诉讼前置程序,而被喻为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枢纽。也正因如此,当现行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因其复杂的程序、高昂的成本饱受诟病时,劳动争议仲裁往往被指是导致劳动争议处理制度陷入复杂困境的主要原因。
虽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基本维持了&acte;一调一裁两审&acte;程序,但关于劳动争议仲裁的制度设计则更趋科学合理。全总法律工作部劳动争议处理处处长王敏表示,该法首先坚持了劳动争议仲裁三方性原则,在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工会代表和企业方面代表组成,依法履行聘任、解聘专职或者兼职仲裁员,受理劳动争议案件,讨论重大或者疑难的劳动争议案件,对仲裁活动进行监督等职责。
与此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十七条规定了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原则设立。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市、县设立;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决定在区、县设立。直辖市、设区的市也可以设立一个或者若干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在第二十条则对仲裁员的准入条件作出明确规定。王敏认为,这些制度设计强调了对办案资源的整合,特别是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员任职条件门槛,以保证办案质量,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要申请仲裁。但在实际中,如此短的时效,往往导致劳动者因此失去通过仲裁维护权益的机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的一份报告也显示,近年来,劳动争议仲裁不予受理的案件增加较多,其中多数是因超过了仲裁时效。
值得劳动者欣喜的是,这一状况将随着《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实施得到有效改变。该法第二十七条专门就延长时效作了详细规定,不仅把时效延长为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权利被损害之日起一年内,而且规定了时效的中断和中止制度,特别是对劳动者追索劳动报酬的争议时效作了特别规定,明确了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追讨拖欠的工资不受仲裁时效的限制,为更好地保护当事人尤其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与此同时,该法第四十三条则就缩短仲裁办案时间作出具体的制度设计,规定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并明确仲裁庭裁决劳动争议案件时,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可以就该部分先行裁决,以及时保护当事人权益。
作为劳动法律体系中一部重要的程序法,维护劳动者权益、减轻劳动者负担是《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一直秉承的立法精神。在全总法律工作部部长刘继臣看来,这一点在该法关于对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等方面的规定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比如,该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同时考虑到用人单位一方在劳动用工管理中,往往占据着信息和资源的优势,特别是掌握和管理着劳动者的档案、工资发放、社会保险费缴纳等情况和材料,劳动者一般无法取得,因此又对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做了特别规定,即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同时,《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十三条还明确规定,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
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劳动者维权,而且必将减轻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负担,从而大大降低了维权成本。刘继臣表示,学好用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对劳动者维权至关重要。
-
劳动仲裁法解读十:调解组织
325人看过
-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通过怎样的仲裁组织仲裁?
474人看过
-
仲裁委员会是劳动争议调节组织吗
58人看过
-
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思考
406人看过
-
劳动仲裁调解组织包括哪些
253人看过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开始劳动者争赶免费仲裁
110人看过
劳动争议调解是指在劳动争议发生后,由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争议进行调解的过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通常由用人单位或工会组织派代表组成,也可以由第三方机构组织成立。 在调解过程中,律师可以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过程,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和指导,帮助当... 更多>
-
仲裁法调解仲裁法怎样解决劳动争议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5-29《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亮点如下: 1、延长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2、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 3、仲裁管辖体现了合同履行地优先的原则; 4、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 5、减轻了当事人经济负担; 6、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
劳动争议仲裁在线调解便民,劳动争议仲裁在线调解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5《劳动争议仲裁法》第12条至第14条对劳动争议仲裁调解作了相应的规定: 一、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二、调解劳动争议,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帮助其达成协议。 三、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
-
劳动人事调解争议仲裁仲裁法能否有效,劳动仲裁法规天津在线咨询 2023-05-28《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六大亮点如下: 1、延长了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时效期间; 2、缩短了劳动争议仲裁审理期限; 3、仲裁管辖体现了合同履行地优先的原则; 4、部分案件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 5、减轻了当事人经济负担; 6、减轻劳动者的举证责任,加重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
-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调解仲裁法解决的劳动争议的具体范围是怎么样的江苏在线咨询 2022-01-24根据最新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
-
劳动争议仲裁法X么时候颁布,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X江苏在线咨询 2022-07-07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仲裁时效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