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公示了还能放弃吗
1、编制公示了不能放弃的。如果在公示后放弃入职,将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直接失去再次报考的资格。也就是说公示完放弃入职事业单位的人,大概率会失去今后报考编制的资格。即便是还没有签订就业协议,依旧会留有记录在档案上,这对今后报考体制内的岗位,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毕竟编制岗位有诸多限制,如果禁考五年早就失去应届生身份。
2、法律依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九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公开招聘方案;
(二)公布招聘岗位、资格条件等招聘信息;
(三)审查应聘人员资格条件;
(四)考试、考察;
(五)体检;
(六)公示拟聘人员名单;
(七)订立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二十三条
事业单位应当根据不同岗位的要求,编制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对工作人员进行分级分类培训。
工作人员应当按照所在单位的要求,参加岗前培训、在岗培训、转岗培训和为完成特定任务的专项培训。
二、公示期间被举报怎么办
1、没有具体事实的,只是分析判断或者定性结论的,可不予置理;
2、反映情节轻微的一般问题,可将问题摘抄给被举报人,责成其作出检讨或说明;
3、反映重要问题、事实比较清楚、线索比较具体的,可先进行初步核实,再确定处理办法。
编制可以辞职吗
一、编制可以辞职吗
1、作为单位编制内的员工当然不能随时辞职,既然有编制,那就说明是在事业单位或国家其他行政单位工作的,要辞职最低也得提前30天就告知单位,如果单位有其他的规定的话,也要严格遵守单位的规定,若无特殊情况,谁也不允许随时辞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二、事业编分为哪几类
1、全额拨款事业编:全额拨款简单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费用都要由国家财政提供,一般适用于没有收入或收入不稳定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工商管理等事业单位;
2、差额拨款事业编:一般来说是有收入的单位,但是还需要中央政府承担部分职能的事业单位。比如医院;
3、自收自支事业编:国家财政不给拨款的事业单位。自己收入自己支配,由于不需要地方财政直接拨款,所以往往会放松对它的管理,从而也导致有些膨胀;
4、参公事业编:这是一个特殊的事业单位,与行政机关和一般事业单位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
教师编制公示后还能违约么?
347人看过
-
公务员公示期间可以放弃吗
175人看过
-
放弃遗产继承已经公证了还能改吗
62人看过
-
宣告中标后放弃公示的公示公告怎么填
319人看过
-
放弃继承的表示一定是明示吗?
235人看过
-
利润表编制示例
376人看过
劳动者指达到法定年龄,具有劳动能力,以从事某种社会劳动获得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依据法律或合同的规定,在用人单位的管理下从事劳动并获取劳动报酬的自然人。 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 更多>
-
教师编制公示后还能违约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2-18教师编制公示后,是否能违约,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确定。只是处于公示期,当事人还没有和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不构成违约,当事人可以选择不去签订合同,事业单位会重新进行补录;当事人已经和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的,提前30日书面通知事业单位,也可以解除聘用合同,双方另有约定的,当事人要违约的,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进行处理。
-
放弃继承的表示是明示了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08-21放弃继承的表示是一定要明示的,一般需要本人书写放弃继承权的声明书,同时也表达出了本人的真实意思,如果想声明书更具有法律的效力,那么是可以直接向公证部门提出公证的。
-
想要去放弃继承遗产了,继承放弃需要明示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4我国《继承法》第25条规定:“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而遗嘱继承人自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继承的,则视为接受继承,放弃继承权必须于此期间内作出明确的意思表示。我个人认为做这样的规定是因为一般法定继承是继承人的正当权利,是对自己本身多拥有的权利的放弃,如果不是明示的方式的话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权利状态是十分不稳定
-
事业单位公示期可以放弃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4-03-29事业单位公示期可以放弃。公示期是对公示的时间限定,是近代民主的产物。事业单位面试后放弃一般不会记入诚信档案,但是需要考生在拟聘用公示前选择放弃,之后由招考单位决定由递补补上,如果是公示期结束以后选择放弃,则会影响以后的公职类报考。
-
人民法院公证了抚养权还能放弃吗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231、放弃抚养权不用公证,双方立定协议就可以了,也可以请律师见证。 2、但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改变而改变,因此,子女仍然是父母的子女。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