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谣罪的判决是否公正合理?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6 22:23:23 95 人看过

在关于造谣传播判几年这个问题上,可以在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看到,有这样明确的规定法律法规条文。造谣传播是对他人个人信息的造谣,在公众场合,网络上传播,涉嫌诽谤他人,根据法律法规的具体要求可以判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假如是为了初中获取某种利益,会加重案件的量刑,具体量刑人民法院会根据实际情况和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判决。

转发算网络造谣罪吗

1、我国法律暂无造谣罪一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2月01日 05: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管制相关文章
  • 民法典中造谣怎么判刑是正确的?
    一、民法典中造谣怎么判刑是正确的?造谣者可能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诽谤案件的被告可以反诉吗?被告诽谤能否反诉对方诬告要看情况,一是确有涉嫌诽谤的相关事实,二是对方捏造事实诬告陷害。这时,被告人能否反诉对方(原告)诬告,就要分情况来定了。1、确有涉嫌诽谤的相关事实。现实生活中,被人到法院告诽谤的,往往都是被告人在生活或网络上,作出了一些涉嫌诽谤他人的行为或言语,从而被人告的。这时也有两种情况:(1)被告人确有诽谤事实,且对方证据充分,能证明被告人犯诽谤罪的,那么法院就会判决被告人诽谤,
    2024-01-26
    168人看过
  • 公安机关是否受理网络造谣?
    网络造谣公安机关不一定会受理。造谣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的,公安机关会受理侦查。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诽谤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网络造谣的法律责任是怎样的?网络造谣的法律责任是构成了诽谤罪,法律上并没有造谣罪的说法,只规定了诽谤罪,根据《刑法》二百九十一条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
    2023-07-07
    255人看过
  • 非吸退赃的判决是否公正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退赃的,会被减轻处罚。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会被人民法院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会被人民法院判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诈骗罪退赃了怎么判刑诈骗罪退赃了如何判刑对于退赃、退赔的,综合考虑犯罪性质,退赃、退赔行为对损害结果所能弥补的程度,退赃、退赔的数额及主动程度等情况,可以酌情减轻量刑。相关法律知识《刑法》第六十一条【量刑的一般原则】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第六十二条【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第六十三条【减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
    2023-07-08
    198人看过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判决是否公正?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定如下: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规定处罚;有此行为,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量刑标准(一)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单处罚金量刑:1、个人吸收存款额不满20万元或变相吸收存款不满30户,但给存款人造成10万元损失的,基准刑为拘役三个月;损失每增加3.5万元或每增加2户,刑期增加一个月;宣判前全部退还存款人存款的,适用罚金刑;2、个人吸收存款造成存款人损失20万元,或吸收公众存款30户,基准刑为有期徒刑六个月;损失每
    2023-07-03
    318人看过
  • 逃税300万的判决是否公正?
    逃税300万属于数额巨大,且占要交税额百分之30以上,那会被人民法院判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情况如下:1、如果扣交义务人通过不法手段,不交或少交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那人民法院会按以上规定处罚;2、多次实施以上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累计数额来算;3、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追究刑事责任。什么是逃税罪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者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行为,以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2023-07-01
    442人看过
  • 微博造谣公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微博造谣公诉是符合法律规定,在损害集体国家利益的情况之下,可以公诉。诽谤的构成要符合下列要件:1、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2、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a、行为人必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诽谤。b、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c、诽谤行为必
    2023-06-24
    472人看过
  • 被公司开除是否合法因造谣诽谤
    一、因造谣诽谤被公司开除是否合法因造谣诽谤被公司开除是否合法应当由公司规章制度决定,若是属于严重违法公司规章制度的,则是可以与劳动者解除合同,不需要对劳动者进行任何的赔偿以及补偿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二、因造谣诽谤被公司开除怎么办1.道歉和承认错误:如果能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向受害者道歉,表明自己愿意承担责任的态度,可能会获得对方的谅解。2.寻求法律帮助:如果公司的开除决定违反了劳动
    2023-11-23
    347人看过
  • 我国行为人造谣是否判刑?
    一、我国行为人造谣是否判刑?造谣传谣判刑标准:捏造事实造谣他人,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是什么?1、因人身权利受到犯罪侵犯而遭受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2、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指被害人因犯罪行为已经遭受的实际损
    2024-01-10
    484人看过
  • 练法功被判刑的判决是否公正?
    练法功判刑标准如下:1、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练法可以构成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练法功判几年?练法功构成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是指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活动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
    2023-07-04
    399人看过
  • 造谣是否会触犯诽谤罪?
    可以构成诽谤。第一,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对诽谤罪进行了解释,就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事实,此种行为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并且情节严重;第二,通过此法条我们可以认为,刑法对于诽谤罪,规定了必须针对特定人进行,而并未对是否提及姓名进行要求,只要能够知道对象是谁,即构成此罪。造谣诽谤法人犯罪的主体是谁?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司法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两类主体;1、商誉主体的竞争对手,处于不利地位的同行,其他生产者和经营者;2、新闻、报刊、电视台等媒介。一般而言,多为“他人”的竞争对手,即与“他人”生产相同或近似商品或提供同类服务或近似服务的生产者和经营者。需要指出的是,行为人如果受经营者收买或唆使,故意在社会公众中散布捏造的虚伪事实,诋毁和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且达到“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程度的,即应认为与经
    2023-07-01
    484人看过
  • 造谣罪判四年怎么判的呢
    一、造谣罪判四年怎么判的呢刑法上说啦,如果你用暴力或别的手段公开侮辱别人,或是捏造谎言诋毁人家,严重的话就要坐牢,最短是三年。如果是用网上发帖子这样的方式,那么只要受害人去法院告状了,就算他找不到有力的证据,法院也可以叫警察帮忙找。《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二、造谣罪起诉主体怎么判如果你瞎编别人谣言,让人家名誉受损,那就是诽谤了,得蹲牢房至少三年哦!当然,谣言犯罪也不只是这一类,还有很多其他依据和标准呢!比如编造或传播假消息,就算你知道是假的,仍然传播,那么影响恶劣的话,也会蹲大牢。再比如,制造恐怖气氛、放毒、放火等
    2024-07-03
    222人看过
  • 造谣罪和造谣诽谤罪的异同比较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通过造谣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诽谤的方式来对名誉权进行不法侵害。其实,造谣罪和诽谤罪属于同一个罪,在法律上没有任何的区别。诽谤罪是指,当事人故意捏造、虚构并散布某些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这些事实足以破坏他人的名誉,损害他人的人格,并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微博被转多少算造谣诽谤罪依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二:诽谤罪是如何定义的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
    2023-07-01
    326人看过
  • 刑事案二审的判决结果是否符合公正和合理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于刑事案件二审如果是原判决认定了事实以及使用的法律量刑是适当的,可以判定驳回抗诉或者是上诉去保持原判。如果是认定了事实没有错误,但是使用的量刑或者法律有错,可以进行改判。如果是证据不足,可以等待到查清楚之后进行改判,也可以撤销掉原判,发回到原审人民法院。刑事案二审直接宣判吗我国实行两审终审制。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或者检察院抗诉的,第二审法院必须启动第二审程序。不过,二审法院作出了终审判决,但判决并不一定是直接判决。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处理。1、维持原判第二审法院认为原判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上诉、抗诉理由不能成立的,裁定驳回维持原判。如果认为原判太轻,检察院没有提出抗诉,也维持原判;2、改判第二审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第二审法院认为原判事实不清,查明事实后可以改判;3、发回重审事实不清的,应当裁定撤销原
    2023-07-01
    428人看过
  • 强奸罪中帮凶的判刑标准是否公正合理
    强奸罪中帮凶一般要依据具体的案情判刑,要认定主犯还是从犯,还有犯罪的情节等因素,如果是从犯也应对自己参与的全部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从犯按照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强奸罪的既遂未遂与中止有什么区别1、发生时间不同。强奸未遂只能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之后,强奸中止可以发生在犯罪预备和着手实施的过程中。2、违背个人意志的对象不同。强奸未遂是被迫的,而强奸中止是自动的防止了犯罪的结果。3
    2023-07-02
    375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管制
    词条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管制
    相关咨询
    • 什么才是真正的造谣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4-27
      诽谤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口头诽谤,二是文字诽谤。诽谤的内容,包括一切有损于他人名誉的事实,如诬蔑他人犯罪、品德不良、素质能力不高、企业形象不佳等,均是。判断的标准是,某种言论如果经社会中具有正常思维能力的成员判断,认为有损于他人的名誉,该言论即为诽谤。诽谤的范围,无需较大范围的散布,以第三人知悉为最低限度。
    • 法院对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可否判决?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7-19
      1、法院对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裁判:法院对构成本罪既遂的犯罪分子,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严重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情节情节特别严重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法律依据《刑法》 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
    • 造谣罪与造谣诽谤罪的区别是什么
      安徽在线咨询 2023-03-01
      造谣罪与造谣诽谤罪在法律上属于诽谤罪,没有区别。
    • 造谣传谣行为是否违法
      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04
      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
    • 造谣罪公诉条件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12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明确了适用公诉程序的条件即“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七种情形: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引发公共秩序混乱的;引发民族宗教冲突的;诽谤多人造成恶劣影响的;损害国家形象,严重危害国家利益的;造成恶劣国际影响的;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解释》规定,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