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16 01:11:31 135 人看过

一、现行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是怎么规定的?

1、现行《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的规定具体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是指故意编造、散布谣言,煽动怯战、厌战或者恐怖情绪,蛊惑官兵,造成或者足以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的行为。凡战时涉嫌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应予立案。

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认定

1、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的行为加以追究。对行为人仅一般的传播战况不真实的消息,或将他人的谎言蜚语加以传播、渲染,尚未造成动摇军心后果的,不应视为犯罪。

2、区分本罪与谎报军情罪的界限

这两种犯罪都有虚构事实并加以扩散的情节,而且其虚构的内容可能很相似。但前者是将编造的谣言在公众中散布,散布的对象包括下级、同级和上级,但不是在履行职责;而后者是将编造的情况按隶属关系和职责要求向上级报告,其表现形式是在履行职责。

3、区分本罪与假传军令罪的界限

前者的行为人也可能编造有关作战命令的谣言。这种情况与假传军令罪的区别,在于传递虚假军令的方式和接受虚假军令的对象不同。前者不是将虚假军令直接传播给执行人,而是在公众中传播,对象是不特定的;后者则是将虚假的命令传递给依照职责应执行该命令的人,假传的方式往往是正常下达命令的方式,对象是特定的。

4、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

战时造谣惑众罪与战时造谣扰乱军心罪的法条竞合,《刑法》对这两类犯罪的规定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军人战时造谣惑众、扰乱军心构成犯罪的,应优先适用本章的规定,以战时造谣惑众罪论处。

国家在宣布进入战争的状态之后,任何人都不得实施可能会动摇军心的行为,否则此类行为一旦被发现,行为人就有可能会被量刑。这是由于军心动摇之后,可能会加大战败的概率。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9日 05:5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定义、量刑】
    刑法解释: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定义、量刑】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勾结敌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判处死刑。【解释】本条是关于战时造谣惑众罪及其处罚的规定。本条共分两款。第一款是关于战时造谣惑众罪及处罚的规定,构成本款规定之罪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行为人实施了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这里规定的“造谣惑众”,是指在战时,行为人捏造事实,制造谎言,并在部队中散布以迷惑他人的行为。这里规定的“动摇军心”,是指行为人通过造谣惑众,造成部队情绪恐慌、士气不振、军心涣散,思想不稳定的行为。散布谣言的方式,可以是在公开场合散布,也可以是在私下向多人传播,可以是口头散布,也可以通过文字、图像、计算机网络或其他途径散布。(二)这种行为必须发生在战时。何时为战时,本法第四
    2023-06-11
    305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那么具体判刑标准?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判刑标准是这样的:行为人犯此罪,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一、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最新量刑标准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最新量刑标准:一般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战时在军事行动地区,残害无辜居民或者掠夺无辜居民财物的行为。二、战时掠夺公民财物罪的量刑标准?对于战时掠夺居民财物罪既遂的,其最新量刑标准为: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战时群众工作秩序。
    2023-06-23
    137人看过
  • 中国刑法造谣惑众罪既遂时期怎么量刑
    中国刑法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的量刑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一、战时临阵脱逃罪既遂最新量刑标准战时临阵脱逃罪有三个量刑档次:1、一般情况下,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军人的职责是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了履行这一职责必须要坚守自己的岗位,尤其是在战斗中更是不能擅离职守,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顾全大局。在战场上或者是在临战或者战斗状态下,擅自脱离岗位逃避战斗的行为,主要是由于行为人畏惧战斗、贪生怕死而逃避战斗。对于这种行为,必须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必要的惩罚,以严肃纪律,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对于率部临阵脱逃的、指挥人员或者负有重要职责的人员临阵脱逃的、策动他人临阵脱逃的、在关键时刻临阵脱逃的、临阵脱逃给战斗、
    2023-04-10
    238人看过
  • 如何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
    一、如何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界定战时造谣惑众罪的犯罪行为是: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一般由故意构成。二、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标准是什么涉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是行为人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三、战时造谣惑众罪可以缓刑吗战时造谣惑众罪满足条件的可以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
    2023-10-25
    257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具体细分成哪些标准?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具体细分成以下标准:1、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如果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1、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战时管理制度;(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在战时情况下,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主体是所有参加作战的军人;(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
    2023-07-30
    225人看过
  • 犯战时造谣惑众罪严重吗
    一、犯战时造谣惑众罪严重吗1、犯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严重的。行为人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二、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标准是什么1、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军职人员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者遇到任务较重、伤亡较大、未顺利完成任务而埋怨上级和责怪友邻部队的,不能当成造谣惑众
    2023-06-11
    63人看过
  • 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后会被怎样判刑
    一、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后会被怎样判刑1、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一般要根据下列规则判刑:(1)构成本罪既遂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达到严重程度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犯罪情节达到特别严重程度的,则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五十一条本章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行戒备任务或者处置突发性暴力事件时,以战时论。二、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认定1、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在战时情况下,制造谣言,迷惑群众,动摇军心的,才构成犯罪。而对那些在战时因对上级的命令、指示理解不同,而随意发表一些错误言论,或
    2023-11-29
    413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通常情况下是怎么判刑的?
    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既遂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一、逃离部队罪既遂最少判几年?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所有依照法律服兵役的军人,必须严格遵守兵役法规,履行兵役义务,不得私自逃离部队,否则,便是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就构成本罪。逃离部队罪是指军人故意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行为。逃离部队罪的责任形式是故意。这里的故意,是指明知是逃离部队的行为而有意实施的主观心理状态。违反兵役法规,逃离部队,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战时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所称战时,是指国家宣布进入战争状态、部队受领作战任务或者遭敌突然袭击时,部队执
    2023-03-13
    270人看过
  •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与客体?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一、犯了战时拒绝军事征收罪一般怎么判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罪的量刑标准:战时拒绝军事征收、征用,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拒绝征用的;煽动多人拒绝征用重要急需要物品的;因其行为始误战机的;造成作战失利的;影响军事任务完成的;造成严重伤亡后果的等。二、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的定罪量刑拒传、假传军令罪既遂的定罪:军人在战时明知是与作战有关的命令、指示等而故意拒绝传递或者是军人战时伪造、篡改军事命令并予以传达或发布,对作战造成危害的行为,应当以拒传、假传军令罪定罪。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
    2023-02-18
    375人看过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如何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处罚规定是行为人有在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一、刑法战时掠夺居民财物罪的判罪标准?刑法战时掠夺居民财物罪的判罪标准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战时残害居民、掠夺居民财物罪是指战时在军事行动地区,残害无辜居民或者掠夺无辜居民财物的行为。二、如何才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的要件如下:1、侵犯的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
    2023-04-10
    239人看过
  • 法律角度下如何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
    一、法律角度下如何判定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是如下: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一般由故意构成。二、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1.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如果平时有上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罪】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三、战时造谣惑众罪可以缓刑吗战时造谣惑众罪满足条件的可以缓刑。根据《刑法》第七十二条
    2023-10-15
    260人看过
  • 了解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因素
    战时造谣惑众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是参加作战的军人或士兵;2、主观上表现为直接故意;3、客体是军队的秩序和国家安全;4、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是指军职人员在战争的情况下或者在部队接受作战任务进行战斗动员后,由于贪生怕死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故意制造谣言,在部队中散布怯战、厌战思想或者恐怖情绪,动谣军心的行为。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会判多久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的量刑标准是:1、触犯本罪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可能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3-07-04
    449人看过
  • 怎么样判断是不是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
    符合以下要件的构成战时造谣惑众罪:(1)客体要件:客体是部队的作战利益;(2)客观要件:客观方面表现为在战时实施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行为;(3)主体要件:主体是在战时参与作战或者担负作战任务的军职人员;(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由故意构成。《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024-05-04
    181人看过
  • 怎么区分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
    假传军令罪与战时造谣惑众罪的区别如下:1、主体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的主体,可以是任何参战人员的军职人员;而假传军令罪的主体一般是参战人员中负有传达命令职责和发布命令职权的人;2、在主观方面,战时造谣惑众罪目的在于动摇军心;假传军令罪其目的在于破坏作战部署。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会判多久?战时造谣惑众罪法院的判罚规则:1、触犯本罪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如果存在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如果存在特别严重犯罪情节的,法院可能会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刑法》第四百二十二条故意隐瞒、谎报军情或者拒传、假传军令,对作战造成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使战斗、战役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第四百三十三条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
    2023-08-04
    14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战时造谣惑众罪怎么处罚量刑,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江苏在线咨询 2023-10-21
      战时造谣惑众罪应这样处罚量刑:行为人于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战时造谣惑众罪构成的特定时间是战时,如果平时有前述行为的不构成本罪。
    • 刑法中战时造谣惑众罪是以什么标准量刑的
      湖北在线咨询 2023-09-05
      1、战时造谣惑众罪的量刑标准,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三条 战时造谣惑众,动摇军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规定是怎样的,法律上有哪些规定
      广东在线咨询 2023-08-16
      战时造谣的通常是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主要还是表现在军队人员,而且背景一定是战争,如果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出于各种方面的原因,故意去制造谣言那么才有可能会触犯到此罪。
    • 人民法院如何量刑战时造谣惑众
      广东在线咨询 2021-12-21
      构成战时谣言犯罪法院的量刑: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战时谣言犯罪是指军事人员故意制造谣言接受战斗动员任务后,故意制造谣言,在军队中传播怯懦、无聊或恐怖的行为。
    •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指南,法律依据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3-10-14
      战时造谣惑众罪量刑指南: 1、参加作战的军人犯此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