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如何规定的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5-04 19:20:32 58 人看过

过诉讼时效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预防民事权利长期处于“休眠”状态,敦促权利人及时主张自己的权利,使债之主体间的权利义务及早了结,既有利于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也便于法院对相关民事案件及时正确的处理。可见,设立诉讼时效的本意,在于保障债权人依法实现其民事权利,决不包含提醒义务人如何逃避义务的功用。由于在司法实践中对一般债务纠纷不适用长期时效,竟有个别道德境界不高者,把普通诉讼时效当做其“合法”逃避债务的保护伞。归纳而言,他们所使用的伎俩以如下几种较为常见:

一、长期避而不见,使得债权人无法向其表明权利主张,如果发生诉讼,反而责怪债权人未曾主张过权利,导致诉讼时效因不曾中断而届满。面对此类情况,败诉苦果必然要由作为原告债权人吞咽。

二、仅以口头方式作出履行义务的表示,同时却又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弃诺言。假若权利人难以忍受旷日持久的推诿而起诉,便矢口否认以往多次做过承诺的事实,以债务纠纷超过诉讼时效为由对抗债权人的请求。

三、本人不露面,雇用他人同债权人虚与周旋,并尽量拖延时间。一旦对薄公堂,则反诉权利人在诉讼时效期间未行使权利,致使债权主张超过诉讼时效,这样,也足以在诉讼中将债权人置于不利地位。

上述诸多行为,无遗有悖于最起码的社会道德准则,可是却能成为某些人有效逃避债务的“良方”。汝谓不信,不妨与此试举一例:多年前,发生过一宗某信用社诉某林场拖欠贷款纠纷案。债务人就是在一“内行人”的点拨下,利用该信用社总是口头方式催促还款之缺陷,否认了诉讼时效期间曾多次中断的事实,终于导致某信用社的数十万元贷款难以收回。相似案例,在现实中也许并不罕见。从形式上看,还真难以找出对该类案件裁判的不当之处。但就实质而言,它不仅从根本上践踏了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少数道德缺失者的侥幸心里。近年来,甚至会遇到这类“法律咨询”:认为欠债不还超过了两年时间,是不是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拒绝清偿了,而咨询者大多是那些心怀叵测的负债之人。面对诸如此类令人痛心疾首的形象,难道还不足以引起我们在司法实践中加以深思吗?

本来,我中华民族自古便以诚信待人著称与世,“欠债还钱”曾是债务人公认的准绳。然而,随着商品大潮的冲击,一部分人的道德底线也频临崩溃。极少数债务人良知沦丧,以会想方设法逃避债务为能事。所有这一切,都从另一方面证明,中央提出法治与德治并重的治国方略是极其重要和及时的。一般来说,在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上,法律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非互背互离互相抵消的。因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法律应拒绝支持或维护不道德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利益。可是在上文中所举的案例中,某林场不讲信用的行为和由此产生的利益,却恰恰获得一纸判决的保护,这难免给人一种庄严的滑稽感。

在有关诉讼时效的诉讼实践中,之所以会出现道德法律二律相反的荒谬结果,并非诉讼时效本身的过错,问题源自举证责任的规定。根据目前的民事诉讼规则,有关时效是否届满或者中断,要由债权人负举证责任,若债权人不能证明其权利主张未超过诉讼时效,就很难有胜诉的可能。就一般而言,谁主张谁举证是符合公平原则的,可是假设债务人有意逃避债务,就很容易防范债权人的取证,他不仅不会给债权人留下文字记录,甚至在通讯中或者在有其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也一概避免或者拒绝谈及债务问题,力求在将来可能发生的诉讼中,使债务人无法获取视听资料或者证人证言来证实时效的中断。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还拘泥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的话,对于债权人一方是极为不公平的。难怪有些当事人激愤表示:鉴于目前我国的特殊国情,应该取消诉讼时效制度。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就在于社会实践是其创制的渊泉之一。既然在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可能继续发生利用时效侵权的现象,而时效制度又是民法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就应该考虑对举证责任的欠缺加以完善或修正。将来在有关的债务纠纷案件中,假若债务人对债务本身不予否认,仅仅就诉讼时效是否届满或中断提出异议,并且以此对抗债权人的,则可以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概括的说,就是把债权人不能证明时效中断便推定时效没有中断的原则,改变为债务人不能证明时效没有中断便推定时效曾经中断的原则。只有这样,或许才能防止颖债务人在时效上施展机谋,致使债权人权沉大海。因为,以时效届满为由对抗债权人的主张,其实质上是反主张,而反主张属于权利主张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凡是主张时效届满而拒绝履行义务的债务人,就理应举出时效不曾中断的有力证据,而不该将相关的举证责任推向债权人。

如果今后在某些特殊的债务纠纷诉讼中,针对有关诉讼时效期间方面的争议,有限制的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原则,不仅能使债务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处于更为公平的诉讼地位,有利于债的关系的正确调整,而且对人们道德观念的回归和社会风气的良性化发展,也或多或少的有些裨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4日 09:2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诉讼时效相关文章
  • 虚假诉讼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如何的
    虚假诉讼诉讼时效的规定:虚假诉讼涉嫌刑事犯罪,最高刑为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其追诉时效为十年。虚假诉讼罪是指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捏造民事纠纷提起民事诉讼要承担刑事责任吗捏造民事纠纷提起民事诉讼的要承担刑事责任,这种行为涉嫌虚假诉讼罪。法律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二、拿双倍借条是不是起诉是诈骗捏造双倍借条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算虚假诉讼。行为人构成虚假诉讼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三、
    2023-04-11
    122人看过
  • 偷税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偷税涉嫌逃税罪,诉讼时效是,法定刑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经过五年;法定刑是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经过十年。法律还规定了其他诉讼时效,根据罪行所判处刑罚具体适用。一、分裂国家罪既遂判刑标准是怎样的分裂国家罪既遂判刑标准细分为处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本罪对首要分子,罪行重大的,积极参加的,以及其他参加的犯罪分子分别规定了不同的法定刑。二、盗窃罪从犯会判多久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分别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和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而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3-04-03
    437人看过
  • 合同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合同诉讼时效是发生合同纠纷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一、诉讼时效计算方法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
    2023-03-11
    147人看过
  • 法律如何规定诉讼时效
    一、我国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三、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四、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五、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六、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七、法律对诉讼时效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一、合同违约起诉期限多久合同违约起诉期限是三年。民事合同诉讼时效适用于一般诉讼时效,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
    2023-04-10
    496人看过
  • 行政诉讼中的诉讼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诉讼中对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如下: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经复议程序后提起诉讼的,诉讼时效为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一、拆迁案件能否适用诉讼时效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拆迁案件是有诉讼时效的,如果对拆迁补偿有异议提起行政诉讼的,一般是在补偿决定作出后6个月内提起行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
    2023-04-06
    179人看过
  • 行政诉讼起诉时效的如何规定的
    第一,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三,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知道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内容的,其起诉期限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之日起计算。对涉及不动产的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20年、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从作出之日起超过5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一、交通处罚如何走行政复议程序1、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九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
    2023-04-11
    220人看过
换一批
#民法典总则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诉讼时效,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法律事实,又称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请求利益的时效制度。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法律关系安定,及时结束权利义务关系的不确定状态,稳定法律秩序,降低交... 更多>

    #诉讼时效
    相关咨询
    • 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山东在线咨询 2021-03-10
      1、我国民事诉讼的一般诉讼时效从2017年10月1日起为3年。 2、《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五条“因产品存在缺陷造成损害要求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3、《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六条“提起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4、《海商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有关船舶发生油污损害的请求权,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损害发生
    •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陕西在线咨询 2022-08-27
      《》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第四十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
    • 虚假诉讼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1-13
      虚假诉讼诉讼时效的规定根据《刑法》第八十七条,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 如何规定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0-29
      行政诉讼是有期限的。根据不同类型的行政诉讼案件,法律规定如下:1。提起行政诉讼种情况:①当事人可以直接提起诉讼或者自由选择诉讼,自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决定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②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前置)或者当事人选择行政复议后提起诉讼的,应当自收到复议决定之日起15日内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③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行政诉讼的诉讼时效如何规定?
      河南在线咨询 2023-02-24
      行政诉讼时效的起算一般是从行政相对人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提起行政诉讼。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2、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况耽误法定期限的,在障碍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