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上救助报酬的确定方法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07 14:51:46 299 人看过

海上救助报酬的确定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

确定救助报酬时,应反映对救助作业的鼓励,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援价值;

2、救助方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技能和努力;

3、救助方的救援效果等。

救助作业结束后,救助方有权要求被救助方提供救助报酬担保,救助方有权在获得担保前保留被救助财产。

海上救助的适用范围

海上救助,又称海难救助,是指对遭遇海难又无力自救的船舶、货物、船上人员、旅客以及其他财产进行援救的行为。

救助水域仅限于海上或者与海相通的可航水域,救助对象为船舶、自然人、货物及其他财产,不包括海上已经就位的从事海底矿物资源的勘探、开发或者生产的固定式、浮动式平台和移动式近海钻井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百八十条【救助报酬的确定】确定救助报酬,应当体现对救助作业的鼓励,并综合考虑下列各项因素:

(一)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的价值;

(二)救助方在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

(三)救助方的救助成效;

(四)危险的性质和程度;

(五)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其他财产和人命方面的技能和努力;

(六)救助方所用的时间、支出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

(七)救助方或者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

(八)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性;

(九)用于救助作业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情况;

(十)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效能和设备的价值。

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4日 10:1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船舶相关文章
  • 关于海上救助的法律规定
    一,。救助方与被救助方达成海上救助协议,救助合同成立。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东订立救助合同。遇险船舶的船长或者所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方提起诉讼或者双方同意仲裁的,有权代表船上财产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受理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作出判决或裁决,变更救助合同:(1)合同是在不正当或危险情况的影响下订立的,合同条款明显不公平的(2)本合同项下支付的救助费用明显高于或低于实际提供的救助服务2。在救助作业期间,救助方对被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1)谨慎救助(2)谨慎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3)在合理必要时寻求其他救助方的协助(4)被救助方合理要求其他救助方参加救助作业的,应当予以接受,但不合理的,不影响原救助方的救助报酬金额。在救助作业期间,被救助方对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1)与救助方充分合作(2)在被救助船舶或其他财产被送往安全地点时,应谨慎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3),及时接受救助方提出的
    2023-05-07
    423人看过
  • 确定救助报酬因素
    确定救助报酬,应当体现对救助作业的鼓励,并综合考虑下列各项因素:(一)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的价值;(二)救助方在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三)救助方的救助成效;(四)危险的性质和程度;(五)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其他财产和人命方面的技能和努力;(六)救助方所用的时间、支出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七)救助方或者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八)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性;(九)用于救助作业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情况;(十)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效能和设备的价值。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
    2023-06-06
    245人看过
  • 我国海难救助报酬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2年11月7日)第一百九十二条国家有关主管机关从事或者控制的救助作业,救助方有权享受本章规定的关于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1989年4月15日至28日国际海事组织在伦敦召开的外交大会上通过,1996年7月14日生效,中国于1994年加入)第5条公共当局控制的救助作业1.本公约不影响国内法或国际公约有关由公共当局从事或控制的救助作业的任何规定。2.然而,从事此种救助作业的救助人,有权享有本公约所规定的有关救助作业的权利和补偿。3.负责进行救助作业的公共当局所能享有的本公约规定的权利和补偿的范围,应根据该当局所在国的法律确定。第9条沿海国的权利本公约中的任何规定,均不得影响有关沿海国的下述权利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在发生可以合理地预期足以造成重大损害后果的海上事故或与此项事故有关的行动时,采取措施保护其岸线或有关利益方免受污染或污染威胁的权
    2023-06-06
    296人看过
  • 海上救助的报酬意味着什么
    (1)救助报酬的概念救助成功后,救助方有权获得的报酬是救助报酬请求救助补偿的前提是救助已经实施,救助已经取得成果。“无效果,无报酬”是海上救助的基本原则。所谓成功救助,是指被救助财产的全部或部分价值能够通过救助行动得以保全并返还给被救助方。“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者努力救助海上遇险船舶或其他财产,这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然而,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特别补偿”的概念已经提出。《海商法》规定,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的打捞,除打捞费用外,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获得特别赔偿。特别补偿的支付不以救济的实现为基础。只要救援是在有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上进行的,它就有权获得赔偿。但是,在任何情况下,只有当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方可获得的救助报酬时,才能支付特别补偿,支付的金额是特别补偿与救助报酬之间的差额。(2)确定救助报酬时应考虑的因素。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
    2023-05-07
    363人看过
  • 海事救助报酬的分配
    1救助报酬的承担。救助报酬应该由获救的船舶和其他财产的各所有人,按照船舶和其他财产各自的获救价值占全部获救价值的比例承担。各方之间不负连带责任。2救助报酬的分配。参加同一救助作业的各救助方的救助报酬,应当根据法律规定的。确定救助报酬应考虑的各项因素,由各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请受理争议的法院判决或者经各方协议提请仲裁机构裁决。在救助作业中救助人命的救助方,对获救人员不得请求酬金,但有权从救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的救助方获得的救助款项中,获得合理的份额。
    2023-05-01
    258人看过
  • 海难救助报酬的概述
    (一)救助报酬的概念救助人在救助成功后有权获得的报酬即救助报酬。请求救助报酬的前提是:实施了海难救助,而且救助有成果。“无效果,无报酬”是海难救助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救助有成果,是指通过救助作业,被救助的财产全部或部分价值得以保全,并回到被救助方手中。“无效果,无报酬”原则的意义在于鼓励救助人奋力抢救海上遇险船舶或者其他财产,体现了海上救助的精神实质。但近年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加强,又提出了“特别补偿”的概念。海商法规定,对构成环境污染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者船上货物进行的救助,可根据情况得到救助费用以外的特别补偿。特别补偿的支付不以救助取得成果为前提。只要是对存在环境损害危险的船舶或船上货物进行了救助就有权取得。但任何情况下,特别补偿只有在超过救助方能够获得的救助报酬时才能支付,且支付金额为特别补偿超过救助报酬的差额部分。(二)确定救助报酬应考虑的因素1.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2.救
    2023-06-12
    464人看过
换一批
#海事海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船舶
    相关咨询
    • 确定救助报酬的因素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6-10
      1、船舶和其他财产的获救价值; 2、救助方在防止或者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 3、救助方的救助成效; 4、危险的性质和程度; 5、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其他财产和人命方面的技能和努力; 6、救助方所用的时间、支出的费用和遭受的损失; 7、救助方或救助设备所冒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 8、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性; 9、用于救助作业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情况; 10、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
    • 单位确定救助报酬的标准包括哪些内容
      香港在线咨询 2021-11-14
      1、船舶和其他财产的救援价值;2、救助方在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方面的技能和努力;3、救助方的救助效果;4、危险的性质和程度;5、救助方在救助船舶和其他财产和生命方面的技能和努力;6、救助方使用的时间、费用和损失;7、救助方或救助设备的责任风险和其他风险;8、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务的及时性;9、用于救助作业的船舶和其他设备的可用性和使用性;10.救助设备的备用状况、效率和价值。但救助报酬不得超过船舶和
    • 关于大病救助与低保二次报销问题
      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23
      你可以到政府的信息公开网站提交问题,政府信息公开只限公开类目范围内的问题。
    • 关于低保和大病救助的问题
      宁夏在线咨询 2022-10-29
      不是,具体咨询主管部门,需要帮助可以联系。
    • 民法典关于流浪救助的规定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22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民政部门应当根据需要设立救助场所,对流浪乞讨等生活无着未成年人实施救助,承担临时监护责任;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护送流浪乞讨或者离家出走的未成年人到救助场所,由救助场所予以救助和妥善照顾,并及时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领回。对孤儿、无法查明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以及其他生活无着的未成年人,由民政部门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收留抚养。未成年人救助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