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进入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的,应当认定为“入户盗窃”。民事赔偿部分可以,刑事责任不能。发生盗窃案件的,应由案发地的公安机关立案处理,公安机关侦查完毕后,移交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依法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盗窃犯罪属于刑事处罚范围,具有社会危害性。系公诉案件。私了应当属于犯罪嫌疑人就民事赔偿部分与受害人达成和解,属于民事责任的私了。但是刑事责任部分,犯罪嫌疑人仍然必须承担。民事和解仅可以在刑事部分量刑上适当从轻而已。
一、刑事案件私了能不能撤案
其中区分公诉或自诉案件,若公诉案件一般不可私了,如受害人谅解后,在量刑时可以考虑从轻处理。除此之外,根据案件性质来看,如果是轻伤害,而且是误会的话,可以撤的如果不是的话,一般的很难撤案了。毕竟对于自诉刑事案件,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二条规定“可以进行调解,自诉人在宣告判决前,可以同被告人自行和解或者撤回自诉。”但如果是“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则不适用调解。而对于公诉案件,撤案的决定权在检察机关手上,受害人可以就刑事附带民事部分接受调解。
二、盗窃后又把赃物还了怎么处理
犯了盗窃罪己退还赃物的,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已达到盗窃罪立案标准的,不影响盗窃既遂的成立。因为盗窃罪既遂后,行为人如何处理赃物并不影响盗窃罪的成立,但积极退赃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盗窃立案需要以下证据: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盗窃行为时的犯罪工具;
2、赃款、赃物等物证的实物及照片;
3、居民身份证明和户籍证明;
4、被害人对被盗物品及物品特征的陈述。
二、盗窃罪刑事案件立案情形是:
1、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
2、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
3、非法进入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盗窃;
4、其他情形。
总之,犯了盗窃罪己退还赃物的,可以酌情从轻或减轻处罚,盗窃立案需要准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盗窃行为时的犯罪工具、赃款、赃物等物证的实物及照片等证据。
-
入室盗窃未遂怎么判私了可以吗
257人看过
-
入室盗窃被发现了是入室抢劫吗
442人看过
-
入室盗窃可以转化为入室抢劫吗?
497人看过
-
入室盗窃犯罪能不能私了?
272人看过
-
入室但没有盗窃可以入刑吗
279人看过
-
非法进入发生车内盗窃算不算入室盗窃
317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盗窃入室可以立案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24一般来说,入室盗窃可以立案,没有金额限制。入室盗窃,顾名思义,指的是进入房间,秘密窃取。入室盗窃和入室抢劫极易转化。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公私财物的,应当立案。
-
入室盗窃案私了后是不是还可以立案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61、犯罪嫌疑人涉嫌入室盗窃的,因盗窃行为构成犯罪,属于公诉案件的范畴,所以与受害人私了和解后还是可以立案的。《刑事诉讼法》规定,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七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被害人自愿和解的,双方当事人可以和解。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八十八条下列公诉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
-
入室盗窃罪如何判刑,入室盗窃罪的可以假释吗四川在线咨询 2022-05-02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如果因为入室盗窃,进行了相关的法律追究后,通常情况下,如果符合下列要求的可以进行假释: 1、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
-
朋友之间发生了入室盗窃行为我们可以不报案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5你朋友的行为应该是构成盗窃罪的。入户盗窃是指为实施盗窃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包括住房、封闭的院落、帐篷、渔民的渔船、租用的房屋等)进行盗窃的行为。户即住户,是指供他人家庭生活而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我们认为户具有永久而固定的处所、供他人家庭生活、与外界相对隔离等特点。入户盗窃侵犯了财产权和住宅安全权,无人居住的住宅安全权同样值得刑法保护。只要行为人对于此住宅是供人居住的场所这一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