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法对放假工资应该如何规定呢
劳动法对放假工资的规定: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二、工厂急辞工劳动法是如何扣工资
工厂急辞工劳动法规定是不会扣工资的,而是按照本月实际的出勤天数计算应该发的工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三、劳动法是如何规定最低工资的
劳动法最低工资的规定:最低工资保障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八条
最低工资保障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最低工资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报国务院备案。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四章 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n(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n(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n(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按劳动法规定,学生工资应该如何发放?
341人看过
-
劳动法放假应该给工资吗
406人看过
-
如何执行劳动法规定放假工资标准
391人看过
-
应该如何发放劳动者工资
254人看过
-
不发放产假工资应该如何应对问题
86人看过
-
依据我国劳动法规定,产假工资如何发放?
448人看过
-
新劳动法孕期病假工资规定中应该如何计算病假呢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30对于女职工在孕期休长病的情况,根据上海市的有关文件,主要有以下处理原则: 1、职工应履行请病假手续,提供符合法律要求的病假单。一般由医疗单位开具病假条(通常为2周/次),并由职工提交给企业。经企业审核通过后,职工开始休病假。 2、在长病假前六个月内,企业支付病假工资,具体标准如下: 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发; 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的70%计发; 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
-
劳动法规定小产假如何放如何规定的呢?陕西在线咨询 2023-04-03《劳动法》中虽然没有详细规定,但是《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有规定。 《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 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应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可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产假期间,女职工的工资是照发的。
-
产假工资按劳动法规定,劳动法规定产假应发放什么江苏在线咨询 2022-04-25产假工资规定如下: 第一种:是用人单位为女职工缴纳生育保险的,女职工的的产假期间的待遇为: 1、生育津贴; 2、生育的医疗费用; 3、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 4、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费用。 上述费用均有生育保险基金支付。 在该种情况下,生育津贴即应视为女职工的产假工资。 生育津贴计算方法: 生育津贴=(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规定的假期天数。 生育津贴高于本人原工资标准的,用人单位不得克扣
-
应该如何发放劳动者工资,法律有哪些规定四川在线咨询 2023-10-25在劳动合同中比较重要的约定自然就是劳动期限、工作内容以及工资报酬的约定。其中,劳动者除了比较看重五险一金外,格外肯定就是很关注工资报酬了。作为用人单位需要按照约定支付员工工资,那一般要如何发放劳动者工资呢?请一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
2020劳动法员工请病假,病假工资是应该如何规定的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41.病假工资的基数按照以下三个原则确定: (1)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