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方是可以要求抚养权的,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夫妻离婚,一般也会导致夫妻其中一方失去抚养权。失去抚养权的一方将失去与子女共同生活的权利。不过,失去抚养权的一方仍然会享有探视权,可以在约定或裁判的时间内定期探视子女,与子女进行相对短暂的相处。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还可以改判吗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还可以改判,如果直接抚养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直接抚养方与子女共同生活对子女身心健康确有不利影响的,且变更后有利于孩子生活的;人民法院会依法判决变更抚养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
离婚后有抚养权一方不抚养孩子可以要求变更吗
156人看过
-
生完孩子后被男方家赶出,离婚可以要孩子抚养权吗
371人看过
-
离婚孩子给女方男人以后要抚养吗
316人看过
-
婚外生子男方不管孩子可以要求抚养费吗?
238人看过
-
男方要了抚养权却不抚养孩子可以吗
61人看过
-
离婚抚养权归男方女方代养孩子可不可以
424人看过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 更多>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归女方, 但男方要求抚养孩子可以吗, 可以要求什么河南在线咨询 2022-01-09关于孩子的抚养权,先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法院会综合考虑夫妻双方的各自条件和实际情况,从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原则出发判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对于未满两周岁,处在哺乳期的孩子,原则上,归女方抚养。孩子满10周岁的,要征求孩子的意见。从你所说的情况来看,抚养权归你的可能性很大。孩子归你抚养,你可以要求对方支付孩子抚养费。抚养权判归女方的情况 A、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女方生活 B、两周岁以
-
离婚后,男方要求女方抚养孩子,女方不同意,可以要求变更抚养权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1-18对于小孩的抚养权一般先由男女双方协商解决,双方协商解决不了起诉到法院,法院会根据双方的扶养条件、教育背景、小孩年龄以及夫妻双方是否存在不适合抚养小孩的特殊情形来判决。具体而言法院会综合考虑男女双方的工作时间、经济收入情况、住房条件、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家人能否帮忙一起照顾小孩、学历等情况。这里的特殊情形是指一方长期存在家暴、遗弃、虐待小孩的情形或者是自身存在吸毒、赌博的恶习且屡教不改。 1、怎么变更
-
离婚后女方可以要回抚养权吗,离婚后女方可以要求变更孩子抚养权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02-12夫妻离婚后,女方想变更孩子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先和男方当事人自行协议解决。双方如果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可以由主张变更孩子抚养权的女方到法院起诉解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规定: 15、离婚后,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的,或者子女要求增加抚育费的,应另行起诉。 16、一方要求变更子女抚养关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支持。(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
-
离婚后男方不抚养孩子,而且还要求女方再婚,可以争取孩子抚养权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03-22可以起诉争取抚养权,对于孩子抚养问题,从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出发综合衡量父母双方经济条件、居住条件、教育水平、是否有不良嗜好,以及孩子自身成长习惯等因素决定孩子抚养权的归属。 看那方更适合仔细确认双方的情况后判决,但哺乳期间的孩子一般判给女方抚养,如果不是哺乳期,就要小孩成长并征求小孩本人的意见。不抚养小孩的一方在孩子18岁以前应当每月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是月收入20—30%之间。如果在今
-
离婚后女方想要回孩子的抚养权, 男方有权要求变更抚养权吗, 可以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3-01可以要求的,判决给女方几率大。相关知识——关于变更抚养权条件的知识夫妻离婚时,按照对子女成长有利的原则,子女会被判归一方抚养。同样,在夫妻离婚后子女未成年之前,当抚养的一方有不利于子女成长的情况发生时,另一方有权要求变更抚养权。变更子女抚养权的情形有如下几种:(1)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患严重疾病或因伤残无力继续抚养子女的;(2)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不尽抚养义务或有虐待子女行为,或其与子女共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