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转让,公司的债务还是由公司以公司财产承担,所有的股东仅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权转让债务的风险
在股权转让合同中,受让方最关心的应该是目标公司的负债问题。在实践中,股份出让方的债务以资产担保之债居多,同时还存在未决的诉讼和仲裁纠纷,以及知识产权侵权、产品质量侵权责任,以及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之间的劳资纠纷等。
股权转让债务的风险
对于上述既有负债或潜在债务,股份出让方有的是知道的或应当知道的,有的是不知道或无法预计何时发生的。因此,处理原则和办法也是不同的。
因此,在股权转让中,面临的债务承担法律风险主要体现为三个个方面:
1、既有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受让人需要全面了解既有债务的数额,是否设定了担保,利率以违约责任,债权人有无限制权利要求等,此类债务是否为不良债务等。对上述问题的考察,能使受让人在谈判中获得主动,并影响到交易的价格和受让后风险负担的大小,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2、隐性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无法预计的负债,如果在股权转让协议预定的期限内发生,并且发生实际权利人的追索,该类责任或风险首先应当由目标公司承担,由此引发的股份转让的风险负担应当由股份转让协议约定。
因此,有关债务承担问题应列入风险负担条款予以约定。受让方所争取的是与出让方划清责任,要求在正式交割前的所有负债,不管是故意还是过失,均由出让方承担。但是要注意到,股权的转移并不影响到债权人追索的对象,受让方在成为目标公司股东后,仍然需要清偿该债务,再根据股权转让合同向出让方追偿。
另一方面,这也涉及到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问题。如果股权转让导致公司合并或分立,应按照法定的通知时限要求通知有关的债权人,合并或分立后的债务由存续公司承担或按照协议承担。
3、隐瞒债务承担中的法律风险
对于出让方故意隐瞒真相,没有真实、全面、及时地向受让方批露既有负债或潜在负债的,属于违反信息批露义务的行为,违反了出让方有关公司债务的陈述与保证义务。当发生债务追索时,将严重影响受让方的股份转让合同的利益和预期的收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三条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
股权转让能否及如何进行债权债务的转让
463人看过
-
如何承担股权转让债务,如何处理股权转让债务
126人看过
-
股份转让对债权债务的约定法律中如何进行规定的呢
420人看过
-
面对股东不配合股权转让,如何进行处理
58人看过
-
股权转让税收处理,如何进行处理
341人看过
-
债权转股权如何进行法律处理
425人看过
股权转让是指公司股东依法将自己的股份让渡给他人,使他人成为公司股东的民事法律行为。股权转让是股东行使股权经常而普遍的方式,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通过法定方式转让其全部出资或者部分出资。... 更多>
-
企业转让债权股权如何进行处理?浙江在线咨询 2021-12-21企业转让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或或者新成立的公司继承。法律规定,公司合并时,合并方的债权、债务由合并后的公司或者新成立的公司继承。这种情况不需要债务人或者债权人的同意。
-
股份转让对债权债务的约定法律中如何进行规定的呢澳门在线咨询 2022-10-11股权转让前没有约定债权债务的规定,目标公司名下的债权债务仍由目标公司承担,除非老股东承诺共同与目标公司承担目标公司名下债权债务。因此,新股东如在股权转让前未对目标公司债权债务作尽职调查及了解,新股东经营公司,将承担债权债务。
-
对债权债务进行转让账务处理可以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2-11-27债务转让可以进行会计分录,但其一般是在债务重组中发生的,债务转让相关的账务处理方法也会有所改变。一般的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A 贷:应收账款-B 《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第五条以资产清偿债务或者将债务转为权益工具方式进行债务重组的,债权人应当在相关资产符合其定义和确认条件时予以确认。
-
关于转让股权债务如何处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24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股权转让合同生效之前的债务由原股东承担,股权转让合同生效之后的债务由新股东承担。股权转让的债权债务一般由转让方与受让方在《股权转让协议》中进行详细约定。
-
股权转让如何进行对股权进行强制执行呢?青海在线咨询 2023-05-09因股权的强制执行引起的股权转让,除应符合一般股权转让的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或受下列因素的限制: 1、有强制执行的依据。 2、执行时履行通知义务。 3、股权强制执行的范围应限于执行依据所确定的债权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