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误解合同有效吗: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6-05 14:24:53 69 人看过

一、重大误解合同有效吗: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有法律效力吗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不属于有效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民法中可变更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一种。可撤销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可撤销合同的效力取决于当事人的意志,它是一种相对无效的合同,但又不同于绝对无效的无效合同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重大误解的四个构成要件

(1)必须是因误解而作出意见书的人(即作出遗嘱的一方)。

首先,表意文字的人想表达他的意思(在合同条款中),否则无法评估是否存在误解问题。其次,表意文字所表达的意义必然是误解造成的,即对表意文字的错误理解与其意义表达有因果关系。

(2)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重大误解必须是合同内容被严重误解,导致合同订立,使当事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在法律上,普遍的误解不能使合同被撤销。我国的司法实践认为,在合同构成重大误解之前,有必要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误解。因为在对合同主要内容产生误解的情况下,可能会影响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可能无法实现被误解方的合同目的。

对以下方面的误解一般不被认为是一种误解:

①人们对订立合同的动机有误解。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动机各不相同,如购买计算机用于学习、购买合同中的目的、以学习为动机;如果学习实际上是错误的,则是动机的错误。合同的有效性不受影响,交易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影响。当然,如果当事人以条件的形式订立合同,动机的错误可能会影响合同的效力。

②如果某些条款出现错误,如果不影响合同的性质和合同内容,则不应将其作为重大误解予以撤销。

对合同主要条款的误解主要是对合同主要条款的误解;对合同次要条款的误解,不会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造成太大影响,一般不应视为重大误解。当然,对哪些条款构成重大误解的误解应该根据具体合同的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来确定。

③误解是由误解方自身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由另一方的欺骗或者不正当的影响造成的。通常情况下,它是由表意文字作者的疏忽行为引起的,也就是他的疏忽和粗心大意所致。如果表意文字作者有故意或重大疏忽,则不能将其视为一种误解。任何人对其故意行为负责,或者在合同订立时故意保留其真实意志,或者故意与另一方订立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合同,或者明知对合同有误解,与另一方订立合同,表示表意文字作者希望追求意图表达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意图的表达不存在不真实的问题,因此不能将其视为一种重大的误解。

④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可能给误解带来更大的损失。正是因为当事人误解了合同的内容,并基于这种误解而签订合同,这将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因此可以称之为重大误解。

对于误解是否确实给当事人造成重大损失,不应视为重大误解的必要条件。

在合同履行或部分履行的情况下,重大误解通常会给误解方造成重大损失。但是,如果合同没有履行,可能造成轻微损失,甚至没有实际损失,此时仍应视为重大误解。

如果误会人实际损失较大,则排除尚未履行的重大误会合同。让当事人履行合同,然后按照重大误解的合同处理,显然是不合理的。只要误解影响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或者影响了双方合同目的的实现,或者一旦实现,就会给误解者造成更大的损失,可以认为是重大误解。当然,造成重大损失的,合同解除后,损失的分摊和损失的赔偿,应当根据双方的过错程度确定。

三、重大误解与欺诈的区别

第一,两者错误的产生原因不同。重大误解的表意人的错误认识来源于自身对民事法律关系中某一因素的误解,如行为人把镀金的物品当作是纯金的,把原作当成赝品,或者误将买卖作为赠与或将赠与作为买卖。这些民事行为的作出与法律关系的另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无关。而被欺诈的表意人的错误认识则是由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所引起,其错误认识与欺诈行为具有因果关系。简言之,表意人的错误认识是在受到对方当事人的影响下形成的。

第二,重大误解的表意人的对方当事人必须是善意。而被欺诈人的错误意思表示则为欺诈人所知,并且是其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在民事活动中应保护善意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如果某人在误解的状态下表示了自己的意思,同时对方当事人知道对方是在误解的情况下作出的意思表示而故意不向其说明真实情况,并利用这种误解以求实现自己利益,则该行为违背诚实信用的原则,应援引有关民事欺诈的规定处理。

第三,重大误解以给当事人造成较大损失为构成要件,而民事欺诈则不以此为构成要件。只要被欺诈人因欺诈行为而为错误意思表示,无论有无损失发生均构成欺诈,损失的存在可以作为欺诈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要件。法律对重大误解民事行为构成的规定要严格于欺诈,同时反映了欺诈所引起的民事行为社会危害性更大,法律对欺诈行为规制的力度也大于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第四,两者所负的民事责任不同。因重大误解所为的民事行为被撤销后,当事人一般应返还财产,如果给另一方造成损失的,还应负赔偿责任。而因欺诈所为的民事行为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后,当事人除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外,对于故意违反法律、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国家还可以依法追缴当事人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归国家、集体或返还给第三人。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7月17日 11:0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重大误解相关文章
  • 合同重大误解解除合同时效是多久?
    重大误解合同撤销期限是1年。显失公平和重大误解的协议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可撤销,此一年为除斥期间,除斥期间一般是不变期间,不因任何事由而中止、中断或者延长。《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二)当事人受胁迫,自胁迫行为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三)当事人知道撤销事由后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放弃撤销权。当事人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一、重大误解主要有以下5种(1)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因为合同的性质往往决定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例如将买卖合同误解为赠与合同,势必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从而违背当事人的初衷,因此,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应属重大误解。(2)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在即时
    2023-03-25
    200人看过
  • 重大误解的合同的无效效力和无效的效力
    重大误解合同不是无效合同,而是可撤销合同。可撤销合同是指合同缺乏一定的生效要件,是否有效取决于有撤销权的一方是否行使撤销权的合同。根据我国民法规定,基于重大误解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撤销。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误解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申请变更或撤销,在没有申请变更或撤销前合同是有效的。《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3-08-18
    454人看过
  • 没看合同就签了有效吗,合同重大误解的类型有哪些
    一、没看合同就签了有效吗1、没有看合同的内容就签字的,如果合同是明显不公平,或者存在重大误解的,当事人可以申请撤销合同,合同撤销后就不具有法律效力。2、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虚假表示与隐藏行为的效力】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一条【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合同重大误解的类型有哪些1、对合同性质发生的误解。因为合同的性质往往决定了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例如将买卖合同误解为赠与合同,势必改变当事人的权利义
    2024-01-31
    267人看过
  • 重大误解视角下的合同效力分析
    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包括:1、误解合同性质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会发生重大变化;2、误解对方的选择自由是合同自由的主要表现;3、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如果标的物质量直接涉及当事人订约的目的或者重大利益,对质量的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4、对标的物品种和规格的误解,特别是对同类物品不同品种和规格的误解。如果茅台酒被误认为是二锅头,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误解,即标的物本身,应该是一个重大误解。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的修改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所谓重大误解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合同。重大误解指的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并且是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认识发生误解,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
    2023-07-12
    115人看过
  • 重大误解合同的效力是怎么样的?
    一、重大误解合同的效力是怎么样的?重大误解合同的效力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行为人撤销前合同有效,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规定,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五条规定,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第一百五十六条民事法律行为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二、重大误解合同撤销权期限是多久?重大误解撤销权的期限有:(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
    2024-01-28
    163人看过
  • 合同中的误解能认定为合同重大误解吗
    第一、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第二、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误解的对象是合同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第三、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因而,就必须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给误解的一方当事人造成损失。一、要怎么样确定合同重大误解确定合同重大误解条件如下:1、误解是由当事人自身的过错引起的,而不是由别人的欺骗或不当影响引起的;2、当事人的误解必须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判断订单动机的错误不应构成重大误解。误解必须是对行为内容的误解,并导致行为;同时,误解也必须很重要。所谓重大确定,不仅要考虑误解者误解的不同情况、当事人的情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因素,还要考虑对当事人造成的不利后果;3、误解直接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一旦行为生效,误解方的利益将受到损害。
    2023-03-03
    75人看过
  • 有重大误解和胁迫的合同是否有效
    因重大误解和胁迫下签订的合同是无效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因合同造成的损失由过错方赔偿。《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条【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五条【无效、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无效】无效的或者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2023-06-14
    111人看过
  • 合同重大误解解除能退钱吗
    可以,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可以撤销。《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因重大误解而可撤销的合同一般具有以下几个要件:(一)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产生的。这类合同发生误解的原因多是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信息或者经验而造成的。(二)必须是要对合同的内容构成重大的误解。也就是说,对于一般的误解而订立合同一般不构成此类合同,这种误解必须是重大的。所谓重大的确定,要分别误解者所误解的不同情况,考虑当事人的状况、活动性质、交易习惯等各方面的因素。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对误解是否重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其一,对什么产生误解,如对标的物本质或性质的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对合同无关紧要的细节就不构成重大误解。其二,误解是否造成了对当事人的重大不利后果。如果当事人对合同的某种要素产生误
    2023-03-31
    55人看过
  • 重大误解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及其法律解决方式
    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误解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有权选择是否申请变更或撤销,在没有申请变更或撤销前合同是有效的。重大误解撤销权人的界定首先,如果表意人是故意的话,根本不构成误解,反而可能构成欺诈;而重大误解的表意人如果不存在轻微过失的话,误解就不可能发生。其次,主张表意人有重大过失即丧失撤销权的观点无非是认为,因误解者本人对自己的利益漠不关心,法律就没有必要保护它。这一观点,受到许多学者的挑战,他们认为,当事人即使有过错,也不影响其要求撤销或变更合同的权利。之所以如此,除了因其要承担重大不利后果外,在于法律认为其过错有可宽宥性。可宽有性在于,一方面重大误解有时是一方的误解是由另一方的过错引起的,既然如此,重大误解就不应只考虑一方的救济措施;另
    2023-07-03
    117人看过
  • 探讨重大误解对于合同效力的影响
    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包括:1、误解合同性质的,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会发生重大变化;2、误解对方的选择自由是合同自由的主要表现;3、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如果标的物质量直接涉及当事人订约的目的或者重大利益,对质量的误解可以构成重大误解;4、对标的物品种和规格的误解,特别是对同类物品不同品种和规格的误解。如果茅台酒被误认为是二锅头,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误解,即标的物本身,应该是一个重大误解。重大误解的合同效力的修改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所谓重大误解的合同,是指行为人因对合同的重要内容产生错误认识而使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合同。重大误解指的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并且是对合同的主要条款的认识发生误解,基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
    2023-07-12
    301人看过
  • 中介承诺的重大误解合同是否有效
    中介误导合同无效。通过欺骗的手段使在错误的认识上签订合同显示公平,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主张撤销合同中被误导的条款,或者直接主张该合同无效。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以个条件:(一)承诺书的作出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反映的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二)不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三)没有侵犯他人合法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
    2024-05-02
    301人看过
  • 合同存在重大误解可以判为无效吗
    可撤销合同中的重大误解合同是指当事人对合同主要内容的认识发生错误,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合同的当事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一、显失公平重大误解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是两个不同的法律概念,所谓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而在显失公平的情况下,通常是对方利益不平衡,一方获得的利益大大超出了另一方,或者一方遭受了损失而另一方获得了利益。二、合同重大误解怎样认定1、误解是当事人认识上的错误。该错误的产生是当事人的内心意思缺陷,不是其他原因。当事人的意思真实与其内心意思是一致的,就是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或信息等内心意思的缺陷,使其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2、误解是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误解的对象是合同的内容,是对合同内容的认识错误,因此而使当事人订立了合同。合同的内容,主
    2023-03-17
    153人看过
  • 如何识别重大误解?如何应对重大误解合同?
    对以下内容的误解,会构成重大误解:1、对合同性质的认识错误,此种错误多为单方误解。2、对合同标的同一性的认识错误。3、关于对标的是否存在的认识错误。对于重大误解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的合同怎么办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可以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一方可以请求法院和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所谓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误解既可以是单方面的误解(如出卖人误将某一标的物当作另一标的物),也可以是双方的误解(如买卖双方误将本为复制品的油画当成真品买卖)。误解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构成并产生使合同变更或撤销的法律后果。在重大误解和欺诈的情况下,都存在着表意人的认识错误问题,合同履行的结果通常违背了表意人的真实意志而给表意人造成损失。但是,重大误解和欺诈是
    2023-07-15
    251人看过
  •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以撤销,哪些是重大误解
    一、重大误解的合同可以撤销,哪些是重大误解重大误解,指的是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重大误解有下列要件构成:一、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他人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二、当事人的误解必须是要对行为的主要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三、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行为一旦生效,将会使误解方的利益受到损害。《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合同逾期可以解除合同的时间限制是哪些法律没有规定合同逾期超过几天可以解除,一方迟延履行合同,只要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的;对方就可以要求单方面解除合同,至于这个合理期限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法律没有统一的规定。如房屋买卖合同中这个合理期限为三个月。《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
    2024-01-30
    186人看过
换一批
#合同订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重大误解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对合同的性质、目的、对方当事人等方面存在误解而导致的错误行为。这种误解必须达到使合同对一方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程度,才能构成重大误解。... 更多>

    #重大误解
    相关咨询
    • 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有效吗,重大误解的合同构成要件及责任是什么
      山西在线咨询 2022-05-04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行为。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构成要件为: a、必须对合同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如果仅仅对合同的非主要条款发生误解,并且不影响合同的目的及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则不构成重大误解。 b、行为人因为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即行为人的误解与其意思表示之间
    • 合同受到重大误解就有效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7-11
      重大误解合同在没有申请变更或者撤销之前有效。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当事人因自己的过错导致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而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根据2021年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撤销权消灭: (一)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二)当事人
    • 如何认定合同签订重大误解,重大误解的情况有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07
      在司法实践中,当事人主张双方存在重大误解的情形较为普遍,尤其是在签订买卖合同等交易行为中。对合同内容重大误解的认定可以参考如下方面:一、重大误解应当是由于误解人自己的大意、缺乏经验或者信息不通而造成的,是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过失,而非合同相对方的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二、重大误解中的误解应是对合同内容构成重大误解。也就是合同双方的意思表示不一致。三、产生重大误解的合同能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
    • 重大误解怎么处理合同有效吗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6-04
      因重大误解签订的合同,如果行为人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没有申请撤销的,该合同可以有效;如果行为人在法定期限内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组长撤销该合同的,合同无效,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
    • 重大误解订立合同有效期多长时间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0-26
      因重大误解行使合同撤销权的期限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但是,自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重大误解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九十日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当事人自因重大误解签订合同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 因重大误解而做出的民事行为一般具有以下构成要件: (1)误解一般是因受害方当事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