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行政处罚的法制统一原则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6:32:50 148 人看过

导言:1996年3月17日第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这是的一部旨在规范行政处罚的设定和实施,保障行政机关有效地实施行政管理,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行政处罚法》应是我国行政处罚领域中的根本法。从法理上讲,普通性法律或称一般性法律(基本法以外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在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方面都必须遵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

但是在具体执法工作中,有的法律规定的处罚程序明显和《行政处罚法》不一致,甚至可以说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相矛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以下简称《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006年3月1日起实施,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法》)在行政处罚适用简易程序的标准和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与《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就不尽一致。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三条就明确规定:违法事实确凿并有法定依据,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可以当场作出行政郸罚决定。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规定:对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人予以警告、二百元以下罚款,交通警察可以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条规定: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可以当场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依法给予二十元以下的罚款的;(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第四十八条规定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依照本法第三十三条、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当事人提出,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第一百零八条第二款规定对行人、乘车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的罚款,当事人无异议的,可以当场予以收缴罚款。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四条第一项规定: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

通过从以上法条的对比中,我们不难看出《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适用简易程序的行政处罚标准和当场收缴罚款的情形上的确出现了一些差异,产生了不相一致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否定《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于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人身安全和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依法履行管理职责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只是想从法理上的角度谈谈自己对行政处罚法制统一原则的理解。

目前基于上述情况出现,基本上有以下两种观点来加以解释。一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与《行政处罚法》在行政处罚相关规定上的不一致,实际上只是同位阶法律的不一致,应适用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另一种观点认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为特别规定,《行政处罚法》为一般规定,应适用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的原则。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都是片面的理解,是不正确的,是不符合法制统一原则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从表面上看,三部法律因颁布时间和适用领域不同,上述两种观点似符合《立法法》的规定,其实并不尽然。因为《立法法》第八十三条规定强调的是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并非同一机关。

从我国《宪法》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规定,就不难看出这一点。《宪法》第六十二条详细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十五项职权,其中第(十一)项规定: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立法法》第八十八条第(一)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六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宪法》的第六十七条又详细规定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二十一项职权,其中第(二十一)项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通过对这两项职权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等级上应高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而决非《立法法》第八十三条规定所强调的同一机关。

《宪法》第六十二条第(三)项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为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宪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其中第(二)项为: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第(三)项为: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立法法》第七条第二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立法法》第七条第三款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通过对制定法律权限规定的对比并结合级别的规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是基本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能制定基本法,只能制定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或称普通性法律,也有人称为一般性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应为上位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为下位法。也就是说《行政处罚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是基本法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不属于基本法律,应称为普通性法律或一般性法律。叁部法律的制定机关不同,法律效力也不属于同一个等次,《行政处罚法》的法律效力高于《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8月05日 19: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机动车相关文章
  • 行政处罚法的主要原则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是:1、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2、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4、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5、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强制执行期限:1、申请人是公民的,申请执行生效的行政判决,行政裁定书,行政赔偿判决书和行政赔偿调解书的期限为1年,申请人是行政机关,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为180日;2、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确定的履行期间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限的
    2023-04-05
    103人看过
  •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我国行政处罚法主要有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是行政处罚的核心原则,贯穿整个行政处罚法的始终。它是现代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它是现代行政管理区别干古代社会人治化行政管理的一个基本标志,现代行政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法制化管理。在行政处罚中,实行处罚法定是法制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行政管理依法行政的具体表现。为此,行政处罚法在总则第三条以及在行政处罚的设定、实施机关、管辖、适用和程序等方面的内容规定中,都十分明确地规定了处罚法定的原则。行政处罚法定原则主要有三层含义:首先,处罚主体必须是法定的。其次,处罚依据必须是法定的。最后,处罚程序必须是法定的二、公正、公开原则。《行政处罚法》总则第四条明确规定,实施行政处罚必须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公正、公开原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标志,也是我国制定行政处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2023-04-19
    136人看过
  •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处罚法的基本原则:1、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2、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3、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设定和实行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4、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5、一事不再罚原则。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一、处罚告知书和处罚决定书之间需要隔多少天行政处罚告知书和决定书之间的间隔期限一般是要间隔三天以上,是提出听证的期限。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
    2023-04-12
    312人看过
  • 行政处罚决定原则是哪些行政处罚原则?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或其他行政主体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尚未构成犯罪的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一、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二、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平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三、适应违法行为原则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亦即行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均应与违法行为相适应。四、一事不再罚原则一行为不再罚原则应在四个层面上运作。(1)一行为不再理。(2)一行为不再罚。(3)一行为不再同种罚。(4)一行为不得两次以上罚款。五、结合教育原则行政处罚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但又不仅仅
    2023-03-16
    464人看过
  • 行政处罚执行的原则
    行政处罚执行
    行政处罚程序的原则:(一)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处罚法定原则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二)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公正公开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条规定,行政处罚执行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三)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行政处罚法第五条规定,进行行政处罚执行,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设定和进行行政处罚执行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四)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保障当事人陈述权利原则《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五)行政处罚执行程序原则包括一事不再罚原则《行政处罚法》第二十
    2023-04-22
    323人看过
  • 论行政诉讼的依法应诉原则
    行政诉讼当事人
    一行为一诉讼”是人民法院受理行政案件的基本原则。在一个行政案件中,当事人可以针对同一被告作出的行政行为提出多个相关联的诉讼请求,但不能针对不同被告作出的多个行政行为一并提起诉讼。除法律和司法解释有明确规定外,在同一行政案件中,针对不同行政机关作出的不同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不符合行政诉讼的起诉条件。一、二审与一审的关系(一)性质不同。归根到底,由于审判依据和审判任务的不同,两者在性质上有区别:人民法院第一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对行政案件的一审管辖权,其性质是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人民法院第二审程序的审判依据是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下一级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权,其性质是对第一审裁判合法性的审查,是将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的特定争议最终予以解决。(二)引起审理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第二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上诉权而发生,而第一审程序是基于原告行使起诉权而发生。(三)审查对象和范围不同。一审法院审查的对象是被告
    2023-03-10
    323人看过
换一批
#交通常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机动车
    词条

    机动车是指使用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的车辆,通常包括汽车、摩托车、拖拉机、农用车等各种车辆。机动车具有速度快、操作灵活、舒适性高等优点,但同时也需要遵守交通规则和安全驾驶。 在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和排放标准,并取得相应的行驶证和... 更多>

    #机动车
    相关咨询
    • 试述行政处罚的一事不再罚原则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2-25
      “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法理学上的概念,是指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的同种类处罚。 理解这一概念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同一个违法行为是指一个独立的违法行为而非一类违法行为。 第二,同一个违法行为在实施的主体上,是同一违法行为人。 第三,同一个违法行为是指一个违法事实而非一次违法事件。 第四,同一个违法行为,指的是该违法行为的全貌,如果违法行为人针对该行为
    • 试论行政诉讼法中的行政行为有限变更原则
      香港在线咨询 2022-07-20
      (1)一般性原则一般性原则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开展行政诉讼、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中都必须遵守的共同性行为准则。 ①审判独立原则; ②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③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④辩护原则; ⑤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原则; ⑥人民检察院有权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特有原则特有原则是行政诉讼特有的不同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的特殊原则。 ①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对具体
    • 辩论赛中统一原则和处分原则的区别
      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01
      辩论原则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当事人有权进行辩论,辩论原则给予当事人充分阐述理据,以此让法院参考、采纳自己的主张。处分原则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指的是当事人对法律赋予自己的诉讼权利有处分权。
    • 行政处罚法中的行政处罚原则
      贵州在线咨询 2021-07-10
      包括处罚追究时效原则、申诉和赔偿原则、民事刑事责任适用原则、结合教育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适应违法行为原则、三公原则以及法定原则。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在上文中进行了解,通常对于实践中的违法但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给予的都是行政方面的处理。
    • 行政处罚法原则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11
      处罚公正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另外,还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 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行政处罚是法律制裁的一种形式,但又不仅仅是一种制裁,它兼有惩戒与教育的双重功能。处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处罚达到教育的目的。行政机关在行政处罚的适用中应当始终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