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行讨债是否违法
强行讨债是否违法,要看具体的逃债行为是否犯法。
如果讨债人在讨债过程中对债务人进行殴打、非法拘禁的,将会构成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二、如何进行合法讨债
如果经协商,债务人仍然未按约定时间还钱的,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进行讨债,如果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应当在七日内立案进行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
尾随债主讨债是否违法犯罪行为
245人看过
-
晚上11点进行讨债行为是否违法?
217人看过
-
讨债者越权上门追讨是否违法
403人看过
-
多人联合讨债是否违法?
185人看过
-
讨债公司上门讨债,不给抓人是否违法?
59人看过
-
民宅内私自讨债是否违法?
113人看过
讨债需要下列证据: 1、借据、收据、合同等能够证明原告和被告之间存在着债权、债务关系的证据材料; 2、原告应当提供自己将标的物交付给被告的时间、地点及交付经过的证据材料; 3、对债务担保或者连带责任人,应提供有关人员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 更多>
-
讨债一直跟着是否违法讨债是否合法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26讨债一直跟着不犯法。 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只要不采用暴力讨债的方式讨债,就不犯法。 对方不还钱的,你可以收集证据去法院起诉要求对方还款。
-
讨债人前往欠款人住所讨债是否违法?澳门在线咨询 2024-11-07说起来,上别人家要债并不算违反法律法规,因为这只是一个讨债的方式。但是,如果你在上门讨债时做出过激的行为,例如翻越别人的房屋、闯入别人家中,那么这个问题就比较严重了。你可能会被指控为非法搜查或非法入侵。
-
债权人用暴力强制讨债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上海在线咨询 2022-03-12说到追债,很多人脑中都会浮现出影视镜头中那些手持棍棒斧刀收账的“黑社会”形象,其实职业追债人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也是一群普通人,只不过他们更智能、更有“心”计。 目前中国还没有一家合法的“催债公司”,所谓的“讨债公司”,靠的无非是游离于法律之外的一些非正当手段,胡搅蛮缠算是好的,比如不断电话讨债、登门讨债,让债务人的生活遭受严重干扰,不得不就范。而最为恶劣的,是一些“讨债公司”靠流氓地痞来威
-
2022年讨债公司是否是非法存在?讨债公司是否违反法律规定安徽在线咨询 2022-12-05讨债公司是否是合法存在?目前,在我国,大多数人知晓讨债公司,但很少人知道讨债公司是不合法的。自古以来,“欠债还钱”被中国人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有时因债务人下落不明或故意逃避债务等原因使得债权人仅凭一己之力难以顺利要回欠款,向法院求助又面临成本高,于是讨债公司便有了存活的市场。然而讨债公司承办委托书账追债,也是没有法律依据。那么,讨债公司是否违反法律规定?请看下文
-
强行乞讨是否构成?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3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财物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因此,采取暴力、威胁等方式强行乞讨的行为可以认定构成抢劫罪。但是因为抢劫罪是一种侵犯财产的严重犯罪,所以法律上对抢劫财物的数额、情节没有做出限定,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具体认定抢劫时不需要考虑抢劫的数额、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对于那些强索少量财物、抢吃少量食品等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根据《刑法》第